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吟红生命
写在《武振明篆刻作品集》出版之际

文/屈军强

吟红,是篆刻的别称,是一个颇富诗意画意的字眼,它不断与中国古文化结缘,也常常是文人雅士对自己钟爱的这一艺术形式的昵称,寓意深邃,让人留恋不舍。
人为何喜欢吟红?其原因有三:一是对人生信念的一种执着追求,塑造自己的内心情操魅力;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痴迷热爱,在石上吟唱自己的梦想心声;三是金石结缘,用铁笔写就人生的关键词,酷爱诚信,与人善和,祈愿世界平安幸福!
武振明这位“吟红”人,是一位勤人、强人、高人和创新务实之人,更是值得尊敬之人。他生活阅历丰富,善于学习思考,勤于笔耕实践,四时付辛皆有收获,令业内人都赞不绝口。"笃志而体,君子也。”
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响应号召下乡到农村,自学成才当上了赤脚医生,为当地群众送医送药;八十年代回城后又带领几个年轻人办起了兰州龙山印刷厂,事业红红火火;九十年代中期,他是把激光照排印刷技术引入兰州的第一人,为行业创新发展带了一个好头。我与他是业务关系,他多次还为我的艺术著作设计封面,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便成为生活中的知心朋友,艺术上的好搭挡。后来,武振明先生又热衷于古玩收藏,家中摆满了瓶瓶罐罐、古画印章,让人大饱眼福。退休后,他又兴致勃勃扛起照相机,跟着甘肃摄影大师们走南闯北,拍了许多优秀作品,并结集出版,自然我是他的第一个审美评论者。
“为情而造文。” 《武振明篆刻作品集》要岀版了,振明先生寄来样书并让我写序,这个人就是在不声不响中让人感动不已,让人品味不尽,“吟红”这雅事放在他的名字中,真的让人遐想无限!
篆刻是我国一门古老的艺术,古称“玺”“宝”,又叫“印”“章”。篆刻先秦、两汉流行,隋、唐以后各具风格特点,明清形成各种流派。米芾、王冕、文彭、何震等大家辈出,推动了这门艺术的创新发展。篆刻讲究“三法”:字法通篆,篆之求韵;章法求奇,尊古有趣;刀法品技,朱白并美。篆刻创作讲古风、讲古韵、讲古雅,既要弄通汉字的由来,又要掌握书法艺术知识;既要吸取历代大家的长处,又要向传统艺术学习借鉴;既要在篆法、章法、刀法上别具一格,更要在诗文佳句表现上胜人一筹,摹古出新,求稳实而自然,轻巧而洒脱,真可谓“方寸天地,气象万千!”
"心神无俗累,吟红有新声。”武振明先生知其理,扬其德,学其技,刻其印,有其美,观集中收入的作品,朱文如春风荡柳,白文似白雪压松;铁线作品刀法精美,写意篆刻大气自然;肖形印奇特多姿,多字印疏朗稳实,从“舍得”“美意延年”“大器晚成”“闲云野鹤”“秋月春风等闲度”“毛泽东诗词”等印作中,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文化底蕴和艺术表现力的厚重与精湛。
古代孙过庭在《书谱》中曾说:“ 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篆刻家邓散木强调:“章法如名将布阵,首尾相应,奇正相生,虚实轻重。”篆刻家韩天衡曾讲:“用刀之道以气韵论,妙在一个爽字。以风骨论,妙在一个涩字。”欣赏作者的作品,我感到有三种收获:首先是表现内容有文化性和启示意义,印之所以贵者为文;其次是章法刀技的多样性和变化追求,分朱布白讲究娟秀细腻和谐;再次是传达意趣有自然含蓄性和隽永之气,一刀一笔富有新意。余欣然,特留诗而赞:
石前铁笔意如何?触景吟红感慨多。
拍美藏珍情更醉,伴梅四季唱春歌。
“如痴者自醉,谁解其中味?闲云有野鹤逍遥,世外有高人自在。”作者这句话算是道出了其治印吟红的快乐与幸福!金城天,黄河水,安宁月,铁笔音响,吟红情境,多少岁月,多少笔耕,让武先生的艺术世界有了崭新的蒙太奇画面,更新、更强、更美,成为作者一种奋斗的动力和信念。
是为序!
2023年春月屈军强于兰州八宝楼

七古.德洒天下

文/李周省

修身养人天地间,
仁德善缘静清闲。
知足常乐无穷富,
临月观日度岁安。
2023.04.03(中山)

思 亲(两首)

