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原上看海
作者/罗雅博
我出生在黄土高原腹地,在真正见识到大海以前,对海的印象总是定义在影视作品的画面和文学作品的描述上,对大海的感觉总是有一种莫名的神秘感。在一个身居内地黄土高原少年的想象中,总是对见识真正的大海抱有一种憧憬和向往的冲动。直到一九八四年我高中毕业以后,陪同母亲去山东黄河入海口的东营胜利油田看望在孤东海滩钻井前线会战的哥哥时,才触摸到海的边缘。
那时哥哥在那一片临海的浅海滩上会战打油井,见到浅海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悄悄先品尝了一口海水,来印证一下自己印象中从书本得知的海水苦涩味道,甚至以为那一片一望无际的浅水滩就是大海。然而在陪同母亲返家途经青岛时,才见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大海,原来大海是汹涌着从天际磅礴而来,抬眼远望,整个大海浩渺无际,竟好像是在我面前矗立着的水,滚动着的波,直立着一人多高扑面而来,只此一刻,我就被浩淼无际的大海征服了。那一年,我十八岁。
慢慢的随着阅历的增加,青春旅行足迹的延伸,见识大海的机会多了,对海的印象也就愈加深刻了。每一次再看见大海,都会有一种重新认识大海的感觉。
每当我在黄土高原上游历,经过一番攀爬登上某一处山峁的高处,极目远眺,在蓝天白云之下,眼前是连绵不断的山峦,层峦叠嶂的山峁,也像一排排延伸出去的海浪,在眼睛的极处和远天的尽头相连,风起云涌,黄尘遮天,竟也能感受到海的大气磅礴,波浪翻滚,深邃浩瀚的博大感觉。

有年五一和朋友偶尔去了毗邻延安百里之外的榆林靖边县龙州乡的一处丹霞地貌的风景区。在一踏上景区的瞬间我就被眼前的独特地理结构震撼到了。在这一处当地人称作红石峁或者波浪谷的地方,登上立于高处的观景台,放眼望去,或远或近,那一片片红色的沙海石岩,层理分明,高低起伏的独特地貌就在眼前铺陈出去,像流动的波浪,从远处滚滚而来。感觉那就是一片沉睡的海,凝固的浪,在高原上好像一下子找到一处更真实的接近于海的地方。
这一片独特的海,以她那一种独特的苍红的颜色在沉睡,就像是落日余晖映照下的沉静的海,吸收着太阳的色彩,似乎在等待着风的唤醒而要掀起滔天巨浪。
龙洲丹霞地貌是红色砂岩经过长期风化和流水的侵蚀,逐渐形成的孤立的山峰和奇岩怪石,造型各异,奇峻险绝,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着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异景。红色的沙石在周围黄土高原和一行行绿色柳树的映衬下,显得丹色浓郁、层次清晰。一层层、一浪浪肌理清晰的红砂岩像红色的瀑布铺展开去,延伸到犹如刀削斧劈的绝崖峭壁,顺着千仞绝壁一泻而下,从悬崖望下去,谷底或是一汪澄碧的绿水,红崖绿水相映,就形成了奇妙的水上丹霞景色。谷底又或是一条蜿蜒的红色峡谷,间或点缀一行行翠绿的柳树,尽显生机。溯水而上,那水源竟然是从滑塌的砂土崖下浸漫而出,一汪澄碧的绿水与阳光下红色的砂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沿着那条游人踩踏出的小路在红色峡谷间或高或低的攀爬,仿佛置身于一只船上在大海的波涛浪尖上起伏颠簸,只是多了一份寂静安宁,虽然少了在大海间闯荡的一份心悸的感觉,却多了一份脚踏陆地的安稳。在这静止的波浪间行走,忽高忽低,似乎就能感觉可以安静的读透这经过亿万年侏罗纪风剥雨蚀自然形成的砂岩层理。清晰的层理脉络像一本闭合了的厚重史书,隐藏着多少风雨岁月的沉淀和鲜为人知的故事。我在波涛间静静攀爬行走,仿佛是走在这本厚重大书的封面上,猜测着每一页书页上书写的内容。阅读着这部历经亿万年才书写完成的大书历史,想象风云、雨雪,电闪雷鸣如何从容的运用丹笔朱砂在这片神奇的土地铺开的大纸上自由的挥洒着内容。这次龙州归来后,心里竟有了一个情节,总是要时不时惦记着再去龙州,试图再次去解读那千年的神话。

