
【总编】尤中波
【主编】海涵
【责编】孤生竹
【制图】尤中波
【推送】紫罗兰文学社社长 海涵


读憨秄老师的作品,第一种感觉是亲切、熟悉,感觉伸展出去后是细腻、朴实,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是真挚的情感和清晰的脉络,而且脉络之间铺垫有致,既热血喷张又从容不迫,寓情于理,不假粉饰,直指人心,令人在把玩之际得到精神的陶冶和境界的提升,可谓美文快心!
看作者在“桃花掌挑花”中这样描写的“李家小子”,“这孩子生性勤学好思,五六岁的时候学大人移栽树苗,把一株桃苗挖出,见下面黄黄的,黑黑的,瘪瘪的,滴溜着两个小东西,感到诧异,就捧给母亲看。母亲说那是老娘瓣,是桃树桃花的老娘哩......凝成两个永不朽腐的老娘瓣。”如此感人质朴的文字,在作者笔下随处可见,不仅如此,作者在刻画人物、动物方面更是细致入微,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如是场景,如是氛围,如是情态,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心,没有细微的观察和深刻的体验是表达不出来的;没有笔耕不辍的勤奋和敏锐的洞察力也不可能写出如此完美的佳篇!
有幸品读憨秄老师的美文,大概是一种莫名其妙的善缘吧!
一一 芦笛 语


憨秄,原名李顺生,笔名九方华、庶云儿,河南辉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紫罗兰文学社总社顾问兼散文总督。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河南日报、文汇报、中华文化、奔月诗文、名家周刊、长江诗歌、世界诗歌联盟加拿大海外诗人、华文作家海外大学生读本、中学生中英文阅读、部编伴阅读语文素养核心读本、紫罗兰文学社、凤凰诗社等发表较多诗文作品,多篇选入《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成果荟萃》《中国散文大系》《中国散文经典》《百年散文名家》《诗人作家新编》《当代爱情诗选集》等。在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人民日报出版社、光明日报社、经济日报社、世界华人作家艺术家协会、中国作家杂志社、中国散文学会、小说选刊、散文选刊、世界诗歌联合总会、紫罗兰文学总社等荣获金奖、一等奖、当代最佳散文创作奖、世界最美诗歌奖等30多项。在中国文联出版社等出版作品集《庶人淘金》《道可道非》《无名爱恋》《我的投稿秘笈》《“桃林七杰”诗文集》等,前两种已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



【憨秄——作品选】

1.桃花掌桃花
文/憨秄
阳春三月,山沟里,山坡上,一大片一大片的桃花蓬勃开放了,嫩红的颜色,幽微的香味……也许人们会问,这是哪里的桃花?她比别处的桃花有什么特别之处?
这是桃花掌的桃花。桃花掌是深埋于豫北太行山里的一个平平凡凡的小山村。然而桃花掌的桃花却真有特别之处。她蕴含有很神奇的神话传说。
据说在三国时期,天下四分五裂,战乱频仍,人民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天帝闻之,焦虑万分,就在三月阳春的季节,派遣桃花女下界探访。桃花女腾空驾云,遍察民苦起因,就落脚于这个小山村,居住在一孔土窑洞里。在一个狂风肆虐的夜晚,桃花女抓起一把泥土顺风撒去。天亮之后,山坡上,沟壑里,到处是桃树,遍地是桃花,有桃花沟,桃花岭,桃花泉等等。桃花女就把这个小山村命名为桃花掌,让天下百姓乔迁这里定居,让年轻人在桃花间谈情说爱。

她还蕴含有一段真实的故事。就在桃花掌和桃花诞生一千七百多年以后,也是在阳春三月的一天午后,村里的李姓人家忽有哇哇啼哭的声音,原来这天李家夫人分娩,生下一个虎头虎脑的胖小子。这孩子生性勤学好思,五六岁的时候学大人移栽树苗,把一株桃苗挖出,见下面黄黄的,黑黑的,瘪瘪的,滴溜着两个小东西,感到诧异,就捧给母亲看。母亲说那是老娘瓣,是桃树桃花的老娘哩!
桃树桃花的老娘?这孩子为此思索了一辈子! 母亲是小脚女人,在李家生养了4个孩子。她长年累月在山壑间奔波,挑粪,挑禾,挑水,打柴,纺花,织布,缝衣,做饭,用自己的生命和心血养育孩子们长大。父亲在外头工作,常常弄些糠面、薯面做馍吃,把节省下的流通粮票送给这个上了中学的孩子享用,而父亲自己却困得双腿发瘀,一按一个坑。 孩子们渐渐长大了,长壮了,像桃树桃花那样开放了,结果了,而二老双亲则一年年枯萎了,凋谢了,离开这个世界了,埋在桃花香气弥漫的地方,埋进后代人心里,凝成两个永不朽腐的老娘瓣。
三月桃花正妖娆,天下无处不芳菲。桃花掌桃花是上天赐予的,是自然赐予的,也是“老娘老爹”舍身养育的。花如是,人亦如是。这就是桃花掌桃花的特别之处,是桃花掌桃花从何而来的生动诠释。 啊!我的故乡,我的桃花掌,我的桃花,你孕育了我的生命,给了我永不凋零的长久不绝的绵绵思念。
注:本文原载《伴悦读语文素养核心读本》五年级(上)(第1册)长春出版社2020年3月第1版061页至064页署名李顺生(原名)(教育部统编版中小学语文教材)

