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三叠
小王家
文/曾照元
小王其实也不小了,已经是有妻室有儿子的人了。
知道要过清明节了,看到左邻右舍忙着插青,小王一家也不甘落后。
他老婆一早起床烧早饭,吃过早饭就吩咐儿子去小店买红纸白纸。
“妈,纸买回来了!”儿子扯着嗓子告知妈妈。
小王老婆听见儿子买纸回来了,赶忙清理一下方桌,然后开始剪清明吊子。
“没想到你的剪纸技术还真不赖。”小王在一旁乐呵着夸自己媳妇,“你别剪错了,知道几个不?”
小王老婆一边哼唱小曲,一边头也不抬给回道:“知道,哪一年不是我剪的。”不到半晌,几个清明吊子剪好了。
儿子跑来扯爸爸的衣角:“老爸,待会儿我跟你去。”
“好嘞!”
小王把剪好的纸钱串子放在塑料袋里,挂在锄把上,扛着锄头出门。儿子呢,背着几根带丫的细竹,蹦跳着随在小王身后。
这一小家人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过春节呢!
老张家
清明节前一天,村上的老张从外面买回清明吊子放在园墙上。他这几天都不怎么说话,整个脸阴沉阴沉的。
老伴是去年走的,刚才他在店里特地给老伴挑了一个好看的。
老张的儿女都在外地工作的工作,打工的打工,平常过节都是老张他一个人张罗一个人享用。唯独七月半和清明节他舍得,他希望已故的父母跟老伴在那边有尊严。
老张心事重重的来到张家墓地,插清明吊子、画圈、烧纸、祷告、磕拜,看上去很庄重很严肃。
老张默语好一阵,他心里装的有人。虽然听不到他们在说什么,但他们相互间真的很亲很亲。
清明小思
小王家把清明当作一种形式,失去了节气本身的含义。像这样的家庭大有随波逐流之势,看不出对已故人的怀念,更看不到有半点悲伤。大人小孩大呼小叫,哼曲蹦跳,全程都是快乐的。
而老张家传承着清明节的传统,用自己的言行举止表达了对故去亲人的祭念。像这样的人和家庭是对清明节的尊重,更是对逝者生前最好的怀念。
国家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和教育赢得全社会拥护,绝不可让节气流于形式,失去本该有的意义。
作者简介:
六三年出生,男,教师,大专,高级职称,中共党员。系广德市作协理事,宣城市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今年有幸加入安徽省作家协会。先后在纸媒网媒发表作品近四百篇,有诗歌、散文、小品和小戏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