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丨李根勇 责任编辑:刘昌国
孟良山位于嘉祥县纸坊镇、金屯镇和马集乡三乡镇交界处,是嘉祥最高的山,海拔243.1米,地势“险峻”,神奇而富有灵气。其实该山原不叫孟良山,相传远古时代一宝塔自天突降,变成了山,故名曰:塔山。伏羲皇廟位于塔山之阳,刘村之后。
刘村。位于嘉祥县城南9.3公里、纸坊镇驻地东北5公里处,孟良山(芙蓉花山)和范山之阳,东接闫村,西邻程村。
据元至顺元年张氏祖茔碑文记载:此村原为庐江太守范式故里。东汉灵帝时,范式和张勋结为生死之交,由今金乡县鸡黍集迁此立村,名曰来范村。后范氏后裔迁出,刘氏族迁入,故更名为刘村。
刘村是山东省首批乡村连片治理试点项目治理村之一。该项目于2013年12月完工,完成全部街道硬化及墙面粉刷,修建健身广场一处。
刘村历史典故。该村刘氏为明末崇祯帝的直系后裔。明末清初,李闯王攻陷北京,崇祯皇帝梅(煤)山自缢而亡,清军入关,建立清朝,明皇族四处逃避。
时任崇祯帝都堂高斗光,携带崇祯帝之子回归现嘉祥西南刘山口村。
时值当初“朱三太子反清复明“,康熙皇帝下令全国搜捕,崇祯帝之次孙迁至刘村,改姓避之,以埋盆为记,表示不忘朱姓之根本。教子孙以避“龙“谈“帝“,遂近百年不曾提及,这就是“崇祯帝直系后裔一一刘村"的典故。
孟良山位于嘉祥县城南8.3千米,纸坊镇驻地东北5.6千米处,北连小金山,南接范山,山南有刘村。“孟”第一之意,“良”即好,“邑境九十九山,该山最高”,石质又好,故名孟良;又昔日山巅有石塔,故名塔山。
主峰海拔243.1米,占地面积约1.5平方千米,为本县境内最高峰。主要景观石塔,原在山巅,今无;
紫云洞,又名吕公洞。在山东麓半山腰,云出则雨,其中高旷,嵌岩险不可攀。洞中有碑,已被樵牧所毁。
清光绪《嘉祥县志·方舆志·山川志》:塔山县南二十里,与范山连,上有石塔,故名。下有紫云洞,又名吕公洞。邑之山唯此最高,每云出则雨,乡人以为验。
洪福寺。位于嘉祥县纸坊镇刘村村后,孟良山前,依山而建。据院内石碑记载:此寺始建于唐代1,以诸神普降洪福而得名,占地45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院前中轴线上立有青石牌坊一座。
洪福寺西边有伏羲庙、范氏祠一字排列。寺院有过厅三间,东西殿各三间,正北有大殿三间,院内有一座二层方楼。
据传说,大殿正中供奉着如来佛祖的塑像,东西边有站立的石雕十八罗汉像,正殿青砖筑墙,琉璃瓦顶光彩照人,四角翘起,大有鲲鹏展翅之势。漆红圆柱,飞檐层层,檐角挂有铜铃,微风吹过,叮咚连响。室内纱幔低垂,朦胧中有一种神圣庄严的感觉。四周墙壁,锦缎遮住,香烟缭绕,雕梁画栋,十八罗汉形态各异,每个罗汉身上都注明姓名及出生地址。西边两层方楼内,供奉着观音菩萨和玉皇大帝,慈眉善目,容貌安详。东殿供奉着关公塑像,香火不断。前门过厅两侧,塑着四大天王,各持兵器,怒目圆睁,威严庄重。
院内有钟亭一座,里边有大钟一口。东边赑屃驼龙头碑,上面记载着建庙的功德。在大殿外西南有一高2.5米的大型赑屃驼碑,上写“洪福寺”三字,碑身高大威猛,字迹苍劲有力。院内青松翠柏,腾罗攀附。硕大的石雕香炉香烟升腾。浓郁的石榴园,每逢盛花,一片火红,象征着洪福寺的兴旺。
据传说修建洪福寺时,动工挖基础,出土了许多银钱,对于洪福寺的建造有了信心和保障。如此精美古典、高雅的建筑群,皆毁于“文革”。
伏羲庙。供奉着伏羲神像,香客不断。伏羲是古代帝王三皇五帝中的三皇之首,与女娲娘娘皆为福佑人间社稷之正神,是先天八卦祖师,医药鼻祖,有着许多的神话传说。
孟良山地势“险峻”,神奇而富有灵气!其实该山原不叫孟良山,相传远古时代一宝塔自天突降,变成了山,故名曰:塔山。
山阳伏羲皇廟东临半山腰有吕公洞,塑有八仙站姿神像。
此处有传说嘉祥古代八景之一塔峰秋霁。
古代山顶有石塔,巍峨壮观,云出即雨。古人赞诗:“雨霁众山碧,松露湿衣裳。斜日照峰巅,矗立塔影长。”
诗意今解:雨过天晴之后,群山一片碧青,行走在这山巅之中,不免被松树上的露水沾湿衣裳,早晨和傍晚的太阳照在塔山之巅,矗立的石塔,更显其高大和影长。
如今,孟良山阳之伏羲皇廟仅存遗址。东有开采山石碧水池,西邻果林,南边新修盘山道,据说有关部门拟在伏羲廟原址重建新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