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李根勇 编辑/刘昌国
汶阳郭氏汶邑显族也, 始祖公以汾阳世裔迁汶。 居城东五里许。 曰贾北, 忠厚积德、 耕读贻谋。
七世祖鸿胪寺序班讳潘(jun四声)者,乃师承先志,于崇祯元年(1628年)独出地基资财,倡先创造使先人之灵爽有所凭依,四时裸享,敬宗睦族,厥功伟矣。奈兵焚(xian)烧毁之馀(yu二声)。旋遭顺洛四年(1647年)东水冲圯(yi二声),破瓦颓(tui)垣(yuan二声)。 历三十多年无人重修。 大有世泽淹没之惧, 赖十代岁贡士文亮祖,(于1680年左右) 慨(kai) 然以修茸自任。
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 庚午经始、至辛未(1691年) 十月告成,构正堂三楹较旧日规模宏敞,未建寝室,续碎重门三程,砌为甬道阶,外建高门筑垃墙。涂既(ji) 丹(huo四声,指颜料绘画)。
雍正八年(1730年) 庚戌六月二十五日夜间, 东水暴发, 洪波滔天, 家祠适当其冲, 东山壁倾频, 经三载神主无依。


癸(gui三声)丑(1733)四月间,十代兆凤、兆填、正仪、十一代汝霖、承志、湖、十二代元甫、人杰等祖复议兴修,各派执事,收所捐资,鸩工尼(pi四声)材,兴作于癸丑(1733年)九月之十五日,告竣于甲寅(1734年)四月之廿六日,规模悉如旧,墙垣重筑于十月朔 (初一)。约费白金一百六十余两。
后又复纠阖族捐资重修即今之寝室, 供前十一代神祖者也。






乾隆辛卯(1771年) 因大水冲坏庙中重门, 武信郎昭度首出重金纠阖族各捐资财, 构堂三楹, 即今宗礼堂也。嘉庆丙辰(1796年) 增修两虎, 重建周垣, 复于两庑中设木龛供十二代以下神位。道光甲申(1824年) 于寝室两山增建瓦房各一, 以为藏谱。
清末至建国后, 因历史变迁, 自然损毁, 人为破坏, 家祠破败不堪。
2016年,家族适时成立家祠修缮理事会, 统筹全局, 率族内有识之士, 积极捐款筹资, 倡导家祠修缮工作。
汶上县文物局、 济宁市文物局批准了汶上县郭氏家相修蟮方案,本着保护文物抢救为主,最小干预的原则按照修缮方案的要求施工。 并于八月十七目举行开工仪式。总工程造价约290万元,本着统筹安排分期施工的原则,一期工程为大殿三间、 大门三间、宗礼堂七间, 预算150万元左右, 现已施工 60% 工程量。后续木雕彩绘等项由政府主导修缮。
家祠现存大殿三间, 东西两庑十间,宗礼堂七间 (含东西耳房四间), 大门三间总计二十三间。
汶上县人民政府列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汶政发 [2016]34号文)。
济宁市人民政府列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济政发[2016]143号文)
山东省人民政府于2022年1月14日公布为: 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汶上县家祠修缮工程理事会

祭 祖 文
维
公元2023年,岁次癸卯,时值清明,郭氏嗣孙后裔等。谨以香烛牲醴雅乐之仪,敬告于郭氏宗祠历代宗亲之神位前而告曰:
伏维盛世,国运昌隆;
百业俱兴,家国强盛。
郭氏后人,带子携孙;
四海云集,祭祀祖宗。
高祝同诵,祖训铭文;
思源报本,恭祭厚恩。
郭氏家族,屡见精英;
人才辈出,多建奇勋。
彪炳史册,灿若繁星;
既有勇武,更多文忠。
弘扬家风,体恤庶民;
出类拔萃,彰显郭门。
揖颂唐祯,子仪尊翁;
平定安史、镇抚边戎。
再造盛唐,盖世奇功;
赐爵郡王,忠武谥终。
多福多寿,更多子孙;
皇室眷爱,英杰飞鸿。
大明风华,朝宾尊翁;
断决神敏,清正廉明。
勤政三朝,四十余载;
忠孝持家,长者之风。
历史繁浩,难以叙清;
言简意赅,告慰忠灵。
适逢盛世,与时俱进;
睦亲和邻,历久弥新。
四海之内,满座高朋;
秉承祖德,兴旺传承。
慰我中华,政治清明;
宏图伟业,经济飞腾。
缅怀祖德,万世弗忘;
大礼告成,伏惟尚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