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妖言祸国(上)
憨子
按照儒家“君君臣臣”之说,国家大权集于皇帝一身,国家命运也就因皇帝一人而变。纵观我国历史,历朝历代无一例外。
西汉之兴,起于高祖刘邦,盛于武帝刘彻,到昭宣中兴达于顶峰,时长157年。西汉之衰,由元帝刘奭起逐渐式微,至孺子婴为王莽篡位,仅仅56年。究其根由,一言以蔽之,皆因妖孽起于帝王。
高祖立国,深知民穷国疲,乃用黄老之学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惠帝、吕后、文帝、景帝皆是萧规曹随,以民为本。结果是上无为而下有大为,取得封建帝国能够达到的民富国强的最高成就。《史记》载“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武帝继位之初,有窦太后秉政,依然坚持黄老之学,延续文景盛世。武帝依靠祖宗积累下的国力,发动对匈奴连续不断进击,封狼居胥,建西域都护府,开辟丝绸之路,使汉之疆域越过葱岭,表面上看,西汉达到鼎盛时期。
丰功伟业之下,国家财富因连年战争消耗过度,国库亏空,生产也遭破坏,此时本该坚持高帝成法,与民休息,但飘飘然的汉武帝却听信儒生董仲舒的建议,政治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相信天人感应致使谶纬之学甚嚣朝野,经济上搞盐铁官营,抑商重税,与民争利,导致天下怨愤,民不聊生。最可悲的是因为信奉天人感应,谶纬之说,竟成巫蛊之祸,闹得宫廷祸乱,害死卫夫人,逼反太子刘据,牵连忠臣义士数以万计,朝野震恐,人人自危,天下汹汹,时有农民造反。史称“秦皇之失”。
幸好这汉武帝还未彻底昏聩,临终前幡然悔悟,下罪己诏向全国臣民检讨,表示改弦更张。更值得庆幸的是用霍光辅政,辅佐昭帝、宣帝对内继续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减轻税收、减少劳役,对外缓和与匈奴的关系,恢复和亲政策,使国力得到一定的恢复,史称“昭宣中兴”。从而使汉帝国避免了“亡秦之祸”。
汉武帝虽有“秦皇之失,却无秦亡之祸”,但其独尊儒术,信奉谶纬却给西汉灭亡种下祸根。这个祸根在汉元帝刘奭时渐成气候。
二.
还是汉宣帝在位的时候,太子刘奭(即汉元帝)就对宣帝建议“宜用儒生。”宣帝听后不以为然,正色教训儿子:“汉家自有法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话说得很明白,汉家的法度是“儒表法里”,表面要以儒家学说修饰于外,实行德治,打造一个太平盛世,本质上坚持法治,用黄老之学治国。
可惜汉元帝不听乃父教诲,任用儒生,推崇儒学。自他即位后,汉儒进一步掌握舆论,走向极端化,甚至掀起了“奉天法古”的巨大浪潮,影响西汉末年的政局。这应了汉宣帝当年的忧心:“乱我家者,太子也!”