文/强海岐

题记:清明时节,寻根问祖,思念故亲,泪雨纷纷。谨以此文献给我情深似海,苦命的妈妈及勤劳善良,含辛茹苦的爷爷。

妈妈的纺车
劈成碎片的纺车
躺在墙角低吟哭泣
看着他勾起我对亲爱妈妈的回忆
使他彻夜旋转透支了妈妈的体力
四十多岁把母亲送到天堂圣地。
父亲短命英年西归
妈妈为养三儿女
身心疲惫受尽人间苦累
白天拉着架子车奔跑在生产队的田地
纺车,成了母亲渡过漫漫长夜的唯一。
昏暗的油灯
炕头上一架精致纺车飞转
映衬着一张清瘦苍桑疲惫脸
动作娴熟、到位、干练
那是母亲夜夜青灯孤守
为儿女们纺布织棉。
一盘盘稔子抽细线
绕在锭子上一圈圈
月上枝头繁星满天
鸡叫头遍、三遍五更天
妈妈的纺车仍旋转
纺车在旋转
母亲泪满面
岁月漫漫
儿女何时成人撑起天。
我们伴着纺车美妙嗡嗡声甜蜜入睡
怎知妈妈满腔痛苦和泪水
这难熬的夜
您疲累的心忧愁的泪
唯有纺车伴随。

纺车
曾是一架世界顶级乐器
每晚给我们唱着优美动听的催眠曲
也是一架罪恶的绞刑机
把女人一身筋肉
血淋淋抽成丝线
一圈圈绕到锭子上成穗
织布为儿女们遮风御寒挡雨
哪低沉哀婉的嗡嗡声
是妈妈和天下女人苦诉哭泣。
纺车
你虽熬尽了母亲全部心血精力
却伴她渡过了二十几载漫长可怕的夜里
满足了儿女们冷暖穿衣。
梦中的妈妈,您在哪里?
怎忍心把陪伴你的纺车咂碎
我急急把他的碎片捡起
紧紧抱在怀里
任泪水把岁月的尘埃冲洗
用真心亲吻、抚慰!

爷 爷的 背 篓

又是一个风雪交加地冻天寒腊月二十三
阴历小年
爷爷手柱拐杖背着他终生从未放下的背篓
微笑着走进了我的梦中
瘦小的身体苍老的容颜装满枯枝败叶沉重的背篓
象四十多年前
最后一次缓缓走进家中
放下背篓荣归佳城。
带着不舍、眷恋、牵挂
怕家人受饿困顿
恐儿孙们受冻受穷。
这不知补了无数次漏底破洞沉重的背篓
伴随爷爷艰难一生
压弯了您的腰
累坏了您的心身。
年少不懂
爷爷为何每年要把那么多旱烟裁种
育烟苗裁大田背篓背異
成熟的烟叶又厚又沉
爷爷您一背娄装一百多斤
几千斤烟叶往回运
滕条夹烟叶昼夜您不停
累得腰酸背痛。
最累是要把成品旱烟变成金
劳动之余您背着五六十斤烟叶的背篓
走天度、法门、召公
为每斤多卖几分钱
跟集赶会去二十多里外的七里桥,店头
鸡叫二遍就起身
背着旱烟去百十里远的永寿监军镇
在鸡屁股里掏蛋换酱醋青菜盐的年份
烟叶多卖几块钱是天文数字
旱烟种、卖不动
60岁生产队去了你劳动工分
星月挂满了天空
多少个夜
您蹲在炕沿上吧嗒着烟锅
为十多口家人生活发愁。
你没有被艰苦消沉
背起背篓
跟集上会
做瞅雌卖快贩卖猪仔营生
收入时有时无
您乐此不疲忙不停。
花开花谢叶枯枝荣
无情岁月生活的沉重
您再也无力出远门
又为家人灶膛做饭烧炕取暖的柴火忙碌。
秋风阵阵
吹黄了树叶
吹枯了草楞
天未亮启明星没醒
您背起背篓拄着拐扙出家门
黑暗夜里村庄周围树影下是你瘦小苍桑的身影。
湿满的树叶沉重的背篓
您单膝跪地借助拐杖
颤微微艰难站起。
从秋天第一片落叶到寒冬腊月您离去
沉重的背篓把院子两个柴垛堆起
起早贪黑
爷爷您太累太累。
乡邻都说你倔冷脸无笑容
谁会体凉您中年失去一双儿女的苦和痛。
爷爷这可恶的背篓
压弯了您的腰累坏了您心身
瘦小身板背起担当、责任
背起了一家烟火人生。
爷爷您又一次走进我心中
那可恶的背篓沉重的柴火
燃烧在咱家院子当中
熊熊大火照亮寒冷的苍穹
全家人围笼在燃烧的大火旁
多么温暖、快乐、温馨
爷爷!爷爷!
您写满艰辛的脸上
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2023年4月2日夜 西安

