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到之处有灵感
——我笔下的“小人物”
王业松
作为一名作家,要关注大人物,因为它影响国家和社会的动向,但更应该关注小人物,因为他们是绝大多数。我关注过大人物,写过大人物。我写过学习国家领导人讲话的心得,写过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特朗普和现任总统拜登。写过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怎样看中国,写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口中的中国。写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除此之外,我更想多写写小人物,因为他们更值得我去关爱,更值得我去倾听他们的呼声,更值得我去为写,更值得去宣传他们的声音,反映他们的诉求,因为他们的声音细小,很少被人倾听。
有几句话反映我的生活:中餐,西餐都吃;唐装,西装都穿;高人百姓都交;诗歌散文都写。明代《增广贤文》说,“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有钱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我愿意结交小人物,我看得起穷朋友。我虽然不能帮助他们解决多少“急难愁盼”,但我与他们同命运,共呼吸,我在感受他们跳动的脉搏,表达他们的愿望,赞美他们的高尚。因此,我写过甘肃自学成才,由深山里的放羊娃到会宁县交通局长的安耀功;我写过连续28年举办小村春晚的草根农民艺术家黄恒峰;写过三死三生的农民工匠张弼修;写过农民书法家张汉修;写过为世界立了中国标准的研磨师叶辉;写过江苏省淮安市出租汽车司机重阳节为乘车老人免费的高境界等等。就在最近,我还写了一个人开的29平方米的饭店店主郭金亮。
继《人世间》后,央视一套又播放了《我们的生活》和现在正在播放《人生之路》,内容都是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求生存,谋发展的故事,说明国家和社会都在重视这些小人物。这些小人物都值得观众去同情、关爱和支持。
小人物无处不在,他们在闹市,在乡村,在社会各个角落。作为作家,只要你真心关爱他们,你就会发现他们,你心到之处必有灵感。如果你对他们熟视无睹,你就可能看不见他们,不知他们存在,你漠视他们,他们如何生存,好像与你无关。这样你就没有题材,也就没有灵感,没有作品。我通过写《我为一人店题词》,体会到,只要你深入社会,贴近生活,心系百姓,情系家园,你就有取之不尽的题材,你就有灵感,就出作品。关键是你要用心、用情、用力。郑板桥有诗云:“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他的竹子所以画得好,“画到生时是熟时”,到了驾轻就熟,运用自如的程度,就是因为他用心、用情、用功了。他不但日间画,还要夜间思。功夫不费有心人,因此他才成了大师。同样,我写黄恒丰和张弼修等人。都是经过几次采访而且我与他们交成朋友后才写出的作品。
小人物是社会中绝大多数,他们是社会的根基,承载着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如果根基不牢,将会地动山摇。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大多数就值得人们尊重。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应依靠这个大多数,不应脱离这个大多数。小人物和大人物同样都有人格。美国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的母亲对记者说,当总统的儿子和挖土豆的儿子同样值得她自豪。
我们面对大人物时,应当平视而不卑不媚,面对小人物时,应当仰视而不亢不傲。这叫平等,虽然不易做到,但要争取做到。
小人物与大人物是相对而言。小人物位低,但人格和思想境界并不低,他们的道德水平比有的大人物还高尚得多。他们缺钱并不缺德。我这里说的所谓小人物是人民大众的代名词,绝无丝毫的贬意。
处处留心皆有爱,心到之处有感灵,我要继续关爱小人物,接着书写小人物。
2023年3月28日于海南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王业松简介王业松,男,1934年⽣,汉族,江苏省泗阳县⼈。南京⼤学中⽂系毕业。曾在国务院外事办公室任助理,在公安部外事局和教育局任处、局⻓,并兼任《公安教育》编委主任。现为中国散⽂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多次在《⼈⺠⽇报》《⼈⺠论坛》⽹、《中华英才》半⽉刋、《亚洲财富国际交流》⽉刊,以及南⾮出版发⾏的《⾮洲时报》等报刊发表⽂章。已经岀版《呼应》等九卷散⽂集,计300万字。其中《⾬中送魏巍》、《我送荣毅仁副主席回家》和《我在中南海⼯作期间花絮》等散⽂在社会上⼴为流传。作者年已九旬,但仍在为时代发声。读者可从中听到⼈⺠的呼声,看到国家发展的脚步,感受到时代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