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英烈,共铸中华魂。英烈祭日,你可还记得他们?在国家面临屈辱和危难的时刻,他们毅然决然,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推动这个曾经山河破碎、几近亡国灭种的国度,走向独立、走向富强、走向复兴。他们的生命,定格在本应最灿烂绽放的年华。

在这个清明节里,让我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英烈的敬仰;用自己的声音,传颂英烈们的故事;用自己的双手,为英烈的碑文描金。

【秋瑾(1875-1907)】她出身官家,曾嫁富商之子,却成为首批为推翻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她生得秀美端庄,却跨马携枪,志在革命,人称“鉴湖女侠”。同伴起义失败,她身知危险,仍毅然留守。被捕后,她坚不吐供,“秋风秋雨愁煞人”成为绝响。牺牲时,她32岁。

【李大钊(1889-1927)】他曾是生活优裕的大学教授,每月数百元大洋可养活四五十口人,却决然以生命之钟撞响中国的黎明。他说“只要我们有觉悟的精神,世间的黑暗终有灭绝的一天!”绞刑台前,他看着前来告别的家人,神色从容,高呼“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牺牲时,他38岁。

【方志敏(1899-1935)】他在狱中最艰苦的环境下,犹殷殷讴歌《可爱的中国》。他说“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牺牲时,他36岁。

【瞿秋白(1899-1935)】他曾是才华横溢的柔弱书生,翻译则蔚然成文,治印则卓然成家,本可为渊博学者、文化巨匠,却振臂一呼刺向黑暗,以身许国。被捕后,他神态自若地走向刑场,沿途高唱俄文国际歌、红军歌。到达罗汉岭,选一草坡坐下,微笑说:“此地甚好!”饮弹洒血。牺牲时,他36岁。

【左权(1905-1942)】他被誉为“中国軍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曾跃马太行,热血卫国,“决心与华北人民共甘苦、共生死。”他在给妻子的家书中说,“亲爱的,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三天后,他在日军华北大扫荡中,不幸壮烈殉国。牺牲时,他37岁。

【张自忠(1891-1940)】他高大英武,且颇有“沉毅之气”。抗日战争中,他一战淝水,再战临沂,三战徐州,四战随枣。牺牲前,他亲笔谕告所部各将领:“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它办法。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牺牲时,他49岁。

【董存瑞(1929-1948)】他出身贫苦农民家庭,乳名“四虎子”。距全国解放1年,解放隆化战斗中,因部队受阻于桥型暗堡,他毅然抱起炸药包,左腿负伤,冲至桥下。紧急时刻,用自己的身体充当支架,拉开导火索,将敌人的碉堡炸毁,壮烈牺牲。牺牲时,他19岁。

【黄继光(1931-1952)】他是贫农家的孩子,父亲早亡,从小立志帮穷苦人闹翻身。上甘岭,他为掩护战友,挺身而出,向敌人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冲上阵地的战友们找到他时,他的身躯,仍然压在敌人射击孔上,身上七处重伤,身后有一道长长的血印。牺牲时,他21岁。

【邓稼先(1924-1986)】他是新中国的“两弹元勋”。年轻时留学美国,仅一年多就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当年毅然返国。面对高危核辐射,他命令同事:“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长期近距离接触核辐射使他身患直肠癌,他对妻子说:“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去世时,他62岁。

【王伟(1968-2001)】他从小立志报国。父母说,他想当飞行员“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他驾驶国产歼击机,第一个飞满1000小时。他热爱生活,喜欢唱歌、下棋,会做饭,会弹吉他。生命的最后,他在南海上空巡航。战友呼叫:“81192,请返航!”他说:“我已无法返航……”牺牲时,他33岁。

上述的这些名字,只是千千万万英烈中的代表,如果没有听到你记忆中英烈的姓名,那么,请您原谅!因为这英烈的名单啊,太长,太长……在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历史长河中,正是这些千千万万的英烈们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挺起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了基石。

斯人已逝,珍惜当下。以今日之奋斗,成就明日更好的中国,方为吾辈对英烈们最好的告慰。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