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人物身上读历史
——再谈舞笛笔下的小人物大作用
文/全兴
咱们百姓作家平台上于不久前的2月12日曾发表过我的《绿叶护花别样红——说说舞笛笔下的小人物大作用》一文,就舞笛先生的《山吟海叹——史海珠贝拾零》一书中所抒发的星座人物——《道德经》作者老子的“粉丝”尹喜、南宋时期明星般的女词人朱淑真身后过了半个世纪的隔代粉丝魏仲康、河南舞阳县出土的9800年前的贾湖骨笛发现者也就是贾湖村的小学教师贾建国,以及他的新作《秦俑余传——杨志发一撅头刨出“世界第八大奇迹”》中秦始皇兵马俑第一发现人农民杨志发这四位小人物所产生的巨大作用谈了一些粗浅的感悟,从而使我受到很大鼓舞,可随着阅读的深入,发现他书中提到的另一些著名历史人物也几乎都是由最初并不起眼小人物而“化蛹成蝶”,名垂长史的,不免又生出阵阵情怀......不妨也在此同诸君聊聊感想。
不尽江河万古流,悠悠的历史长河,生生不息,源源不断,滔滔不绝,滚滚向前。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浪花淘尽,潮水褪去,无论“已经是”抑或“将要是”,都终将“尔曹身与名俱灭”,“是非成败转头空”,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何来曾经几多愁?
上下五千年,芸芸众生,茫茫人海,悠悠华夏,历经83个王朝,亿里挑一的559个帝王,包括397个“帝”和162个“王”,几人能记得?
不说秦皇之前的奴隶社会与纯粹封建社会阶段的“天子”,单就“帝”而言,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帝开始,到1916年袁世凯“洪宪皇帝”止的2137年间,共有皇帝495位,其中包括死后被追封的73位。几人被记住?即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级人物,从秦至清的2000年间,也就1551人。除了耳熟能详的几位贤相和奸臣,其他的都泯然众人逝于史河矣!
无论是创造不世殊勋的帝王,还是立下赫赫战功的伟人,也无论是名垂史册的贤臣,还是遗臭万年的奸相,他们这个高端圈子相比亿量级的人世间,可谓是微乎其微,这更加印证了毛主席的那句话: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
《荀子 王制篇》云: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也正是唐太宗那句名言: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每一波浪尖上,敢立浪头的弄潮儿,只不过是波涛汹涌的浪潮中一点点浪花,无奈,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每一位所谓的大人物只不过是波澜壮阔的历史大潮的匆匆过客。
一个个高居庙堂的大人物又何尝不是从当年的小人物走过来的,一个个不可一世的大人物又何尝不是在历史的浪潮中变成一个个被世人遗弃的小人物?甚至是为世人所不齿的反面典型。
功于秦又毁于秦的商鞅,成了秦又毁掉秦的李斯。他们的悲惨人生让无数的小人物们噤若寒蝉。
想当年,既胸怀大志又穷困潦倒的姜太公,英雄一直无用武之地,且时运不济——贩猪时羊价贵,贩羊时猪俏销,猪羊同贩时又遇瘟疫,改行卖面又让大风刮跑大半,仰天长叹之际又巧逢飞鸟拉屎污了颜面,真是芝麻落在针眼里---巧极了,连番倒霉之后回到家,又遭到老婆子的一顿臭骂。那时候的姜太公,真是哭天天没泪,问花花不语,叫地地不应。谁能想到这个小人物后来大器晚成,飞黄腾达。再就业后大展宏图,挥鞭封神,名扬青史。
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想当年,也是一个小人物,找工作,屡屡碰壁,凌志难酬,更受胯下之辱,令人肝肠寸断,悲痛欲绝,泪眼无人看,唯无语凝噎,便纵有千钧豪情万般雄怀,更与何人说?纵与人说,谁又能懂?不遭耻笑羞辱已算宽容。不曾想,日后令人刮目相看,统帅三军,驰骋疆场,南征北战,硬是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猛将项羽彻底战败并在乌江自杀,这个曾经小人物的励志故事,让无数后人奉为圭臬,立为榜样,他让人懂得了后来的努力与出身并无绝对关系。
从小人物走出来的这两位励志代表,如果没有成功,谁会被记起?
