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广中国传统诗词,促进中华文化复兴,特别推出:北美著名诗人,诗词评论家纽约唐风先生的系列作品。他对国粹和经典的探索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为推动华夏古典文化创新发展,建立了基础。
中华民族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历史源远流长,我们的文化丰富多彩。唐風先生对华夏人文的诗化探索,为海内外爱好中华传统文化同仁打开一扇门。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欢迎大家热情参与,交流切磋!
冰心文化传媒站长 冰心
“宁波天一阁”唐風(纽约)
癸卯仲春,春寒料峭。一天晩上,纽约宁波同乡会主席王心仁先生来电,约我明早10点到华埠大乘寺茶聚,欢迎一位来自家乡的文教界人士。接电之后忽犯滴咕,我非江浙人氏,也听不懂吴哝越语,为何让我参加?但德高望重的王先生有邀,岂敢缺席。
大乘寺座落纽约下城华埠,扼横跨东河连通布鲁克林的曼哈顿大桥。桥头两侧那如手臂张开的雄伟壮丽拱形建筑,是纽约地标,游客扺纽无不来此打卡。山门前面有二条主干道:包厘街(Bowery St)和坚尼路(Canal St)在此交汇,人流络绎,商号林立。左前方的孔子大厦,对面的汇丰银行和包厘街50号酒店,都是标志性建筑,唐人街风水宝地。听说以前这里是座电影院,上世纪九十年代纽约华商巨贾、大中集团董事长应行久先生,因夫人应金玉堂居士笃信佛教,便买下这座影院物业,改建成禅寺用以弘扬佛法。目前已是市区最大一处丛林,内有大佛殿、观音堂、五百罗汉殿、七层宝塔。成为老华侨,新移民一处祈福还愿,心灵寄托之所在。钟声木鱼常响,香火长年旺盛。佛祖 菩萨也为善信们的诚心感动,保佑美东侨民出入平安,家庭幸福;生意兴隆,事业遂顺。
我来美廿载有余,虽心中有佛,慈念为怀,但因奔波生活忙忙碌碌。每次途经教堂寺院,只是双手合十,缓步走过,却少入内参拜上香添油。今日来到这里,似有不一样心情。迟疑片刻,环顾左右,不禁若有所思。踏入佛门圣地,难免诚惶诚恐,战战兢兢,一首虔诚打油,脱口而出:
曼哈桥头闪佛灯,
炉香缭绕火传承。
自从善信蒙恩后,
财运亨通百业兴。
进入禅寺会客厅,那是靠近大殿的一间雅室。墙上挂满应行久先生伉俪会见政商名流、宗教人士照片和寺院开光时中国佛协会、纽约中领馆等各界的贺词墨宝。我因周末地铁改道而迟到,进门时宾主已落座。经介绍知道他们是:美国华侨总商会殷长庆会长;殷夫人洪梅芳姐;美国绍兴同乡会陈莲青创会会长;上海总商会吴愷会长;前三江公所傅先清主席;美国大中集团纽约地区总经理薛俊先生;大乘寺经理高小姐;宁波同乡会王心仁主席及夫人桂瑛娟女士,都是商界翘楚,社会名流。会议由王心仁先生主持,客人是来自国内宁波市『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主任许明毅老师。听王、许二位的介绍后,我才明白这次聚会的缘起。
那是上世纪末,纽约著名爱国侨领应行久先生,萌生兴学育才,造福桑梓之念,决定在家乡创办一所学校。此举得到江浙侨界的热烈响应,于是一所『镇海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应运而生。现在这所颇具特色的学校已发展到相当规模,在校学生1800多人,师资教学质量在当地名列前茅。如今物换星移,创始人应老先生已故去,当时的襄助者就是今天在座的诸位。许老师这次被选派到中国驻纽约某机构工作,顺带来家乡亲人、学校领导对应氏后人及旅美同乡会的慰问信。
