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由贺敬之作词,马可谱曲的歌舞《挑花蓝》唱道:“陕北的好江南,鲜花开满山……、学习那南泥湾,处处好江南,又战斗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后经著名歌唱家郭兰英一唱,唱遍了大江南北,唱得家喻户晓,都知道陕北还有个好江南——南泥湾。
伴着这首脍炙人口的老歌,笔者踏上这片神圣的土地,寻访当年八路军三五九旅将士开荒生产的足迹,所见所闻,令人感慨万千,心潮澎湃。
米糠、豆钱钱、野菜、皮带……在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再一次见到当年重重封锁之下,边区军民一度赖以充饥的实物和标本。“民以食为天”,驻足展柜前,60多年前根据地军民的艰难境地浮现眼前。
短短3年时间,昔日“烂泥湾”变成了“米粮川”、“好江南”,三五九旅因此成为全军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被誉为“发展经济的先锋”。南泥湾精神研究会会长张本安说,南泥湾开发的成功,标志着大生产运动的全面胜利,也彰显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强大威力。
老一辈革命家在陕西的陕北,留下来了令人感动的足迹,其中像杨家岭,宝塔山,枣园,都是革命圣地,而今天我们要说的南泥湾,就是历史上南泥湾开荒的发生地。(摄影:李东辉)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