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间四月天,今天是4月2日,天空有些阴郁,沥沥的细雨,淋湿了这个温暖的季节,更不经意的淋湿了一片心情,这场雨,细润如酥,轻盈飘逸,如一杯陈酿,醉人心怀,在这样的日子里,阎良区作家协会一行在冉学东主席的引导下,与参加第六届阎良区航空基地梨花节采风活动暨张艳丽小说《人心》座谈会的特邀嘉宾,来到北屯李桥万亩梨园基地采风,大家冒雨赏花,纷纷拍照留念,吟诵诗词,虽然梨花有点落败,嫩叶已挂满枝头,但没扫大家的兴致,梨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雨里诗浓,梨花带雨的美丽风情,感染了每位赏花的艺术家们,最后合影留念,把最美好的祝愿留在了风景里。正如秦川老师的诗:
半阴半雨云暮天,
作协采风梨园间;
满树梨花春带雨,
梨园春韵诗满卷。
参加活动的嘉宾有:西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杨莹,区文联副主席、区作协主席冉学东,高陵区作协副主席张永强和刘增峰,渭南市临渭区作协副主席秦川牛,区图书馆馆长李晓峰,阎良区国学书画院副院长魏鸿海,区作协副主席秦川、孙爱萍,区文联干事谈丽娜,区志办编辑付育峰。区作协主要成员高铭昱,杨拴印,张琼,唐勇,金怀斌,郝晓燕,白志鹏,默莲,王盈,明杰,刘新其,刘清选,康绥生,高玉虎等以及部分李桥村村委会领导也参加了本次活动。 采风结束会大家在李桥村委会办公楼三楼会议室举行了座谈会,会议由李红勃主持。 
会议首先由北屯分管文化干部邢晓军发言致欢迎词,随后杨莹主席寄语本次座谈会圆满成功,对张艳丽创作寄予厚望,并为李桥村赠送书法作品“梨园秦韵”一幅。下来由作者张艳丽介绍自己的创作经历,回顾在文学道路上的艰辛和付出,畅谈今后的创作方向和努力的目标,对到会人员表示感谢。随后由区朗诵委员会黄娟,李海娟等成员朗读《人心》部分章节,获得大家一致的掌声,接下来由嘉宾秦川牛,张永强,高铭昱,刘清选,唐勇,郝晓燕等对张艳丽小说做了中肯的发言和点评,部分会员向张艳丽赠送了花篮和书法作品,以表示祝贺。
最后,作协主席冉学东作总结发言,他肯定了北屯街道办对文艺的支持和张艳丽在写作上的成绩,并提出阎良作协会员及航空成广大文学爱好者,要以张艳丽创作精神为学习榜样,来讴歌家乡,抒写自己美好家园,为文化阎良增添力量,增加新的光彩,为幸福阎良,品质阎良,以及书香阎良,丰富内容,这样才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赋予文学创作者的责任。
本期作者:冉学东,默莲,张琼,王盈,若岚,刘增峰,高玉虎,金怀斌

◎作协主席冉学东的总结发言稿
各位文朋诗友,大家上午好!