许明毅老师如数家珍般汇报校务业绩及远景规划,侨领们满意地频频点头。其中有问有答,话语亲切,侃侃而谈,场面感人。我原以为名校主任,应是年富学者,见面之时出乎意料,原来主任也可以是一位青春勃发,活力四射的青年才俊。出于礼貌不便问龄,看起来不会超过三十。能当特殊学校的主任,又能借调驻外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当不可估量。看他们在热情交谈与互动,我内心羡慕却插不上话,但有几行诗句在脑海中闪现:
茗香盈室会精英,
但见先生是后生。
育李培桃传喜讯,
温文尔雅叙乡情。
座谈会第二个议程,是缅怀前辈侨领应行久先生的创业与事功。因在座的各位都是应先生当年的亲朋戚友,幕僚学生,谈起前辈、老板与恩师,自然语言真实,感情真挚。如电影画面,再现了应老先生当年精明决策,叱咤商海的场景和事业成功后爱国爱乡,身体力行的人格魅力。
应行久先生1914年3月生于浙江宁波,21岁考入上海沪江大学攻读商科,毕业后在沦陷区经商经历曲折。1946年举家迁美创业,遇挫后又回国发展,谁知板荡年代陪光本钱,二度来美时已是赤手空拳。但具备经商大脑,充满坚定信念的他,决定重振旗鼓从头开始。他在纽约时报广场租用一爿小店,取名『幸运』,从售卖假首饰做起。由于眼光独具智慧过人,此后的每次投资都成功获利,事业如他的店名一样幸运发展,财富如滚雪球般做强做大,他的『大中集团』迅速济身全美十大华人财团之一。
应先生成功之后,谨遵儒家古训:富而有德,义利并行,博施济众。他发起成立全美华侨总商会,被公推为董事长。七十年代起带头发展中美民间经贸合作关系,往返中美二十多次,为架设友谊桥梁,促进商贸 文化发展不遗余力,贡献卓著。应行久先生2001年逝世后,他的公子应立人博士以高能物理学家身份接手家族企业,继承父志,致力慈善与家乡文教事业。在座者津津乐道,崇拜之情溢于言表。看着许老师带来家乡发展的图片资料,我心内肃然起敬,一座丰碑耸立眼前:
起家凭白手,创业历艰辛。
忠厚应行久,真诚更立人。
商场财滚滚,学苑子莘莘。
明德崇文教,精神倍可珍。
座谈会结束,大家步出门外,「大乘寺」三个端朴庄重大字映入眼帘,那是当代名书法家,已故佛协主席赵朴初先生手笔。有人提议以山门为背景,拍一张合影留念。
说到大乘寺历史,不能不为应行久先生夫人应金玉堂居士书一笔。她是一位载入《佛学大辞典》的汉传佛教近现代有影响人物,是把佛法带进美东并弘扬广大的大德。
应金玉堂居士,江苏无锡人,1915年生于一个虔诚的信佛家庭,自小种下菩提种子,25岁皈依大乘佛法。上世纪五十年代随夫君创业之初的艰苦岁月,她就坚信「心诚则灵」菩萨会保佑诚心善念,敬业勤奋的人心想事成。并发愿来日必建道场,以弘扬佛法,普度众生。她有一则广告:「危机世界,惟有菩萨大慈大悲,才能化乖戾为祥和,因为慈能予人以乐,悲能拔人以苦!」在当时的华文报纸连载五年。宏愿一发,感动十方世界。真忱所至,金石为开;八年之后,因缘具备。唐人街中心的勿街64号佛堂,菩萨吉日开光,钟声敲响。于是佛日生辉,祥光护埠。七十年代初,眼看承恩沐露信众大增,为扩大规模,应先生伉俪决定在距离市区三小时车程的上州开罗镇,购地3700亩,依土傍水构建大丛林式的大乘寺(上院),成为美东重要护法。九十年代中期,随着移民人口日增,为方便市区善信礼佛,又在曼哈顿下城现址买入原来的新都戏院,改建成华埠大乘寺(下院)。看着面前这片当年华人漂洋过海,在此艰苦创业的土地。自从东风西渐,佛法弘传;中西交融,人心向善;社区祥和,生意兴隆。不禁对这位菩萨心肠,广施众济的大德居士鞠躬致敬。这时合影出来发到手机,我在下面题了一首绝句:
佛光普照礼圆明,
瑞日祥云喜气生。
此刻山门留倩影,
谁人腑内不虔诚!
