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年驻我团的文化工作队▲
在有32万之众参加援越抗美战争将士的队伍中,时常有一些既无军籍、又不领军饷的有着特殊才能的非军人。我们连就有一位随军的老石匠,他从安沛跟到莱州。叫他老石匠,是因为老人家确实是名副其实的全连的长者,我记得他姓韩,是河南林县人,一米七几的个头儿,黑红的脸庞,额头上布满了细细的皱纹,胖乎乎的非常结实的身板。他无论是与谁讲话,总是把善良、憨厚、纯朴的微笑挂在脸上。老石匠有一手开凿石料的好手艺,无论是多么巨大的石块,只要他拿眼一扫石头的纹路,三两锤就能把巨石砸开。经他手铲凿的石料,四面齐整,铲凿石面的痕迹清晰有序,用这些石料堆砌起的路基、涵洞的外露面整齐、漂亮。老人家的好人品、好手艺时常夺得各级指挥员们的夸奖。在安沛时,我们团里还活跃着一支十多人的文化工作队,这是支来自河北省歌舞剧院的精干的演出队伍,这只队伍中有三位老大姐,其中一位还是我们天津老乡,如没记错的话,她的名字叫王利人。这些老大哥、老大姐们演出的小歌舞“推起我的小推车”、对口词“枪”、琵琶说唱“说说俺们的司务长”和三位老大姐合作演出的豫剧“朝阳沟”片段“亲家母你坐下”等节目给战友们带来无穷的欢笑和力量。业余时间老大哥、老大姐们还辅导、训练各连队战士们的演唱、演出活动,为连队战士业余演唱组提高演出质量做了许多幕后工作。我曾受到过王利人老大姐的训练,她教了我一些基本的文艺演出手眼身法步的常识,并对我进行了短暂的手势、步法的指导练习。只是事后觉得老大姐教的一些动作多了一些女性的阴柔之美,而少一些男子汉的阳刚之气。这些老大哥、老大姐如今该是80多岁的老人了,不知他们如今生活在哪个城市,过得还好吗?
58团文化工作队王利人大姐▲
最近,我团演出队的杨玉清战友与我通电话,他告诉了我当年活跃在我团的文化工作队部分老大哥的名字,他们是;齐宏生,王贺明,赵敬致,张承富(现用名张程赴),赵国。老大姐们除了王利人大姐外,另两位是孟秀婷和夏凤一。
58团文化工作队在驻地学习照片▲
老石匠、文艺演出队的老大哥、老大姐们,他们不是军人,却为履行当年的国际主义义务有缘与战友们走到了一起,我从心中佩服他们,并为他们的晚年生活幸福美满祈祷与祝愿。

当年吴金城团长(后排左三)与文化工作队部分演员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