近来我们阎良作协开展系列活动,都很出彩,而今天这个活动,恰逢阎良区航空基地一年一度梨花节到来,我们以文学名义相聚北屯李桥。为活力四射的北屯增添文学色彩。当今是流量时代,大家都有刷抖音习惯,前几天,我刷抖音时,惊喜的发现,北屯梨花开了,不仅洁白如雪,而且又竟相争奇斗艳,我们不能不邂逅这场美丽。否则,这将是莫大的遗憾呀!梨花节为北屯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上的事,要喜欢文化的人来干,北屯在任用干部上因人而异,发挥所长,譬如,这多年来,他们对邢晓军委以重任,叫他主管文化,算是北屯没看走眼,用对人了。邢晓军学有所用,他有专长,既有乡土情结,更有戏曲情结,大致以上理由,他把北屯文化阵地抓得牢,建设得很好!说实话,北屯值得兄弟乡镇借鉴与学习。
北屯乡土文化人才队伍很强大,譬如魏鸿海老师活跃在我区乃至周边的国学以及书法学术领域交流活动中。而崔芬活跃在散曲协会以及孙少卿的社团活动,此外,这块土地,还孕育活跃我区诗坛女诗人,譬如王盈,罗列如此众多北屯乡土人才,我们不能忽略一个关键人物,即今天主人公张艳丽,她除过要忙家务,还要上班,当女保安,此外,她不敢平庸,在工作之余,她习惯阅读,自己不断地通过悉心学习,她用自己笔,将一些自己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后来,她除过散文创作之外,涉猎诗歌以及中短篇小说创作,这且不说,她还要经营一个文学公众号,为北屯乡土文化人才推送他们的文学作品,这叫奉献精神,也叫张艳丽精神,尤其,她在文学创作中成绩斐然,去年竟然有两部作品出版,一本诗集《乡间》,另一本中短篇小说集《人心》,她很用心,也很坚强,她用自己文字深耕自己脚下这块土地,用诗意文字来抒写美丽家园,她的质朴与真诚,她对自己家乡热爱,在打动身边人,她还打动了她周边文学人,张艳丽文字就是乡愁,难道这又不是我们大家的乡愁吗?文字机缘吧!我们相约北屯,相逢李桥 。在此,我代表阎良作协,感谢大家支持北屯街道办为本次活动提供便利,更感谢李桥村的大力支持。
今天,各位嘉宾又从各自角度进行座谈发言,而今天的发言,很有特色,既有表扬又有批评,既期望张艳丽能从自己作品中发现不足,从座谈交流中汲取营养,能够有新的文学成长,但是,瑕不掩瑜,张艳丽《人心》是成功的,她的创作精神是可取的,她是我们阎良作协骨干作家,屡次在阎良征文中获奖,又是陕西作家摇篮签约作家,更是北屯乡土文学领军人物,在此,我代表陕西散文学会,阎良区文联,阎良作协,并以我个人名义,对张艳丽新书出版表示祝贺!她的新书出版是阎良文学一大收获。以前,我们阎良作协出版过荆山风,荆山文丛散文卷,荆山文丛诗歌卷,而今天我们要将康桥征文内容结集成书,尤值一提的是,前不久我遇到北屯众天蜂蜜邢延安邢总,说今年夏天,不仅要邀请阎良作协去蜂蜜基地采风,他还要出资将采风,我们会员形成文字结集成书,因此我们北屯乡土文化人才,要在新的征程上扬帆起航,我们阎良作协会员们,以及航空成广大文学爱好者,大家都要以张艳丽创作精神为学习榜样,来讴歌家乡,抒写自己美好家园,让我们不断为文化阎良增添力量,增加新的光彩,为幸福阎良,品质阎良,以及书香阎良,丰富内容,这样我才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赋予我们责任。
谢谢大家!

◎梨花一样的女子
——写给墨言老师
默莲
有这样一个人,她不是梨花,却有着与梨花同样的清香与明艳
有这样一个人,她不是梨花,却有着和梨花一样的梦想与美丽
那么她是谁呢?
对,她就是我们的梨花仙子,墨言,张艳丽老师
从《戏里戏外》到《人心》
从都市碎戏到诗歌,散文与小说
每一个字,每一个词
无不像梨花一样清新馥郁
每一首,每一篇
无不像梨花一样感动自己,也感动我们
多少人看见了梨花枝头的芬芳
却看不到梨花路上的艰难与辛酸
多少人看到了她今日的成果
却看不到她奋斗路上的汗水与泪水
君不见田间地头,家里家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奔忙劳累的身影
君不见风里雨里,春夏秋冬,烛光星辰,呕心沥血那笔耕不辍的瘦姿
她的文笔,像她园里的梨花一样,自然流畅
她笔下的父亲,勤劳,公正,善良,并且无奈