下午活动,轻松愉快;兰亭室里,回顾展望。兰亭室主人王心仁先生,是位有故事的人物,他的传奇成为侨社美谈:
一.夏有基辛格,秋有王心仁。王先生原藉宁波,生于上海。五十年代末到香港谋生,1963年扺美从事餐饮业。离家多年,身在异域心在故国,无时不以亲人为念。但在那时候,只能望洋兴叹。时间到了1971年7月,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秘密访华成功。王心仁觉察到转机,做出大胆决定,于同年10月转道香港秘密入境。这在当时是破天荒之举,然而带出一股华侨寻根潮。他保留的机票 发票,现在成了珍贵文物。
二.酒楼食肆,上演烹饪秀。破冰之旅后,他看到发展趋势,美国人了解中国必先从唐人街入手,立即筹资开了家酒楼。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在王心仁身上充分体现。爱拼才会赢,回报来得快。这期间他与滑稽笑星马丁结为好友,二人都点子王,遂密切配合搞起「Cooking骚」,现买现卖,一煮一艺,妙趣横生,纽约时报专题报道,成了最佳广告。从此客如云至,利似潮来。
三.伟人加持,事业兴旺。何以冠名「湖南园酒楼」,他说当时中美关系向好,故以毛泽东主席故乡湖南命名。无巧不成书,该酒楼位置勿街1号,正是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当年在纽约的故居。孙中山自1896年至1909年四次来美宣扬反清革命,建立兴中会 同盟会,就曾居住在湖南园酒楼楼上。王心仁以崇敬之心,在此开基创业,有伟人加持,不发达都难。
四.国会议员,赠星条旗。创业之初的拼搏与艰辛,有谁知道?王心仁自72年至77年整整六年没休过一天假,这对新移民实现美国梦,是莫大鼓舞。湖南园经营模式和成功经验,受到主流社会的关注。为了表彰楷模,当时的国会议员亲自将:1978年2月23日飘扬在首都华盛顿国会大厦圆顶上的那面星条旗,赠给王心仁、桂瑛娟伉俪。这面旗帜和证书,现挂在兰亭室中,成镇室之宝。
五.修路搭桥,造福后代。王先生是知名爱国侨领,事业成功后开始关心家乡建设和文教事业。1979年起每年回国至少一次,为经贸文化交流,穿针引线不亦乐乎!1999年秋率团96人参加五十周年国庆典礼,这个阵容至今还没被超越。九十年代他担任美东大侨团三江公所主席期间,努力为同胞争取权益,做了许多为人称道的好事。创立『三江青年奖学金』培养精英,造福后代,功莫大焉。
六.《中国点点,美国滴滴》这是一部四十万言大著,王心仁先生历时五年用心血写成。他在结束餐饮转入地产投资后,腾出时间服务社会。这部书是他多次回国,多渠道观察积累;美国生活几十年,创业的经验总结。真知灼见,尽在其中。先生是位宽厚长者,不忘提携后进。此书出了三个版本,印刷近三万冊,无尝赠送侨胞,为有意在美发展者提供指引。
七.『中山中心』华埠展望。王先生来美一甲子,生活、工作、创业在华埠,见证了华埠的发展,也窥探到发展瓶颈。为拯救华埠,他大胆提出旧城改造构想:兴建一座128层多功能商住大厦『中山中心』。为此他用二年时间实地考察,推理研判,制作了大厦模型,设计蓝图方案,呈送市政部门及各界侨领,引起媒体关注。这项以振兴华埠,打造美满家庭为理念的构想如果实现,到时将「人人都是赢家」。
善哉,王善人!听到这里,一首散曲《越调·小桃红》旋律,在我心中荡漾:
当年跨越太平洋,预见将开放。谁在加持业兴旺?景呈祥!
架桥铺路途通𣈱。描图展示,著书分享。从此启繁昌。
王心仁先生退休后生活丰富多彩,写作笔耕不缀,唱歌开怀引亢,高尔夫球健身益智,这些都是持之以恒的所好。77岁时迷上书法,并发愿专攻兰亭序帖。这或与祖上琅玡世泽,书圣渊源有关。他将原来的工作室命名为『兰亭室』,从此全身心投入,深临细研,朝乾夕惕。三年之后,渐入佳境。这期间将习作120幅结成《纽约兰亭室书法集》分发同道清赏。疫情前打算组团到绍兴兰亭朝圣,先生又建议出一部《兰亭序集字诗书集》,收录海内外诗人、书法家168人作品300篇幅。这部大型图书由他慷慨解囊,梅振才先生主编,已经付梓发行。他连年赞助的『纽约兰亭艺术展』今年已是第六届,成为美东艺文界一大盛事。
踏入兰亭室,一阵墨香扑面。只见过道、内墙、橱柜自下而上张挂,镶嵌大小数十幅装裱精致的书法。以兰亭为主旁及古今名家各体,都是先生近期所临,俨然一处小型个展。半年不见,大有精进。细品之下感觉他的书法,在王体上融入个人风格,温文儒雅,雍容敦厚,看起来更加赏心悦目。由于兰亭室地方宽敞,环境优雅。先生又谦恭好客,一些江浙社团的会议与活动常在这里举行。而这里的书香气息,学术氛围,更成了纽约诗画琴棋会书画教学,研讨交流的场地。我忽然想起一首旧作《一剪梅》,象不象是兰亭室主人的素描:
善长仁人何处寻?华埠陶朱,豁达胸襟。甘为侨裔发声音,神往中山,情系中心。
望族家风根殖深,赤子真忱,艺界同钦。兰亭一卷日精临,感动先贤,鼓舞书林。
室内高球挥杆,是今天的压轴。球场在哪?兰亭室中!
