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文明,智慧无穷》
(三十九)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体相互用 万心归一)

雪山南北两朵莲,
黄河恒河同比肩。
而今百花齐开放,
几香能胜寒连天?

大千世界不过由本体与现象二者组成,本体是万象的归宿,而现象运动则遵循永恒不变的规律,故天下文章,亦不过是方法论与本体论而己矣。
在世界最高山巅喜马拉雅山的南北两麓,佛教文化与太极文化阴阳并出,佛教文化偏于本体,太极文化偏于规律。东汉以后,佛教跨越高山来到北麓,在东方乐土形成了世界思想上唯一巅峰并茂的文化太极。佛教文化与太极文化的换位思考,令中国传统文化奥义无穷。

常常想起北宋宰相王安石的那首诗“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一个人,若坚持站在文化的高峰,常有宋之王宰之感。然而人类灵魂之升华要从学会换位思考开始,要站在他人立场上思考不同层级问题,这也许是社会文化交往的基础。换位思考需要换位观心,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反观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反向观察,来定位自己当下所在的心理层级,然后如何摆脱“浮云”向更高处攀登,确属难事!不仅践行难,仅接受其理论就会存在巨大思想障碍。我们不可否认,心性不在一个层级的人,很难理解另一个层级人的所言所为所思。犹如小学生、中学生与大学生一样,这是一种思想代沟,这种障碍只能随着人心悟性的提高,而逐渐认同归向。

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宗教、哲学、科学级概念。心是什么?不同层级的人就有各种不同的回答,但综合之不外乎四类:
一,是西医在解剖学上所称的肉体之心。即我们的心脏,它由两房两室构成,是我们的血液循环系统的枢纽机关与动力源泉。例如我们平常所称之的心房、心室、心脏、心血等心,就是该肉心的体现。
二,是中医从经络学上所称的主血藏神之心。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经络上为手少阴心经”。心的这些主血藏神通经之功能综合运用,主宰人体整个生命主要活动,影响人们的情感发展,故称 “君主之官”。例如我们的心情、心事、心愿、心花怒放等心,就是该心之所体现。
三、是灵识之心。即由我们生命存在时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识和肉身生命结束时,依然存在的末那识、阿赖耶识(佛教称其为灵魂)以上共八识,所共同构成的灵识之心。我们平常所说的意识心、诚心、孝心、恒心等,就是该心所表。我们的身心世界的一切活动,随该心之动而发生变化。传说六祖慧能大师出山,见风吹幡动,此时一僧说风动,一僧言幡动,慧能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就叫相随心生。
四,是本性之心。也称自性之心,即如如不动之心,即宇宙之心。我们所言“天人合一”的世界里,并非物质和物质合一,而是天地万物其心共唯一,这就是世界宗教所共同标榜之宇宙之心。例如佛教“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的佛心;例如道家的道生万物,万物归道的道心;例如儒家的“易有太极,以生两仪”的太极之心;基督教的上帝之心;伊斯兰教的真主之心等等都属于该心范畴。佛教有句著名的偈子:万物“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前句之“心”就是宇宙之心,后句之“识”就是灵识之心。
以上四类级心,从肉体的欲望之心,到身心合一的情感之心,到超越肉体的灵识之心,到如如不动的宇宙之心。四心其实同时在万物身上具足,而四心又实为一心。人生所谓“修心养性”的过程就是心的层级逐渐由里向外、由低级向高级无限扩展的过程,也就是转识成智的过程,也是“开物成务”的过程,最后独立个体,与天地宇宙融为一体。

若理解至此,本文所言的观心以阶,其实已经一目了然。站在圣人的位置上反观自己,方感知内心世界的渺小与孤寂;站在凡人的角度上反观自己,方感知思想升华的缓慢与缺失。
《道德经》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因为“可”道,而有妄想,万物“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就是宇宙之生因和动因。唐代六祖悟道后言“何其自性,能生万法”,这里的自性就是本心,这里的万法就是万物。心生万象,万法归心,所谓的万法世界,不过如是,如此循环而成,这与当今的西方量子力学的前沿研究,逐渐走向不谋而合,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类将宗教与科学对立起来,是几百年来人类社会所犯的巨大错误。宗教是灵魂教育,科学是知识教育,皆不可或缺。没有灵魂的科学,如无缰之马,就是自取灭亡。若无灵魂救星,科学越发达,则人类灭亡速度越快。所以人类修炼首先从修心开始,科学不过养生工具耳,孰轻孰重不可颠倒矣!