那不是她一个人的父亲
那是那个年代,所有人的父亲
他们都有着一颗朴素而又善良的心
她的文章,也像她园里的梨花一样朴实感人
她笔下的故事,生动,美丽,丰富并且朴素
每一个故事,都记录着她奋斗的足迹
每一个故事,也都凝聚着她辛勤耕耘路上的艰辛
或许她还没有梨花的光环
但她却有着自己独特的光芒与风采
或许她还没有梨花的芬芳与喜悦
但她却有着自己的执着与勤奋
她是梨花的骄傲
她是父母的骄傲
她更是她自己的骄傲
她不说爱,却处处都是爱
她不言情,字里行间却都是情
她不是传奇,却早已默默地为自己抒写了别样的传奇
她不唱赞歌,但是她的每一篇文章都替她发出了优美的声音
愿她在未来的路上
永远保持一颗梨花一样朴素的初心
撸起袖子,砥砺前进
写出更多更好的,像梨花一样美丽,感人的文章

◎梨花深处芳菲浓
张琼
初识艳丽,得从七年前说起,那时,阎良一帮草根文学爱好者,零散的在各自的文学田园里默默耕耘,你写你的,我写我的,谁也不认识谁。偶然的机会,我进了咱阎良作协的微信群,这是一片沃土,等待着有志向的作者获得成功,看到一个链接,是一篇小说连载《父亲》,作者墨言,打开文章,是开篇那几个章节,其中一段描写摘棉花,晚上又剥棉花疙瘩的情节叙述,真实,朴实,反映了那个时代劳动的场景,深深吸引了我,因为这段经历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了解,当时就是这个样子,晚上剥不完下午摘回的棉花,大人根本不会早早睡觉,往往是小点的孩子先睡,忙完这些活路大人才能休息,这样断断续续读完了她的中篇小说《父亲》,直到她录制了音频,才完整听了一遍,通篇表现出来对父亲的爱,对家庭的记忆,值得读者认真一读。
知道墨言,不认识张艳丽,直到偶然加了微信,电话,看到群里还有好多爱好文学的作者,大家有了一个想法,相约小聚一次,由艳丽联系牵头,约了十来个,那天到了关中小院,有些人有事没到,只有五位到场(李新利,崔芬,王盈,墨言和张琼),也不错,大家谈文学创作,谈生活经历,才有了阎良草根作者的园地,创办了荆山诗苑这个展示文学作品的美篇平台,从那期开始,直到现在已展示172期,铁杆粉丝一万多,阅读量达到一百万次,吸引了阎良本土和周围区县的文学爱好者参与,创作水平和质量得到提升,陆续有作者在省市报刊杂志发表作品,这是题外话,也离不开艳丽当时的组织和她的影响。
说到她的这本中短篇小说集《人心》,从接到这本沉甸甸的书本,我就认真通读了一遍,因为以前断断续续读过她的链接连载,这样读起来很轻松,仿佛置身于作者构建的舞台上,每个人物都是那么鲜活,每个场景都是那么亲切,乡村生活在她的笔下活灵活现,细腻的笔触描写,如一幕活话剧,展示在读者面前。作者讲述的是棯子村河床治理中的一段故事,聪明善良的主人公彩彩,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投入建设美丽乡村的工作之中,却被一些人利用。小说中的人心,既有善良之心,也有奸诈之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洞悉人性,洞察人心。
作者在其它几个短篇里,写到了爱情与家庭,揭示了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无情,每个人物都写的个性鲜明,如我们身边的乡亲们,呼之欲出。
三月,李桥梨花如雪,遍地飘香,一树树梨花昭示着希望和收获,让我们进入梨花深处,去寻觅那一缕芳菲。我是写诗歌的,啰嗦以上内容,是向艳丽学习和致敬的,真心祝愿她在以后的创作道路上越走越远,创作出人们喜爱的文学作品,期待梨花一样的女子,在梨园春满的田野里,收获满满的爱,期待她下一部散文集和长篇小说《灵儿》的陆续出版。

◎艳丽和她的小说
王盈
艳丽跟我是初中同学。她从北屯靳家村川南组嫁到李桥村杨北组,可谓是生于北屯,长在北屯。在北屯这片热土上,她如家乡的梨树,年年抽新枝发嫩芽,生生不息;像她和父亲一起种下的“新红宝”西瓜一样,红润可人;又像路边地头的阿拉伯婆婆纳,会开出无数朵星星般的小兰花,倔强地成长着,以自己的姿态活得随性洒脱。
