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事钩沉
二、推磨碾碾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前,在洛宁县王范街各胡同,有几盘磨子和一盘石碾子,磨子是在各户的磨房内,属于私有,而碾子是在露天的空地,有碾子场,是公用的。
人们用磨子磨麦子、玉米及豆类,磨成细粒,拉五六遍,用箩、粗箩或二密箩和细箩过滤成粗细粉,最后剩下麸皮,而碾子的功能是碾谷子、碾糁子,大多数人家是用人力推磨、推碾,而用牲口需要给人家牲口加些牲口料,用碾子没有报酬,用磨子是需要给磨子主人留些磨底,也就是麸皮之类,作为酬谢。
当时磨碾之家每次也就三升、五升的磨碾,那时没有很多的粮食。
另外,还有一种水磨子,是用流水作为动力,带动磨盘进行加工,大多在王范寨外有水渠的地方。这样效率会高一些。
人力推磨碾碾是人们推着磨碾杆在转圈圈,小时候,我最烦的是推磨推碾,可为了吃食又不得不做。
后来有了钢磨,有水钢磨和电钢磨,是用水力电力带动。人们便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如今,这些东西也不复存在了,碾子也消失了,逐渐有了粮食加工企业面粉厂等,都是机械加工,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吃什么都有现成的。碾子场也没有了,这些都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些昔年的东西已成为民俗博物馆的展览品,让它给城市和下辈子讲故事吧。

作者简介:张松武,回族镇王西村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