历经汉元帝、汉成帝两朝的统治,“汉家自有法度”废弛,贪官污吏公然对土地进行肆无忌惮的掠夺,土地兼并加剧,天下流民四起,很多破产农民或流亡为寇,或沦为奴婢。使天下一度出现“东垂被虚耗之害,关中有无聊之民”的局面。正如历史学者阎步克在其著作中所说:“通过权势占有财富,升官就能发财,这是官僚帝国最突出的现象之一。”
汉哀帝即位时,谏议大夫鲍宣上书直言,以“民有七亡而无一得”,“有七死而无一生”来陈述民间苦状。“七亡”是:阴阳不和,水旱为灾;县官重责,更赋租税;贪吏并公,受取不已;豪强大姓,蚕食亡厌;苛吏徭役,失农桑时;部落鼓鸣,男女遮列;盗贼劫略,取民财物等等。“七死”是:酷吏殴杀,治狱深刻,冤陷无辜,盗贼横发,怨仇相残,岁恶饥饿,时气疾疫等。
鲍宣强调,“七亡七死”的根源正是“公卿守相贪残成化之所致”。
忠于职守的鲍宣没有唤醒昏聩的满朝大臣,反而备受排挤。
最典型的丞相孔光。孔光身为孔子十四世孙,位极人臣,其随行官吏不守法度,正巧被鲍宣遇见。鲍宣立命左右将随从拘捕。孔光咽不下这口气,回去后向哀帝进谗言。汉哀帝信任儒学,派人去抓鲍宣,性情孤高的鲍宣认为自己无错,不肯听命,朝中竟以“无人臣礼,大不敬之道”的罪名将鲍宣逮捕下狱,定为死罪,后来改判髡钳刑,流放上党(今山西省长治市)。仗义执言的鲍宣至死也没看到大汉的世道变好,后来大儒王莽掌权,打击不愿依附于己的忠直之臣,鲍宣被逼自杀。
除了信任儒学导致法纪废弛,贪官豪强横行外,在儒家“天人感应”学说的影响下,谶纬预言泛滥成灾,“再受命”之类的顺应天意论也甚嚣尘上。
汉成帝在位时,齐地的学者甘忠向汉成帝呈送了两本书,一本叫《天官历》,一本叫《包元太平经》,说是天帝教赤精子传给他的。书里面写道:“汉家逢天地之大终,当更受命于天。”当时,汉成帝被忽悠得一愣一愣,幸得宗室刘向不信这一套,上奏说甘忠可是个妄人,胡编了这两部书,来妖言惑众,应该下狱处死。于是汉成帝下令抓了甘忠可,甘忠可死于狱中。
甘忠可死了,但儒学“天人感应”的理论还在,这就给妖孽以可乘之机。
刘欣即位,史称汉哀帝。这汉哀帝真的可哀,年轻轻的已经是疾病缠身,接过的又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汉哀帝即位的第三年,即西汉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甘忠可的门徒夏贺良通过活动各种关系来到汉哀帝身边,针对上述情况告诉汉哀帝:这是上天对陛下的警告,“汉历中衰,当更受命。”,又说:“宜急改元易号,乃得延年益寿。”
言下之意,皇帝是由“天”任命,天既示警,汉运将终,皇帝应再受一次天命,便可延续自己的寿命,大汉的国祚。
改元易号既可延续汉祚,又能使自己身康体健,生个子嗣,不由汉哀帝不信。于是汉哀帝下诏书宣布改元更号,“大赦天下,以建平二年为太初元年,号曰陈圣刘太平皇帝。”
“陈圣刘太平皇帝”。这个称号看起来就很诡异,汉朝刘氏被认为是尧的后裔,而陈氏是舜的后裔,尧舜禅让就有改朝换代的意思,汉哀帝的这个称号相当于宣告汉朝结束。
这天人感应就是屁话,“再受命”如何能起作用?改元易号两月,汉哀帝的病情并未好转,四方反而传来了天灾频繁的消息,汉哀帝方知自己上当,赶紧取消“陈圣刘太平皇帝”的称号,恢复了原本的年号,并处死了夏贺良。此后,又在京城每日每夜地请求祖先原谅,据说一年内就祷告了三万七千次。
这场“再受命”的闹剧咋看已经平息,但汉朝“天命将尽”的说法却逐渐深入人心,并在日后为另一个儒生王莽提供了篡汉的理论依据。西汉终于成为了中国古代唯一被“和平演变”颠覆的大一统王朝。
作者简介:刘彦强,笔名憨子,陕西咸阳人,高级教师。从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近四十年,为全国知名政治教师,《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曾在各类教育刊物发表教研论文180余篇,主编出版《青少年心理行为咨询》丛书、《中学思想政治课学习指导》丛书、《学习心理学》、《坡刘村志》、《草根憨语》等书,并主编或参编多种教辅读物,有杂谈散文以及诗词散见于多种刊物。
纸刊投稿敬请点击征文链接https://m.booea.com/news/show_2954259.html&&share=15960254093&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