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丹霞,本名王小华,甘肃省作协会员,出版诗文集《流水年华》和《岁月如歌》。

微信平台发表文章的纠纠隔隔、前前后后
丹霞
本地文史圈有微信平台后,人们投稿积极。我在参观一红色文化基地后,马上速成一篇稿件,第一时间去投,也第一时间发表。可过了三个小时,平台主人通知我,文章下架,其原因是我的文章中有一句“党性教育基地”的话,由于疏忽少打了“党”字,被人认为是性教育基地,有人举报,上岗上线要追究责任。这对我来说是晴天霹雳,当头一棒,我太疏忽了我也太大意了。于是我发表了声明,也及时做了道歉。好在领导们能够正视问题,认为我是大意而非有意,不能乱扣帽子和乱打棍子。在我公开道歉后,这事就划上了句号。此后的好长时间,我也不敢向文史平台投稿,也无心参加考古工作,将自己的网民改为无语,成为水军,再不敢冒泡了。其他人,大多心灰意冷,没过两年,没人答话,平台冷落了一段时间后,被群主解散不复存在了。
其它大城市的诗文类平台,不参与政治,不参与黄赌徒也不参与口水诗。我参加了《中国爱情诗刊》的微型诗歌和汉绯群,每周定时交作业,也参加《华夏微诗群》和《中华汉绯诗刊》,定时上交作业,过着一天天的写作生活。这几个群,制作美篇,制作视频,群里成员遍及世界各地,他们多才多艺,我收获满满,日子过得好舒适坦荡。
在参加全国各地的大型文学社后,文学社社员的定期诗歌、小说、散文的作业收交驱使我速成了一些文学作品,也收到同行的点评和意见。我在自己写作业的过程中得到同行指导,我在他们的建议下,也重新阅读起来。写不下去就阅读,阅读到不能自已时就写作。相辅相成,促使我渐渐成长了起来。从2018年开始,我自己制作美篇,我现在有美篇1112篇。从2019至现在,我陆续写微诗和汉绯600多篇,现代诗30多首,散文30多篇,少说20多篇,涂鸦填词几乎一天一首,古诗大多是打油诗,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权当日记而已。在朋友们的建议下,我也将三年的成果汇总,出了我的第三本书,我自拟书名《沧海拾贝》,因我以前出版两书,名曰《流水年华》和《岁月如歌》。
由于现在各平台文章都需点赞打赏阅读和收藏,提升人气指数,维护平台运作。我不得不配合平台,将自己的已发表文章转发朋友圈,转发微信各群,转发次数多了,占了好多空间,认识的人也不大接受,再不要说阅读了。阅读文章的人,除非一些文学爱好者和一些老学究。
记得一位挚友读我文章后,直言警告我,用文章做武器,拿刀拿枪,杀人八百,自损一千,让我好自为之。我在接到他的信息后,一头雾水。后来我才知道,是他看了我的揭露现实的小说,他对号入了座。小说就是小说,它有讽刺作用,但我没想到会有这么大作用。五十知天命年龄段,通透人生。为此,我和他做了沟通,以后不写问题,只写成绩,这样大家都过得清闲完好无事。老来写作,不能由性子来,要三思而后行。
就在我日子平淡如水时,微信群又传出声音,是一老者在群中说话,大意是我的小说构思不精巧,思想含糊不明朗,他要和我探究探讨。我在微信上邀请他单独聊时,他始终没有加我,我怀疑他是不是真的和我聊文学?而我只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我只是一个初学写作的人而已,到现在我只是兴趣爱好,文章好坏似乎对我来说没有太多意义。好也罢,差也罢,任人评说,顺其自然。
写的文章多了,众口难调。我写了讽喻诗后,有人认为应宣传高大上,宣传正能量。写了宣传诗后,又有人说,溜须拍马,不真实。甚至有人说我只会在小处伸胳膊练腿,不能上大舞台,没上《诗刊》,没上《人民文学》。天哪,《人民文学》和《诗刊》我也想,但那是想不来的,那是文学大伽的舞台。我订了几年的《诗刊》,上面的诗我读不懂,我的水平是上不了《诗刊》的。提到一些大刊,我也是知道一些内幕,有些人托关系出钱而上,我知道我的写作只是消遣和打发时间,没必要花钱而找漂亮的肥皂泡?
现在,全国的网络平台不计其数,投稿都要求原创首投,投着投着乱了套,因有些稿件发后,平台不通知。有些石沉大海,转投又是一稿多投。
总之,现在是互联网乱花筒时代,我写作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群规,我写作我快乐,至于提高水平,我不急迫,因为知天命年龄段,对名和利追求不急迫,似乎可有可无?
文字的奇妙组合,可带来快乐,这是我不断写作和投稿的原因和初衷。人生几何?对文当歌,年华已逝,名利何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