这么多年,她集多才多艺、勤奋好学、胆大心细、热情大方、不辞劳苦的品性于一身。这在她做人与写作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认识她的文朋诗友们私下里都称之为“艳丽精神”。这是对她本人给予地高度肯定,也是我们发自内心深处的钦佩,更是有着让我们自叹不如的许多地方。了解她这个人的,谁又不知道她的才艺呢?写小说、散文、诗歌,编排百家碎戏,在自己主办的“梨花香里唱情歌”平台上编发文章,这些都不在话下;还有闲暇之余唱戏、唱歌、跳舞、朗诵等,对了,还有她变着花样做的农家美食,不由人为她直竖大拇指。即使不了解她的人,只要打开她的朋友圈,来自各方面的才华都会一目了然,也就会称赞她是全能型人才。
她是从2016年开始写作。平常只要是她听到的、看到的,都能激发她的创作兴趣,更愿意花费心思去琢磨,对一件事,总是从不知晓到一知半解,再到知之甚多,全都倾注她的心血。她的家乡有广袤肥沃的田野;有着细水长流的清河,有着诗情画意的石川河;有着连绵不断的荆山塬;土地上长满泥土气息的乡愁与乡情,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家园。谁能充分利用好它,谁就真正做了土地的知音。艳丽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深挖这块大好资源,加上她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用饱蘸浓墨的笔,创作出一篇又一篇小说,如《我的父亲》、《人心》、《封城之恋》、《灵儿》等,其中《我的父亲》,语言质朴,情真意切,描绘的许多人物、场景,都是八、九十年代的所见所闻,艳丽把它们娓娓道来,我们在她的人物、环境、情节中产生了共鸣。特别是父亲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着她,也无不感染着无数同龄人。她骨子里不服输的性格就是父亲性格的再现;她的胆大果敢、坚持正义继承了父亲作为村长的一身正气;她的热情大方、不拘小节也是对父母待人接物的优良家风得传承。
艳丽对文学的热爱至深。宁可少穿一件衣,少吃一顿饭,也要给精神做好投资,大量购书,通过阅读,自己感悟,虚心请教他人,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丰盈自己的内心世界。她把别人闲逛和休息的时间都用在阅读写作上,她的创作往往都在半夜三更完成,她的白天是被上班、做家务、做饭、带孙女、上地务梨、给村人帮忙占用完了,我们很难想象她一天一天不累吗?当她乐观地对人说,为了这点爱好,时间都是挤出来的,再苦再累,过去了都是甜的。首先我真的是自愧不如呀!
艳丽的小说《人心》是当代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正值乡村振兴之际,她为新农村建设润了一道色,加了一把劲。她把身边的人和事穿一起来,形成一条条线索,加上自己丰富的联想,赋予每个人物以血肉、灵魂,让他们活生生地站在读者面前,让我们看到了在捻子村从河床治理中走来的一群人,记住了他们的相貌特征,以及发生在他们之间一个又一个的感人故事。女主人公彩彩善良聪明,大胆创新,一心为公人品吸引了我们,想要迫不及待地一探究竟。她为建设家乡所做的每件事都令人赞叹不已。她笔下的张博群、徐中华、王勇、锅贴子等人物形象的塑造,更衬托出彩彩闪闪发光的心灵。读完《人心》,掩卷长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说不完的家长里短,就有看不完的世事无常,人哪,还是要常怀善心,多行善事,感恩生活,感念他人,行走之间必有福报。
艳丽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人格魅力,独善其身,用她浓郁的墨香书写她心中的故事,我们走近她,走进她的小说,去阅读不一样的人间烟火。现在,她还在一如既往地坚持文学创作,《走戏》、《经开女保安》等小说很快就会与读者见面,能与她一同感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幸运。愿她,人如三月的梨花,总散发着淡雅迷人的清香,栉风沐雨,依然心怀温暖;小说如金秋时节高高挂在枝头的一枚枚梨子,金光闪闪,香气诱人,咬一口,越嚼越有味道。

