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下牢溪三游洞(新韵)
文/冰玉
翡翠溪捞翡翠镯,三游前后趣闻多。
诗人路过留足迹,从此风光名远播。


注:
下牢溪,长江在西陵峡口拐弯河道变窄,水流平缓。此处的水绿的像翡翠。在下牢溪乘游艇好似在绿翡翠上滑行。

据传说陆游带表妹唐婉游览此地,不小心把绿翡翠手镯掉入水中,打捞多时也没捞上来,后来溪水变成翡翠色。捞后来演化成牢,是因为有怪兽在此兴风作浪,大神将其困在水下牢中。无论故事真假,都为景区增加了神秘色彩,也给游客带来了乐趣。
前三游,是唐朝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位诗人渡船经过下牢溪时发现此洞,命名三游洞。后有宋代苏洵携二子苏轼,苏辙游历此洞,为后三游。洞内刻有很多骚人墨客的名篇佳作。
西陵峡过去以滩多水急出名,其中的泄滩、青滩、崆岭滩为三峡有名的三大险滩。过去船行其间,险象环生,舟毁人亡,时有所闻。
长江在西陵峡口拐弯,水变得平缓。是处为下牢溪段。


对岸看三游洞

峡口制高点有至喜亭,意为船到此处人就逃出风大浪险的三峡鬼门关,值得高兴。
欧阳修任夷陵县令时,专为此亭撰写了《峡州至喜亭》。


西陵峡渡船
附有关诗文:(来自网络)
三游洞序
白居易(唐代)
平淮西之明年冬,予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微之自通州司马授虢州长史。又明年春,各祗命之郡,与知退偕行。三月十日参会于夷陵。翌日,微之反棹送予至下牢戍。
又翌日,将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如不绝线。遂相与维舟岩下,率仆夫芟芜刈翳,梯危缒滑,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仰睇俯察,绝无人迹,但水石相薄,磷磷凿凿,跳珠溅玉,惊动耳目。自未讫戌,爱不能去。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昌荧玲珑,象生其中。虽有敏口,不能名状。
既而,通夕不寐,迨旦将去,怜奇惜别,且叹且言。知退曰:“斯境胜绝,天地间其有几乎?如之何府通津繇,岁代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乎?”予曰:“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者,岂独是哉,岂独是哉!”微之曰:“诚哉是。言讫,矧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今两偶于是,得无述乎?请各赋古调诗二十韵,书于石壁。仍命余序而记之。又以吾三人始游,故目为三游洞。洞在峡州上二十里北峰下两崖相廞间。欲将来好事者知,故备书其事。
游三游洞
宋·苏轼
冻雨霏霏半成雪,游人屦冻苍苔滑。
不辞携被岩底眠,洞口云深夜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