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晋剧四大件演奏》
申报片解说词
作者:胡晓潇
朗诵:月半弯
山西,自古就有“戏曲摇篮”的美誉。而百年晋剧,就是襁褓中的赤子。上起明清鼎盛之源、后借晋商雄踞之风,那唱不尽的梨园乡音一如汾水长流,绵延不绝。

晋剧老照片
戏谚云,“无曲不成戏”。台上的嬉笑怒骂,离不开幕后的弹指切磋。板眼之间,乐手们渲染出扣人心弦的戏眼。老艺人们常常这样形容晋剧文场的“四大件”乐器,“晋胡立杆子,二弦补空子,三弦加塞子,四弦掌尺子”。
晋胡,即“次中音板胡”。“晋胡立杆子”,指其具有主奏乐器的职能。揉弦、滑音、打音、顿音等,皆为其演奏技巧。
以揉弦为例,晋胡又细分为“滚揉”和“压(yā)揉”。滚揉是在确定音高位置后,以手腕带动手指,作上下滚动姿态;而压揉则是以手指力量为主导,依靠压弦时的音高上浮和放松后的回归原本,来制造揉音的效果。滚揉如波浪涌动,多情细腻,悱恻缠绵;而压揉则多了几分壮士般的豪情,一张一弛,尽显激昂刚劲。

恩师韩全鸿教授程强晋胡
二股弦,最具“老醯儿”味道的高音弓弦乐器,最早是由秦腔、老腔中的乐器演变而来。“二弦补空子”,指其可以弥补晋胡无法涉及的高音,进行二度创作。
滑音和甩指,让二股弦成为四手丝弦中的一枝独秀。前者是通过手指的迅速滑动,为晋胡添加装饰性的点缀;后者是借助手腕的弹性,从琴弦上瞬间脱离。潇洒自如中夹杂着“调皮捣蛋”,“絮絮叨叨”里飘散出陈醋的醇香。两大技法往往同时并用,为晋剧的演绎增添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程强演奏二股弦
三股弦,次中音弹拨乐器。它复制着晋胡的旋律,并用分解式的节奏赋予之动感,这就是“三弦加塞子”。
演奏三股弦时,需为右手食指佩戴拨子。传统的弹法是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倚靠拨子,运用手腕力量,而弊端却是无法轻松驾驭快速曲牌。到了80年代,著名三股弦演奏家赵恩柱对其技法进行了改良。赵先生借鉴琵琶、古筝、吉他等乐器的演奏方式,使中指、无名指、小指得以解放;演奏快速曲牌时用关节代替手腕,从而自如灵巧。现代晋剧三股弦的演奏,融合弹、挑、滚、双、勾、扫、换把等技法,成为了可以实现滑音、琶音、揉音、和弦等多种音效的弹拨乐器。

程强演奏三股弦

四股弦,高音弹拨乐器。由于它同样是以“节奏律动”为主要功能,因此说“四弦掌尺子”。
四股弦的琴弦粗、琴盘宽,颇有呆萌之态,但泛音不足。这样的特质,就需要演奏者借助小臂的力量带动手腕的力量进行弹拨。四股弦的常用技法有——弹、挑、滚、换把、滑音等,其拨子运行的次序尤为讲究。经验丰富的乐手既能让拨序与梆子相互统一、又对鼓点了然于心;同时还可兼顾与三股弦的关系,做到同起同终,却错落有别。

程强演奏四股弦
四件乐器各有所长、相得益彰。它们为晋剧剧种奠定了基调,将暖烘烘的风土人情注入其中。
自晋剧从明清发端,一代代琴师便开启了探索演奏技艺的历程。从咸丰年间的第一代琴师高彭根,至第四代琴师刘根戌、刘柱,第五代琴师张步兴、靳川江、韩全鸿等,为完善该项技艺殚精竭虑,守护了三晋儿女的精神家园。