2.友邻
文/憨秄
“大厦成而燕雀相贺”。我在城郊新建一处房舍,于前年暮秋搬入。去春柳暗花明的时候,两只燕子翩然飞至,落于屋檐。莫不是贺我乔迁之喜来了?
今春一个明媚的日子,燕子又一次飞来了。好象旧友重逢。我说燕子,真的好想你!燕子摇头摆尾,说,思你思你(唧唧唧唧)。
她们立刻在过道北壁的东端紧张“施工”,几天时间便建起一所美丽的小屋。一对小小伴侣,燕婉而居,和美而乐,双双而飞,伉俪来归,令人生羡。
我每日上班的时候向她们道一声别,下班回来的时候向她们问一声好。后来我发现,一连好些日子,一只燕子在泥屋里呆卧不出。我揣摩着,轻轻地说,燕子!你是不是要做妈妈了?
这天中午,妻子惊喜叫道:“燕娃儿!”我赶忙戴上近视镜,从屋里跑出,举目而望,果然有稚嫩的燕儿伸出小脑袋,张着大口。燕爸燕妈飞来飞去,将衔着的食物放进娃娃口里,再把孩子端详一番。如此亲情真把我们看呆了。
可是她那窝里有几只娃儿呢?我总想搞搞清楚。

傍晚下班回来,我仍然惦念着。试探着,几次窥望都未如愿。于是便乘燕子外出,踏着街门背面的带坎往上爬,想一看究竟……恰在此时,燕子飞回来了。我自觉有些唐突,赶快跳下来,回到院子里。
燕子大概以为我图谋不轨,飞临我头顶时嗖的一声降低高度,冷不防要来袭击我。我怒气顿生,用手里拿着的报纸哗啦抵挡一下,嘴里骂道:“崽子!”
燕子不肯罢休,在院子上空喈喈喈、喈喈喈地呐喊。顷刻之间,七八只燕子不知从什么地方一下子飞来,排成方阵,黑压压一片,在我头顶盘旋低飞,咧咧鸣叫。院子里的空气顿时紧张起来。
我迅速退居于屋檐下,警觉事态的发展。当然,我此刻哪怕随手抄起任何一件“武器”——木棍、扫帚、铁锨,抑或赤手空拳,也能够将她们击得落花流水。但是我没有那样做。
原先在我的眼里,燕子虽然娇小可爱,且属益鸟,但它不过是依附于人求得生存的小小飞禽。今天我忽有新悟:人在燕子面前是不能以主人自诩的,只能是和它平等相处的纯粹意义上的一个邻居而已。我于燕子,燕子于我,任何轻蔑、嫌弃乃至非礼的思想和行为都不能有,友邻则邻存,恶邻则邻亡,自恃强大者无邻居,不嫌弱小者有街坊。我从燕子身上读出了“友邻”的真正含义。
注:本文原载《伴悦读语文素养核心读本》五年级(上)(第1册)长春出版社2020年3月第1版007页至010页署名九方华(笔名)(教育部统编版中小学语文教材)

3.防“漂”
文/憨秄
吴金印说:“百姓是水,干部是鱼,活鱼水中游,死鱼水上漂。”
学习吴金印事迹,参观吴金印展览,咀嚼吴金印朴实话语,深深感受到,他为了永远不脱离群众,防止“漂”起来,做着坚持不懈的努力。
他和群众一起打洞、筑坝、架桥、造田、修水库、种果园、建工厂,寒冬腊月里,棉衣常常被汗水浸透。他对乡镇干部们说:“多参加劳动,多了一身泥土气,就少了官气和骄气,群众愿意亲近你。”
更为可贵的是,被授予和被誉为“全国百名人民好公仆”“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乡镇党委书记的榜样”之后,他“心情更紧张,工作更有压力”,仍然是“满身泥土气,公仆见本色。”参加党的十五大,被选为中央侯补委员,职务高了,名声大了,社会活动多了,他依然和群众 “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没有一点官架子”。

但是在党的干部队伍中,确实也有一些同志经不起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种种考验而“漂”起来了。有的喜欢抛头露面,整日里忙于“漂会”、“漂礼”、“漂饭局”,和群众成了两张皮。有的贪图享受,害怕困难,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基层工作不是“住校”,而是“走读”。有的你让他下乡,还未走就提出让他什么时候上来;说是下去“蹲点”,群众很少见他的影子。有的稍有成绩就觉得了不起,骄傲自满,喜欢自吹,看不起群众。有的经不住抬举和吹捧,经不住金钱、名誉、地位、权势的诱惑,禁不住糖衣炮弹的打击。有的不是像吴金印那样把老百姓看做“爹娘”,“谁不好好为他们办事,谁就是不孝之子”,而是颠倒过来,称自己为“百姓父母”,称百姓为“子民”,喜欢当官做老爷。如此等等。
“在水中游”是艰苦的,需要时时用心用力,不敢稍微懈怠。“在水上漂”很舒服,但漂来漂去,就会发生质的变化,终结自己的政治生命,被人民所抛弃。
“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一切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都应当学习吴金印的榜样,永远不脱离群众,永远做人民的忠实儿子。
注:本文原载《伴悦读语文素养核心读本》八年级(上)(第2册)长春出版社2020年3月第1版045页至047页署名九方华(笔名)(教育部统编版中小学语文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