◎憔悴的你,成就了精神和文字的丰盈
——读张艳丽小说集《人心》感悟
若岚
认识张艳丽是在第一届北屯街道办主办的梨花节上。如果说梨花的绚丽让人流连忘返的话,艳丽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如同石榴花般的热烈。她那会儿是红衫黑裙,浓眉大眼,面对大家,笑意直达眼眸深处。
当时介绍说她是个文学爱好者,特别欣赏赋诗作文的人。就是这么个人,竟然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写出了几十万字的文学作品,还是在劳作之余,在侍候完一家大小后,在家人酣眠的深夜。这种精神和对文字的执着,让她成功的写出了一篇又一篇小说、散文和诗歌,成功的完成了长篇小说《灵儿》等的创作。
她憔悴了,笔下的文字却丰满了。敬佩她的执着和耐力,我当时为她写了一首诗:
绿荫覆盖了村庄,
她放下了纸笔。
却没能离开,
园里的梨子等着套袋;
她走不开,
熟透的桃子等待采撷(xíe);
她逃不开,
失能的婆母等着照顾;
她走不脱,
小孙女拽着衣摆不放。
夏蝉煮沸了村庄,
她手不释卷,
还得按点挥动锅铲。
星星睁眼的时候,
她窃窃地笑了,
这一刻是纯属于她的。
一把蒲扇赶走了流萤,
触摸着键盘她在文海畅游。
生活每天都有苟且,
庆幸有诗和远方相伴。
(2020年6月)
2022年夏天,艳丽的第一本中、短篇小说集《人心》付梓出版了,那种悸动唯有经历过艰辛的作者才能体会到。庆祝会上,我有幸获赠一本。这本小说集,最能引起我共情和共鸣的是“我的父亲”和“冷面”。
父亲这篇文章,是用第一人称写作手法所写的纪实性小说。文里的父亲,如同天下所有的父亲一样,为一个小家而负重前行,在子女成长的路上呵护、帮扶的同时,又要果断的拓掉孩子身上的歪枝斜枝,这是他的使命和责任。他是小家的顶梁柱,同时也是一个村的带头人,那份压力可想而知有多大?特别是父亲被人冤枉偷窃、挪用公款,村民的谩骂侮辱,可以说是一家人的低谷时期,扭转这一局面的是母亲,她的细心弥补了父亲的粗心大意,及时给工作组提供了证据,让父亲免于这场有预谋的灾难。
艳丽笔下的父亲不是一味的高高在上,也是存在了很多缺点,比如孩子要五分钱买作业本,他拒绝了,面对孩子的吵闹他没有耐心给解释,一顿好打,让孩子身心受伤。读到这里,我是深感悲哀,生活再困顿,孩子的这点微不足道的正当的需求都不能满足吗?我觉得他没有远见。
这篇小说中的我,是在父亲母亲刻意雕琢下长大的,她完全长成了父母期许的性格,她有是非的辨别力,也有想法,但她没有抗争,一味的顺从父母,只不想看到父母失望的眼神。比如她的婚姻,可以说完全是包办。婚姻生活也是波澜起伏,一地鸡毛,面对不公和不如意,她也抗争过,可父亲说,谁家的日子不是这样过?又打消了她的其他想法,让她又开启了忍让的模式。她的委屈没人能懂,那就写下来,记录下来,从而激发了她内心深处的潜能,她也从中获得了喜悦和满足。
她记恩不记仇,把孝顺诠释的淋漓尽致,在如今这个社会环境下,难能可贵。我就不一一细说了,总之这篇小说很精彩,大家不妨自己看。
再说《冷面》这篇小说,作者没有刻意的渲染,只是讲述了一个故事,我记不住女主的名字,而男主三姓,让我记忆深刻。他是个苦命的人,从小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跟着母亲从一家到另一家再到第三家,没有温暖和安全感,所以家,是他渴望的。
他被人领着,从气候恶劣的山里,入赘到平原。他很爱现在这个家,爱自己的妻子,喜欢吃妻子做的凉面,也没有不良嗜好,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他在为建设小家而努力奋斗。谁曾想,劳累过度加上不易消化的凉面,让他昏厥了,检查结果是癫痫,让这个充满希望和幸福的家庭走向了毁灭——这个家庭不接受癫痫患者。
尽管妻子已经怀孕,她还是选择和三姓离婚,三姓没有怨言,只说走前再吃一回媳妇做的凉面,越凉越好,女主做了凉面,放冰箱再凉一会,成了冷面。最终,三姓又失去了他渴望的家,回了他的大山。没几年三姓死了,他的孩子也不可避免的遗传了癫痫……
这是篇充满悲情的小说,很能戳中读者的肺管子,让人唏嘘的同时,不免设想,如果媳妇和她的家人不那么绝情的话,三姓是不是就不会早逝,孩子是不是也不会患病?