一个王朝的开创,离不开文臣和武将,但起主要作用的还是那些振臂一呼的领袖人物,尽管当初他们也是小人物。
有位名人说过:在中国历史上,夺得帝位者不外两种人:一种是豪族,如杨坚、李世民等。一种是流痞,如刘邦、朱元璋等。但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大多都是武人出身或因武起家,文人是没有份的。文人既不敢起这个心,也没那个力,更没有那个胆。这些开国皇帝中,大多都曾经是小人物。
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荣登大位,享九五之尊前,是一个浪迹市井间的小亭长,也不过相当于如今说的村官而已,与出身名门贵族的西楚霸王项羽不可同日而语;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打天下前,是个饥肠辘辘身无寸缕,日转千街,穷途末路的乞丐,更有过出家做小沙弥谋生的经历,比起刘邦的小亭长差多了。如果没有后来他们开创的汉明王朝,谁能记得起他?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永远不要小看小人物。因为“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志在,当有成之希望;无志,梦想皆为泡影。
永远不要小看身边的小人物。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赵匡胤是后人复制粘贴的原件;明代差点勒死嘉靖皇帝的杨金花等一众宫女,孤注一掷,以命换名,亦被记入史籍,即使悲剧成为后人们记住她们的别样方式,从青史留名的角度来说,也值。要知道,这些宫女是绝无可能闻名于后世的,而说一件事就知其名的,在古代更难于上青天。
这些开国皇帝和名臣战将,从无名小卒成就一代伟业,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楷模,尽管他们身上也有为人所不屑的不光彩一页,但瑕不掩瑜。
《山吟海叹》的作者舞笛先生常引用富兰克林的这句话就是:人这一辈子,要想活得有点色彩,不想一死便被人忘记,要么做点值得写的事情,要么写值得读的文章。此言甚笃。
那些当年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奋发图强,逆袭人生,出人头地,开创基业,创造神奇,他们经天纬地的事业,确定值得大书特书。
那些大人物们惊天动地的伟业,无论是歌功颂德,还是批判鞭笞,都不缺作家和作品,尤其是御用文人及其大作,更是特别关注大人物从小人物成长成功成就的励志故事,让文人们浓彩重笔,享誉长史。尽管会有些夸张或附庸,在“值得读”的方面也成就了一些文人,起码让他们能安身立命。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无论是成就霸业的幸运儿,还是壮志难酬,遗恨终生的倒霉蛋,都将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被新的激流淘尽,被新的浪花抢占风头。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一页风云散,变幻了时空。历史的天空闪烁的那几颗星,岁月带不走的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都要靠一个个文人来为他们扬名。
“昔日龌龊不足夸”。英雄不问出处,担当生前事,他们干了值得写的事,功过后人评,作家们写了值得读的文章。
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在明代杨慎的《西江月·道德三皇五帝》也就区区50个字:“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在元代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里却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就是武者打天下,追求的胜和赢,把大人物打趴,让小人物站起来;文笔写历史,讲究的是品和味,就是把小人物写得活,把大人物得写好。
虽然舞笛先生只不过是一位名气甚微的“小人物”,仅仅是平民百姓中的一个不起眼的草根作家,可他的作品却达到了这种境界,写出了几部值得读的文章,起码是把触及到的那些小人物写得活灵活现。在传媒多元化且高度发达的新时代,也许他的有生之年其名声未必会产生太大影响,但在有限的影响范围内自会得到认同乃至景仰与推崇,那是因为他的作品有着令人钦佩的厚重与深度——既有意义又有意思,既能启发人又有感染力,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人性中有个特点是这样的:崇拜的总是那些“遥远的星座”,而对于身边的或尚不见“峥嵘”者往往不够重视,甚至不当回事,及至当你真正发现他的光芒时,你或许会吃上一惊。我有生之年之所以感到庆幸或曰不后悔,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我读到过他的作品,从中得到不少启迪,获得了不小的收益。那无疑是他的作品的功德,亦是我阅读的价值。
有些人即便含着金钥匙问世,甚至文化起点很高,但大学毕业后不再努力,仅仅抱着过一天少两晌的消极态度混日子,一样未久便“泯于众人矣”!赵树理、高尔基文化低得可怜,可他们硬是苦练笔头,一样写出了不少令人惊艳的作品。莫言也不过小学文化,可还是捧得了诺贝尔奖杯。可以说他们的成就与文化起点有关,但关系并不大,一个人获得成功最大的决定因素不是起跑线,而是后来的勤学苦练,不懈追求,独立思考,持久努力,长期奋发,终而有为......
——钢铁都是这样炼成的!
但愿有更多的作家象舞笛一样,瞄准小,在小人物的小上下功夫,聚焦大,在不经意的大上做文章,使文海更壮阔,便文坛更有活力。
作者简介

全兴,本名付春兴,汉族,高级讲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工程硕士,从事煤炭企业培训工作20年,有20多篇论文在各级杂志上发表,参与《安全知识百问》一书的编写工作,荣获市级优秀老师,省煤炭系统先进教育工作者、省科技创新先进个人、市青年科技专家等称号。多家网络平台签约作家。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