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周大策
一
赋诗祭祖
①
遗言教化淳
松林笼罩坟茔地,
先祖遗言教化淳。
立德勤劳多尽孝,
中庸处世做真人。

②
祖训至宝
祖先叮嘱成遗训,
句句箴言刻在心。
代代传承遵照做,
精神财富胜黄金。

③
祖先卓功
年年祭祀悼亡同,
记忆仍存长者风。
血脉留根枝茂盛,
奠基旺族立元功。

二
吟诗释义
几千年来,春节、清明节和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中华民族都要举行祭祖悼亡民俗活动。在这三个时段,扫墓祭祖民俗所提倡的价值观,既有文化渊源,也有现实意义,比如孝敬父母、追念先人、传承文化,促进邻里和谐,关爱弱势群体,和今天社会的价值观一脉相承。继承祭祖悼亡这一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传承祖训,弘扬德孝文化,还可唤醒家族共同记忆,增强亲情,促进家族成员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建设良好的家风。祭祖悼亡活动,其重要的文化核心是“报本反始”,也就是祖先崇拜。

我祖父是山东人,18岁只身闯关东,落脚在吉林省磐石市农村。他和我父母均是独生子女。奶奶离世过早我沒见过。祖父和我父母是我第一任家庭教师。他们经常用口头禅谆谆教导下一代。例如,爷爷常说:“做人要仁义,有德性”、“做人要善别恶,和气对人别欺负人”;爸爸常讲:“做事都得用心用力干好”、“冻死迎风站,挨打也得有个人样”;妈妈常说:“宁让身子受苦,不让脸受热”、“人是生病死的,没有干活累死的”……
他们不识字,这些话,听着粗糙,但其寓意深邃。虽然沒成文,但却是很珍贵的遗言祖训。他们生前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引导后生心灵健康成长,合理做人,促进家庭建设。
我有四个弟弟两个妹妹,我们这一代是祖训的第一代继承人。家族成员,遵循先祖的遗言,代代传承,规规矩矩做人。我们是大家族,现已繁衍成15个小家庭(共四代人,我重孙已3岁),分居在辽吉湘苏京5省市。家族中周姓现有学士、硕士、博士8人,加上他们配偶及子女7人计15人。家族成员讲诚信,守道德,能谦忍,没有和他人争吵的,沒有逆子,沒有服刑的。我可以大言不惭地告慰天堂的列祖列宗:我们这支周氏家族成员,亲情浓厚,家风良好,没有辜负先祖的遗愿!
我祖父和我父母都是农民,他们虽然勤勤恳恳劳苦一生,但没给我们留下一分一毫的物质财产,却留下了不菲的精神财富,后生们靠自力更生立业起家。这一切都源于良好的血脉基因和宝贵的祖训支撑。精神财富的意义与价值远胜万碇黄金。

敬爱的先祖:后生对你们感恩戴德,你们永远的离别,子孙们除了思念,还是思念!


作者简介
周大策,1939年出生。念书、务农各5年。1958年参加工作,1999年退休。2020年初,进入井冈山二群,开始侧重习练近体诗。我的诗观是: 力求书写贴近生活,并让人能读懂、有共鸣、有情怀的诗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