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叔母一九二三年腊月初二日,出在在一个农耕家庭,叔母十几岁时,就嫁给了本家叔父,结为夫妻而共同生活着。记得叔母很健谈,平易近人,无论童叟,都是一个样,他天资聪颖虽然没上过学,可以说她是博古通今,即使是四大名著的精彩片段,她也可以说得上来一些。还好谈些,时政性、知识性、趣味性的一些知识,她也跟你能谈叙,时有发言权。
叔母一生虽是家庭主妇见识较少,但她很会走上层路线,善于接交有识之士。那时叔母跟叔父共育有一子,在那个时代,也就是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在叔父很不情愿,让其儿子继续读书的情况下,叔母力主硬着头皮供儿子继续读书,读到初中毕业而回乡结婚生子。后来连同儿子找工作,还是叔母和公社有关人员多方协商而成,同时给儿子找到了一份,旱涝保收的教师工作。其儿子乳名叫喜贵,学名叫王振华,本人也很争气,教书育人,为人实在,从不惹事生非,团结同志,競競业业,直至退休。这些大事情的办成叔母是功不可没的女强人。也值得社会人士学习和效仿。
五十年代初叔母光荣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为当地的一名正式女共产党员,当时女性党员极少,叔母既兴奋又荣耀。入党后的叔母更加勤奋的劳动和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并能积极地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脏活累活抢着干,吃若总是跑在前,享受总是走在后,而且还积极宣传党在农村中的各项方针政策,得到生产大队公社干部的关注,并被多次选举担任为大队妇女主任和县人大代表。还多次出席过公社、县委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并多次受到表扬和奖励。
在此期间也使叔母开阔了眼界扩大了视野,知道了外面的世界,由于经常过党组织生活参加各种会议,也使叔母更加知道懂得如何教育和培养子弟的途径和方法,不致于迷茫。
记得叔母通过扫盲基本能读通《榆林报》、《毛主席语录》和《农民识字课本》等好些读物。这些成绩的取得令当时的干部社员群众赞叹不已,很是惊讶,人人坚起大拇指点赞!
叔母的针线活也很是了得,那时候,时兴中式短棉袄,再缀上桃圪垯扣子显的更好看,已成为当下时尚衣服了。那时候全是自己做衣服穿,叔母做的桃圪垯扣子很好看,又亲自缀上的扣子很笔直塄子又细又立,整个衣服很惹人喜欢,其他人的做工手艺总不如叔母的好。所以叔母经常帮村里的年轻人制做、缝缀桃圪垯扣子嘞,她常常是乐呵呵的,从不谦麻烦。还有叔母给八路军做军鞋,也是那么四整规格合脚,得到领导的赞赏。再就是家做鞋,我们经常做好鞋帮和鞋底,让叔母往一起缝制,俗称上鞋。手艺很是了得。还有叔母做的女式花鞋,所绣的花如活的一般很受赞赏。
记得叔母就是做两碗茶饭,也很是可口入味,那时的下乡干部只要来了,争抢着来叔母家吃饭,实际叔母也很少收饭钱,只能叔母家负担,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来说,是不允许的,干部每吃一顿饭必须放一二毛钱半斤四两粮票。叔母常说“为人民服务的干部,就是我个人负担伙食费,我这个老党员也是应该做到的,不说人家还都是付伙食费的。”这更加说明了叔母的高尚思想境界与人品。
还有叔母家的一支大条桌,据叔母说是用榆木木料制作的,当时买下特别不干净是旧的,硬让爱整洁干净的叔母常年累月,用黄油布团擦得铮亮,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特别好的应像。
我是独生子父母亲殁的早,有时跟叔母坐在一起,很有亲生母亲的感觉,没事的话总爱跟叔母走在一块聊聊天,有时还经常吃叔母做的可口饭菜。我在卫校上了几年学,叔母总是说“埃埃你是精家好记性,好好学习念完出来当个好医生”我总是撒娇似的说“四妈我会好好学的”叔母说“看你妈妈你大大活着病造了一辈子”等等诸多细节,在此,不一一赘述了。
叔母的高尚情操与思想境界,也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她乐于助人的精神与情怀,我们这些后人是永远不会忘记的。她将永远是我们这些后代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我们将永远铭记于心!
王埃锁,男,家居陕西省府谷县庙沟门镇。中专文化。七十年初我在本大队当了很多官,还入了党,在信用站干了二三十年,平时爱好写点小东西,也给县广播站时不时写些小稿件,偶有小文见报,是农民通讯员。改革开放后,先后在府谷卫校乡村医生提高班、府谷卫校中医提高班、榆林地区儿科急救学习班学习四年!经省卫生厅考核发给《中专水平证书》。由于本人学习刻苦,再加上四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深受当地民众的信赖,人称“好医生”!
征稿启事
各位作者,我们海内外文学联合会向全世界作者征集稿件。我们分普通稿件,月征文稿件,年征文稿件,新的一年我们将举办世界级文学作品评奖,奖金非常高。欢迎朋友们投稿。投稿地址,加微信snbm5828。加微信时必须告知是投稿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