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辽市文化名人之八:
前不久,我和双辽文学艺术界的几位知名人士谈论书法艺术,市文联副主席张海用手机向大家展示了韦长宏的书法作品,我拿过一看,顿觉眼前一亮!作者挥毫泼墨所取字词,出自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笔势娴熟飘逸、挥洒自如,堪称行草书法的上乘之作。
1967年,韦长宏出生于双辽市郑家屯镇。高中毕业以后,他考入吉林大学本科临床医学,1987年参加工作以后,一直在双辽市中心医院担任外科医生,现任双辽市中心医院脑外科主任。 韦长宏天资聪颖,心智灵异,小学三年级开始亲近书法。他的外祖父窦紫封(郑家屯著名老中医,擅长书法,解放后曾经担任双辽县政协副主席)发现以后告诫他,学生时代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课本儿上,不要因为练习毛笔字耽误了学习。诚实憨厚的韦长宏听了外祖父的告诫,学生时代,虽然喜爱书法,但是,没有摸过毛笔。参加工作以后,一直到1988年,才正式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研习我国的书法艺术。
为了打牢基础,韦长宏先学颜真卿的《多宝塔碑》、《颜勤礼碑》,继而临摹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王羲之的《兰亭序》。通过自学渐入悦境以后,又先后模拟了孙过庭丶米芾丶黄庭坚等古代名家字帖。为了不断提高临池握管水平,韦长宏还经常与市内外知名书法爱好者们在一起交流切磋书法艺术,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我国传统的书法艺术,讲究“筋、骨、血、肉”俱备。从韦长宏的书法表现上来看,“筋”,劲韧有力,富有张力;“骨”,坚强硬朗,挺拔刚毅;“血”,尖角充盈,起始洋溢;“肉”,鲜活丰满,面目灵动。从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出他的基本功是如何扎实。传统书法的另一个必备韵致,就是“精、神、气、脉”俱全。“精”,精致典雅,超凡脱俗;“神”,神韵飘逸,卓尔不群;“气”,气韵清古,肃然矍铄;“脉”,文路清晰,经由正统。以上这些,韦长宏的书法作品兼而有之。 从古到今,酷爱书法者不计其数,能够在浩瀚青史中留下几幅字贴、几行文字者,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纵观当今书林,万木丛中,更是难得一支独秀;芳华翘楚。韦长宏书法一经面世,立即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应当说可喜可贺。他的行书以其神妙无比的独特艺术风格,给当今书法界带来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如朗然轻风,掠入书林,令人耳目一新。
书法是爱好者志向的内里功夫、“外化”文字,表现的是笔者的思想意志、志趣情操与信念追求以及文化思考。从韦长宏的书法作品中,我们领略到了以上这些文化内涵。不难想象,作为一名外科医生,韦长宏经常站在无影灯下,手里拿着“千斤重”的手术刀,小心翼翼地切割病态萌生于神经脉络之间、一丝不苟地剔除累赘于筋骨血肉之侧,为了挽救一个生命,或许要历经几个小时、或许要坚持一天半日;那一刀,也是一笔,轻轻地、慢慢的,深适度、浅适宜。一个生命被挽救了,操刀者可能早已汗流浃背、疲惫不堪了。韦长宏和同事们完成了又一个“杰作”之后,他们需要释放与休息,调养身心,于是,韦长宏选择了书法。
在手术室里,韦长宏凝神屏气,每下一刀,是那样准确而轻轻有力,根除的,不留后患;全切的,丝缕尽去。“一项工程”结束以后,走出医院,回到家里,早已疲劳不堪了。
犹如在寒风中的江边抛网、雪落中的河头垂钓,即便是辛劳已极,不舍癖好,韦长宏也就是如此吧。他稍事休息之后,便来到写字台前,摊开宣纸,走近“石君”,饱蘸浓墨,直抒胸臆;起笔刚强,落墨稳健,分寸握于指腕,疾缓赋予笔端。当此之时,他丝毫没有手术室里那种精益求精的准确、慎之又慎的小心。青白之间,笔划之际,全部是他的此一刻的“尽情挥洒”和在这里的“随意表现”。“颜体”的风格、“柳体”的韵致;苏东坡的豪放、王羲之的潇洒,诸家风格雅韵,跃然纸上;当日之秋,尽收眼底。当此之时,韦长宏疲劳无影无踪了,眼前全是轻松快乐、怡然自得。
十几年过去以后,韦长宏自忖自己有了一些笔墨功夫、临案技巧了,他先后参加过几次全国书法大赛并获奖,1990年参加了“五台山杯”全国书法大赛获得优秀奖;同年参加“侨乡杯”全国书法大赛获得佳作奖;近年来连续多次参加省市书法大赛并获得奖励;1991被选入《当代书法篆刻名人大全》;同年,加入了吉林省卫健系统书法家协会,担任双辽市文联文艺两新书法协会会长,2022年被选为双辽市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 结束此文,赘书一言:愿韦长宏德艺双馨,不仅成为一名现代书法名家,还要和外祖父窦紫封一样,成为双辽这片古老土地上的一代名医,为家乡故里的时光岁月留下美好的记忆,为街头巷尾的传扬快乐书写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