王心仁先生生性乐观,爱好广泛,是有二三十年球龄的高尔夫球会会员,每周一次郊外击球。曾经有过一杆入洞记录,那老虎伍兹若知,说不定会羡慕妒忌呢!当然高尔夫是上流社会专利,听说国内入会门坎奇高,能玩得起者非富即贵。即使在美国,也非普及之运动。
王先生每天兰亭室伏案临帖,有时一写就几个小时,难免有疲劳感觉,能来上几杆肯定不错。聪明的他因地制宜,圈个区域当作微型球场,测距划线为挥杆区,以点作洞(象征性),定下规则和奖项,进二洞者现金奖励,三洞起几何倍数叠增。
激动人心的时刻来了,在场每人发球一盒,挥杆8次。上过正规球场的老高们,觉得好玩又有趣,没玩过的也跃跃欲试过把瘾。许老师是客人当然优先,但毕竟初触球杆,推出之球多擦洞而过。但看他那灿烂笑脸,就知道已经开心至极。其他几位侨领虽在正式球场身经百战,奈何此处不听使唤。只有王心仁先生和殷夫人梅芳姐掌控适度,各进二洞。我是第二次在兰亭室挥杆,以前那次全部落空。这次撞了好彩,第五杆起在大家鼓掌喝彩下,连中三元。我那高兴的样子,胜过中了乐透大奖。
高尔夫球何以如此迷人,听说是可以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锻练身体,陶冶情操,修养心性,交流感情,所以被称为「时尚优雅的运动」。不过要成为职业球员,谈何容易,需经过长时间严格训练。如果是一般爱好者,有句行话叫做:「打得好是意外,打不好也是意外。」难怪我昨晚梦见在河边捉鱼,河水湿了双鞋,果然今天有意外之财!感谢兰亭室主人,开设了这个能给人带来愉悦的场所,正是:
喜爱挥杆推八洞,
缩龙成寸设球场。
情操陶冶身心爽,
笑语欢声日月长。
今天的活动,在欢乐气氛中结束。许明毅老师代表家乡亲人和学校师生,盛邀王心仁先生回家走走,回校指导。王先生高兴地接受了邀请,希望明春兰亭朝圣时能成行。
这次活动,让我大开眼界,增长知识。华侨题材,是一个永恒诗题,我们有责任去开掘深化。现阶段海外华人的生活环境,奋斗精神,和他们不变的赤子之心,家国情怀,我们有必要继续向世人介绍。王先生常提到的那句「勇敢勤劳的中国人」,让我掟出了每个字的份量。最后我想用前年所写的《纽约兰亭记》中一段,为本文作结:
遥想先侨当年,孤篷万里,纵一叶之所如;浮桴越海,凌蒼茫之碧波。聚族而居,袭故国之衣冠;开基创业,承传统之美德。其精神毅力,能不肃然起敬乎!侪辈生当斯世,东方狮醒,神州崛起。欣于所遇,中美邦交,敦睦坦诚。展望前景,感慨系之矣。值此登高怀远,太平洋潮流,东风而西渐。含哺鼓腹,弘儒扬雅,正当其时。古人云:光祖宗之玄灵,振大汉之天声。义至笃而事至善也!
2023年 癸卯仲春于纽约
唐風简历:
诗人,作家。纽约华文作家协会,美洲中华书法学会,中国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现为冰心文化传媒特邀诗词顾问,上海格律诗词社专家委员会委员,纽约诗词研究班导师,无邪诗社社长。喜探索辨微,求古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