晋胡泰斗刘柱先生铜像
弦音留韵,斗转星移。多元的文化现已成为时代的标志,而面对传承群体的断层,晋剧人生出了隐忧。该项技艺的再续薪火,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保护相关技艺,第六代琴师程强为之倾注了青春的热忱。这位八零后青年,曾创办晋剧博物馆、青少年晋剧音乐传习班、出版了一系列丛书,填补了晋剧教辅素材的空白。是社会各界公认的“传承人”。

晋中市、太谷区领导和“晋剧皇后”王爱爱老师等晋剧界名家共同为太谷晋剧博物馆剪彩

程强在晋中市太谷区朝阳小学上课

太原市杏花岭实验小学学生学习体验晋剧四大件演奏技艺
三尺戏台情切切,四手丝弦曲悠悠。百年晋声,正如大槐树下的薪火,氤氲缭绕,漫尽天涯。

山西洪洞大槐树祭祖园
人物介绍

程强,“中国文化艺术人才库”杰出人才、晋中市太谷区第二届政协委员、太谷区劳动模范、“晋剧四大件演奏”山西省级非遗项目申报人。2023年3月13日申遗成功,该项目已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项目。
1997年考入于榆次市戏曲学校。专攻晋剧 “四大件” 乐器及唢呐演奏。毕业后,先后在晋中市中路梆子剧团、山西省孙红丽晋剧团、山西省戏剧研究会文华晋剧院担任琴师,多次在省市举办的各类文艺演出活动中荣获奖项。
2012年在太谷朝阳小学、"实验小学成立了晋剧音乐传习班。2015 年正式拜在 “三晋第一琴师” 韩全鸿门下。2016年自筹资金创办了太谷县程氏民间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同年出版发行了《晋剧曲牌四大件演奏法》丛书。从 2016 年至今成功举办了六届公益性 “ 金太谷 ” 晋剧音乐演艺交流会。
2017年,开始创新改革、研究制作晋剧四大件乐器。2018 年自筹资金创办了“太谷晋剧博物馆和晋剧文化传习所”。2020 年出版发行了《晋剧唱腔四大件伴奏法》丛书。2021年录制了《晋剧晋胡基础教程》、《晋剧唱腔基础教程》、《晋剧三股弦基础教程》、《晋剧四股弦基础教程》、《晋剧曲牌伴奏音乐》。
202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 “晋剧四大件乐器音色韵味合成调试技艺 ” 列入区级保护项目。同年参加山西省群众文化活动乡土文化能人技艺大赛荣获二等奖。2022年9月,晋剧博物馆完成了首次扩建,成为了汇集陈列展览、艺术研究、乐器制造、文化传承、游览参观等功能为一体的专业、综合、创新型博物馆和传习实践交流基地。2023年3月,在晋中市“首届晋剧音乐培训班活动”中被聘为讲师。
作者介绍

胡晓潇,1993年生于山西太原。曾先后毕业于山西省实验中学、山西艺术职业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
2018年任北京博纳清承科技有限公司《音乐素养进阶课》设计人、《幼儿识谱与表演》课程研发人。
北京“音乐游乐场”创始人之一,所改编、原创的儿童弦乐作品曾荣登北京音乐厅等国家级艺术殿堂。
2020年起,开始着力关注晋剧的传承现状,并以文字宣传、作品改编等方式为晋剧的传播作出了努力。多次参与晋剧类项目非遗申报,担任申报片解说词撰写、申报材料整理。
三年以来,于“文声国际”、“都市头条”媒体平台发表议论性散文《太谷深处,晋韵悠长》、《走进太谷》,说明文《晋剧四大件音色韵味合成调试技艺》。文章均以独特的视角深刻反映了传统戏曲文化所面临的传承问题,用对比的手法凸显了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艺术教育的巨大差异。
主播介绍

月半弯,中学教师,河北沧州人。爱运动,爱文学,爱生活。喜欢诗词,喜欢涂鸦,喜欢做一个充满爱的朗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