每一天,我用文字写心
,时常缝补自己的灵魂

文/何俊锋

写作是众人皆醉我独醒;有时是众人皆醒我独醉,生活中有太多,你你我我分分合合,也有太多的诺言无法兑现,我很庆幸让我与文字结缘。即使没有了山盟海誓的誓言,还有文字与我作伴,听我轻轻的诉说着心中的喜乐悲离。文字荡漾起的浪花,弥漫着淡淡的忧郁时光,使我变得理性,同时也荡漾着朵朵芳香,丰富着我的内心世界。我喜欢读文也喜欢写文,写自己的文,是驱散阴霾,开阔视野,让心灵爽朗。在文字这条弯弯的小河里,荡漾着我对长辈的无声思念;在文字这首婉转悠扬的歌声里,在文字这幅水墨丹青画中,欣赏美好,提升自己的一个过程。
每天,我用文字写心,写悟,写生活,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求华丽的语言,不追漂亮的句子,只求写真求实。文字从心灵释放,从郁闷到快乐,从死结到宽松,从无法理解到豁然开朗,让人留下难以忘怀美好记忆。文字是抚慰自己灵魂的知己,是与灵魂美丽的邂逅相遇。文字唯有内心的修炼与不断丰盈,才可将其定格成生命中不变的永恒。文字即是人生最长久的陪伴,又是最真诚的朋友,最纯洁的知己,余生,继续将自己沉醉于文字世界,保持着文字的热忱,在文字的海洋尽情傲游。

七律•清明祭母

文/杨云冰

又至清明泪湿巾,
每思重德泣恩人。
生死分离牵俗界,
阴阳阻隔动心肠。
跪乳深恩萦脑海,
培儿懿德记终生。
轻烟报信娘知晓,
天际犹闻教诲声。

七律·燕归

文/杏花雨

满目禾田添秀色,
连天草木竞芳菲。
春风送暖花千树,
喜见乡村景物归。
小麦青苗齐翠绿,
黄鹂紫燕对歌飞。
农夫笑语欢声中,
乐在丰年愿者挥。

七绝•清明

文/杏花雨

春风化雨润山川,万物生机景色妍。
父母坟前多感慨,清明祭奠泪潸然。

尚玉知玉

文/屈军强

眼下,玩玉之人颇多。古人惜玉,因为玉有“五德”:仁、义、智、勇、洁,“君子比德于玉。”玉还有美丽、富贵、高尚、廉洁之特征,玉人、玉女、玉貌、玉手、玉体,亭亭玉立,玉树临风。人、事、物、景、财均与玉有关,玉宇仙境,金玉满堂,玉免捣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是对人精神美的一种展示讴歌。
唐诗有句:“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今人爱玉,兼贵其声,旨在健体。戴玉、藏玉、写玉、颂玉,大家不妨也应学习玉之“五德”,崇尚玉之精神,做一位有节气、有德品、有诚信,心底纯净,晶莹坚强之人,张扬中国古文化的艺术魅力。

清明

文/杨烈焰(扶风)

遥望家乡站江边,
祭祖铭志望征帆。
春风催鞭终𣎴懈,
有为江山美人间。
默念心语托云仙,
氤氲之息扑江天。
清明将至故亲梦,
敬酒鞠躬白菊鲜。
于增城

让人三尺,渡己一生

文/ 何俊锋

在生活的答卷里,有着无数道选择题。很多时候,我们来不及思考就做出选择,过后再去回想,叹息一声: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其实生命中,有很多事,互相让一让就过去了。因为咽不下那么一口气,两相争斗,最后两败俱伤。争,不是本事,让,才是修养。一句好话,能让人心花怒放;一句狠话,能让人痛彻心扉。和人说话,起了纷争,我们的态度稍微好那么一点,也许纷争就会扼杀在摇篮。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不分场合,不分情况,最后的结果,反而会要了人的命。
这个世上,有多少争执,都是因为一点矛盾引起,然后无限放大,最后造成难以挽回的结局。只是坐过了一站,就和司机争执,结果公交坠江了。让人三分不吃亏
,容人三分无损失,让,是人与人相处的智慧,是我们一生都学不完的智慧。和同事之间,知道让,就不会为了一个客户,闹得那么不愉快;和爱人之间,知道让,就不会因为一句狠话,彼此记恨许多年;和朋友之间,知道让,就不会因为一点不满,擦肩而过成路人。不懂得让的人生,只会越来越窄,吃不了一点亏的人,最后孤家寡人。
人和人之间,就是有来有往,今天你付出多一点,明天我给与多一点。互相周全,才能走远,彼此让步,才能体面。和人相处,千万不要想着拆台,互相拆台只会让人生厌,目中无人只会让人疏远。事在人为,情靠人建。不要总觉得谁对你不好,谁也没有义务对谁好。
真心对我们的人,让一步海阔天空,经常往来的人,容三分没有损失。对人让步,也是给自己留路;我们给别人留情面,也是给自己留体面。人这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