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育秦:幸亏有个清明节
清明,既是节日,又是节气。很少有一个节日,像清明这样意蕴深厚而含混:这是一个悲怆的日子,风清景明,慎终追远;这又是一个轻盈的日子 ,放歌踏青,追逐春天。在我们慎终追远的时候,它就是节日;在我们放歌逐春的时候,它就是节令。大节气和大节日就这样水乳交融。
在古代,清明是有很多习俗的,除了因为介子推而起的禁火、寒食、扫墓之外,还有踏青、植树、荡秋千、打马球、插柳条等。这个节日生机蓬勃,在生机中去告慰心中深沉的哀思和寄托。清明是一个清亮、明朗的日子,但是,这个日子里也有着深深的眷恋。祭奠故人,在于一种怀念;祭奠故人,寄托一种哀思;祭奠故人,延续一种文明!
我总是在清明时节,自觉不自觉地想起很多人,有时候是一个名字,有时候是一段细节,有时候甚至会想起一个电话号码,或者清晰而遥远的一首歌的旋律。清明这个日子,给了人放纵感情的一个理由,尽可以让我们逐着思绪去天边飞,如同那些牵线的风筝,远远近近,总会有一根线,叫作清明。
《论语》上有句话:“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父母安康俱在的时候,儿女的心永远是欣慰的、骄傲的,还带着一点点受娇宠的、活泼泼的欣欣然;但一想到他们年岁已高,自己膝前尽孝的日子不多了,就会忧惧丛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到清明,往往就有着如丝如缕的春雨绵绵,仿佛这雨也在悲伤着,让去祭祀的人们泪流如雨。这清明节的细雨,是在帮人们传递着思念吗?也许,这是游子们最念念不忘的日子吧?
“清明扫墓报亲恩”这句话说得好,如果没有先人为我们努力奋斗,何来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当亲人们还在的时候,我们选择了漂泊他乡,当他们去世后,才后悔没在身边陪伴,这不正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吗?唯独只能在清明节这天来看望他们,报答他们!
幸亏有个清明节,愿这个节日会被很好地传承下去。
2023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