总之,这本小说集,很值得一看。.祝贺艳丽旗开得胜!再接再厉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赶赴一场与梨花的约会
刘增锋(高陵)
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
你是否收到我在冬天就发出的邀请
看看渭北这片热土吧
谁在赶赴一场与梨花的约会
万亩梨园
在风中摇曳着舞姿
你身披白纱
我正是迎接你的新郎
你的矜持和优雅
甚至是凄艳和忧郁
芬芳了春天
也芬芳了
我整整一个冬天的等待
梨花如你
片片俱是相聚的絮语
树树皆取锦绣裁出的衣裙
给这场约会
赋予了爱的继续
你一袭白衣
一片云彩
醉了蜂蝶
也醉了我给你的诗句

◎心宴
高玉虎
万亩梨花的盛宴
在春风中
伴着漫天的花瓣歌唱
梨花带雨
片片含香
一场巜人心》的品尝
关中三地作协嘉宾齐相聚
描绘着幅幅灵魂工程的发展方向
墨言无语
佳作有声
梨花的香醇
陶醉了忙碌的蜜蜂
《人心》如灿烂的光
让读者心灵荡漾
雪白的梨花
艳丽的华章
在这片富有生机的土地上
竞相怒放

◎文学因梦想而精彩
——写给文学追梦人墨言
金怀斌
著名小说家村上春树并非年轻时就立志要当作家,用他自己的话说,“29岁之前想都没想过竟会写起小说来。”
他大学没毕业就早早结婚,后来也没做上班族,而是和妻子一起借钱开了一家小店,二十多岁的时候基本上是一边经营小店一边偿还债务,日子过得辛苦拮据。
写小说对他来说是个没有征兆的偶发的念头。那天他在神功球场一面铺满绿草的斜坡上看棒球比赛,晴空万里,生啤冰凉,心情愉快。
当时,他的四周因为比赛中一个漂亮的进球响起稀稀拉拉的掌声,这时一个念头毫无征兆也毫无根据地陡然冒出来:“对了,没准我也能写小说。”
没有什么野心勃勃的计划,就是一种坦率而强烈的冲动。但就是这个偶然浮上心头的想法,完全扭转了了村上春树人生的轨迹。白天忙于经营,深夜才能挤出时间,所以每天等家人睡下了,他就在厨房的餐桌上用四百字一页的稿纸奋笔疾书,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且听风吟》。
2022年盛夏,墨言的第一本小说集《人心》出版,我开玩笑说这是盛夏的果实。对作者来说,这是文学之路上的重大收获,就像一个母亲看着自己孕育的生命降世,这份喜悦是无法用语言可以描述的。
墨言是航城文学圈最勤奋的作家,这是公认的。最近几年,她创作出了大量的小说、散文和诗歌,出版作品是她多年的愿望。
当她给我发信息说作品出版了,要开座谈会,文友们聚聚,顺便赏梨花,一起分享她的喜悦。我放下繁忙的工作,欣然赴会。
表面看,墨言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但我觉得她这个农民着实不简单,不普通更不平凡。她是一个坚持梦想的人,他有自己理想和追求,任凭她人说三道四,她只管朝自己认定的目标前进,这样的人怎么能普通呢?她每天要经管自家的梨园,还要给婆婆做饭,照看外孙,照顾家庭日常。
就是这样忙碌的一个人,在不影响家庭的情况下,写出大量的文学作品,其中不乏一些精品之作。生活中她是一个简单、耿直、实在的人,正是这种性格,让她在写作之路上一直保持着昂扬的精神,旺盛的创作激情,这是值得写作者钦佩、羡慕和学习的地方。
她的故事和经历本身就像一本励志小说,有人说,在没有成功之前,没有人关心你背后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
《人心》收入作者近四年来的一部分作品,作者在她的后记里写道:“蝉在地下隐忍了十年才得以华丽转身,而我却煎熬了二十多年。我不想像蝉那样一爬上树枝,高歌一曲就离开属于自己的舞台。我要美美的歌唱,歌唱自己的未来。我要用自己的歌声证明,我之所以活着,是有价值的。我始终相信自己的梦,在某一天就会实现。我也坚信文学最终能改变我的命运,尽管文学之路非常难走。”
我们从后记可以看到作品创作过程中,作者本人的心路历程。作者的苦辣辛酸和壮志豪情都在字里行间真情流露。蝉虽蛰伏日久,可一旦登上枝头,敢和凤凰比声高。一个始终对创作充满激情的人,一个对写作无比执着的人,定有出头之日。
我相信有一天她一定会写出煌煌之作,人生未见分晓,一切皆有可能。我在文章的开头写下村上春树的经历,伟大的作家和普通的写作者在起初都有着相同的经历。坚持梦想的人终将活的精彩,祝愿她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飞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