以后又陆陆续续的去了几次龙州,有大雨过后、新雪初降后的日子,每一次去感觉都有一种初次到来的新鲜感,总会有不一样的发现。大雨过后砂岩经过雨水浸润后的那种有着岁月沉淀的深沉的鲜红,那种红色新鲜而温润;初雪新降后那种红与白揉揽于晚天和谐交融的壮美的画卷在你的面前徐徐展开,令人赏心悦目。
乘着游船在谷底碧绿的水间穿梭,看绿水红岩交融,倒影荡漾。丹霞地貌的变化,就像是响晴天天上漂浮的云彩,变幻莫测。最近的一次去龙州丹霞是在今年的仲春,由一位自幼在龙州丹霞当地村子长大的目前居住在宁夏银川,网名叫做青岩的女网友做向导,带着我们直接去了一处很少有人涉足的叫做波浪谷的地方。
车子一路在丹霞地貌间的路上起伏穿梭,在车上青岩热情的介绍着沿途她幼时上学走过的熟悉的小路和村庄,住过的窑洞和院落,语气眉宇间是一份淡淡的沉稳。在青岩的导向下我们来到波浪谷,登到高处看到波浪谷的那一刻,我心里瞬间被这一处独特的“海”填充的满满的,竟有一种迷失了的此地何地的迷失,不知眼前的波涛是凝固了还是在流动,不知脚下的砂岩是历经万年的坚固还是不堪重负的脆弱。那一波波一层层漫漫起伏的层理,那一抹摆动着的蜿蜒远去的红色,延伸着怎样的一个岁月的沧桑,书写着怎样的一个潜移默化的神话。
轻轻漫步波浪之岩上,感觉就是在海滩漫步,享受着退潮后的沙滩上那一份静若处子的宁静。那一种蜿蜒曲折,高低起伏蔓延而去的红色,就像微风吹拂下的海浪,是一种凝固了的水对岸的挚爱,雨过天晴,大浪过后释放出的炽热而又冷艳情怀,此一刻就莫名的被感动,又好像面对着一位从岁月静好的记忆中款款走来心仪的没有沾染风尘,浑身只有岁月沉淀的书香女子。仿佛一下子明白了旱地“沙漠”这两个字带着三点水偏旁的造字用意了,满眼都是流动的曲线和无尽的思绪,这一片凝固的波涛完全有别于所谓的“沙海”,这是经年累月黄土大地上风的造型,雨的雕刻所形成的独特地貌,是大自然随心所欲创造的杰作,虽然我们踏上去的脚步是小心翼翼的,唯恐惊扰了这一片不知是历经万年的坚固还是不堪足音惊扰的柔弱红海。

最近在电视地理频道上看到在美国西部也有一处和龙州丹霞极为相似的所谓丹霞波浪谷的地方,地理构成和龙州丹霞大致相仿,但是要和靖边龙州数十公里面积的丹霞波浪谷相媲美,恐怕就要差出许多。龙州波浪谷已经是出落得像一位款款得体,落落大方的成熟少妇一般,曼妙迷人;而美国西部的波浪谷却给人的感觉仍是混沌一片,尚未开化成型青涩少女的感觉。不过美国人的环保意识确实值得我们借鉴,即使是那样一片混沌未开的丹霞地貌,也每天要严格的限制进入波浪谷参观的人数,好像也是要提前申请,每天只能几十人可以获准进入而已。而龙州丹霞只是处于一种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尚未形成有效的保护模式。游人可以随意来去,自由践踏,惊扰着这一片海的幽梦。后来又看微信报道,在延安周边不远的甘泉县境内一个叫雨岔的地方也发现一处小丹霞地貌的小峡谷,在安塞也发现了几处有丹霞地貌的地方,也引得全国各地的游人到访观赏,看来老天并没有冷落这一片只有黄土大壑的地方,而用自己鬼斧神工的自然力量给这些缺水的黄土高原上留下这一片独特的“海”。
沉思默想之际,忽而记起一位未名诗人的诗来:
我的思念曾经是海
浩瀚无垠,潮起潮落
我的思念如今是沙
广袤无边,寂寞安静
那片海曾是我忧伤的眼泪
这片沙却是这泪的结晶
冰是凝固的水,岩是聚集的沙。岁月又何尝不是如此,风吹过了无痕,水流走了不悔,这世间原本就没有永远的风景。每一处优美的风景都是我们生命里相遇的每一处细小的风景的拼凑组合,每一个生命段落的集合,构成我们生命中的一个迷人的大风景,摇荡着一片生命之海。
每一粒沙都曾经有过一个巨石的梦。高原上看海,也能看出一种不一样的海的浩瀚,地的广袤。站在黄土之巅,如果你有海的胸襟,你就一定会看见海。

作者风采:罗雅博,陕西省延安籍人,中国计生协摄影社摄务委员,《陕西日报》特约撰稿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中外华语作家》、《中国作家联盟》、《华人文学》签约作家。有小说、散文、诗歌、摄影作品在国家级比赛中多次获奖。出版文集《凝望延安》、诗歌集《落雨如诗岁月如歌》、散文集《歌唱延安》。作品被收录于《当代华语名家囟《选》、《2018、2021诗歌年鉴》、《中华当代诗典》、《新时代诗典》、《中国黄金诗典》、《中国散文名家三百篇》、等书。在公开媒体发表影、文学作品300余篇(幅)。
张红(网名清风)山东人,现定居南京。退休职工,喜欢朗诵,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陶醉在文字中。被聘为世界联盟、当代新文学、中口国民俗文苑、中国北方文学传媒金牌主播,并在新山东文学社、三苏文学诗社等多家有声平台担当主播。"界诗歌集团】音频总监。

◎征稿启示◎
*本平台招募金牌签约诗人、作家,文学艺术家,要求:
①作品质量第一;②留言不低于300人;③阅读量不低于3000;④赞赏不低于100人,投稿达到三次,每次特聘的投稿作品,必须是原创首发的新作。
*投稿及特聘金牌金笔作家诗人,文化杰出传承艺术家及文学顾问,各项目主编要求:
新诗三到五首,古诗词二到六首,小说1000~1500字,散文诗1000多字,民间故事1000多字,书画作品两幅。
编辑总部:
总编:霞满天
主编: 张馨予 副主编:陌上花开 山无棱
主审:临江独立
分类编审:水云间 暖阳 紫竹
顾问:光明乾坤 曹式清
总监:芙蓉沐雪 红剑
宣传部长:蓝克 心灵活水
运营管理:简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