祝贺: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的红色小说出
版!!!

“欣赏三木秉凤杯”第十八届大型征文启事!!!

第十八届“三木秉凤”杯网络征文再次开启新程,我们依然期待着天下正能正见正义的文化作品百川归海,我们期待着才子佳人再显风采,共同扛起用文化作品为t中华民族文化建设增砖添瓦的历史责任!为了使本次活动达到理想效果,我们征文内容做出部分调整,现将征文事宜公告如下:
一、征文种类:
现代诗歌、古诗词、散文,小说共四类。
二、征文要求 :
1. 现代诗歌类限投3首,没有字行限制。
2. 古体诗词类作品限投3首。
3. 散文、书评、随笔、杂文等散文类作品各限投1篇,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4. 小说类作品,包括即微短小说,也包括中长篇小说的某一章节或选段,但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5. 戏剧作品征文标准参考小说作品。
6. 参赛作品必须原创首发,同届征文中作者向多个诗文类种投稿,只限领奖一次。
三、投递要求:
1. 来稿请发裸文,并注明“三木秉凤杯第十八届征文”字样,无标注者将视作普通来稿不予参评。
2. 附作者简介及照片一张,并将作者真实联系方式主动告与征文主编,以备联系,暂无证书及奖杯。
3.评奖结果公布只按投稿时微信网名,敬请作者不要轻易修改自己的网名。
4.一经投稿,不管是否获奖,除政治原因外,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主编删除。
四、征文时间:
5. 本届征文计划2023年1月1日起至 2023年5月底截稿。
五、征文与评审流程:
1. 主办单位组织成立征文及评审委员会,负责征文与评审。
2. 初选入围作品要求:
(1)文质优秀,思想健康,正能正量,坚决杜绝三俗文化作品入选。
(2)阅读量300以上者可入围三等奖以上等级,阅读量500以上即可入围二等奖、一等奖,特等奖范围。
(3)文章评审以文章质量为主,同时参照文章点击量量、尾评、打赏、阅读反馈等各种综合因素作出评定。
(4)征文的目的是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社会正能正义正道正见之文化作品,坚决拒绝三俗文化作品以及国内外各种负能文化作品列入候选。
(5)涉嫌购买阅读量点击量者,欢迎群众举报,我们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且永远不得参与本平台的赛事!
(6)特等奖由评审委员会以投票形式,从各位主编推荐出点击量高,且质量好的文章中优中选优。征文评审结果将在网络中公示七天!公示内容包括获奖作品序号、作品名称、作者笔名三个部分。
(7)为了鼓励广大作者书写出优秀文化作品,弘道承德,我们特别设立了优秀奖、鼓励奖各二百名,从阅读量未满三百但已满一百的优秀文化作品中择优挑选。
六、奖项设置:
特等奖1名:奖金5000元。
一等奖5名:奖金600元。
二等奖30名:奖金200元。
三等奖200名:奖金50元。
优秀奖200名:奖金20元。
鼓励奖200名:奖金10元。

投稿主编:希望之梦
微信:yangrrong123
邮箱:1628586637@qq.com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
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三木秉凤老师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而他又是为了什么?为了中华文化的复兴与繁荣,这是中国文人践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真实写照。在利益至上物欲横流的的世界大背景下,在道德滑坡与诚信迨丧的今天,三木秉凤老师能带领一支网络文化团队,无畏艰险,逆袭而上,只为文化发声,只为文化复兴,只为文化昌盛,同时又让更多的征文者,能在中华5000年的文明沃土与文脉传承中,感受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与伟岸,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这就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