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梦萱 毛志红
朗诵:毛梦萱 毛志红 杨建松
音乐设计:杨建松

(作者父亲毛家武退休后的照片)
清明时节忆慈父
如山父爱永留心中,家国情怀无字丰碑,请听毛梦萱毛志红姐妹二人对父爱的深情倾诉,让我们向她们慈爱的父亲、可敬的老兵致敬,祝您天国永安!
“慈父转瞬别三年,音容笑貌如眼前。思父恩情肝肠断,千呼万唤不见还。老母思君无言表,吾辈想父托梦见。孙辈常忆爷教诲,重孙仍记太爷颜。父爱永在吾心中,父言永励吾向前。养育恩情不能忘,子孙代代永相伴。”
时光匆匆,敬爱的父亲离开我们整整三周年了,而他慈祥的面容,时刻在眼前出现,他的谆谆教诲时常在耳畔响起,三周年之际,我们以此诗寄托哀思,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再次把我们带入深深地回忆中。

(父亲的军人证件照)
毛家武生于1934年12月15日,是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人。他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幼小丧父,七岁开始放牛,十三岁就下田学干农活,十五岁一边种田一边上夜校。1956年7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江夏籍最早一批人民空军飞行员,也是第一位在祖国蓝天坚持飞行二十年的空军飞行员。

(作者父亲年轻时的照片)
父亲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四航空学校,历任飞行教官、飞行中队长、大队政委、空军第一高级专科学校飞行训练团大队副政委、空军第四航校第四团政治处主任,原武昌县(今江夏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荣获过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委讲师团一九八六年干部正规化理论教育优秀组织者光荣称号,2020年3月13日20点50分因突发冠心病去世,享年86岁。
从苦孩子到蓝天卫士
父亲出生在江夏区金水河畔一个贫苦人家,爷爷奶奶先后生了11个子女,因为贫病饥饿相继夭折,最后只留住了他一根独苗。五岁时,爷爷因病去世,是奶奶含辛茹苦将他抚养长大。朝鲜战争爆发时,年仅16岁的父亲,也和湾子里的青年们一起,吵着要去当兵。
“你是家里的独生子,又刚刚结婚,为什么要来参军?”部队来接兵的首长问。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我也有份呀!”父亲坚定地回答。
“首长,就让他去吧。”奶奶实在拗不过父亲,只好帮忙哀求。
部队首长被母子二人的诚意所打动,终于收下了他。于是,父亲告别了多病的奶奶和刚过门的母亲,来到了部队。

(五、六十年代军衔改制前父亲的照片)
在部队,父亲从一个站岗的小兵到架线员,再到报务员,他虽然读书不多,但勤奋好学,进步很快,多次受到首长的表扬;加上他机智、勇敢,1953年便被部队首长推荐报考空军航校。这对于一个断断续续只读了三个半年私塾的放牛娃来说,要学习那么复杂的航空知识是多么的不容易。然而,父亲把一丁点儿津贴费全部都用来买书,刻苦努力,终于学有所成。1967年部队转场,无法带走那么多的书籍,他选了又选,忍痛把一部分书给卖了,收书的人说,你们图书馆的书真多!所以,他也成了身边人的活字典。他不但成长为共和国第一代飞行员及空军航校的飞行教官,而且还历任飞行中队长、大队政委等职务。他还担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高级专科学校飞行训练团大队政委、空军第四航校第四团政治处主任,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飞行精英。

(作者父亲飞行归来时的照片)
在几十年的空军生涯中,父亲驾驶着战鹰穿云破雾,遇到过很多意想不到的艰难险阻,都能圆满完成任务,安全飞行零事故。有两次,他驾驶的飞机在空中出现了问题,他及时向地面指挥塔台报告,并凭着勇敢、智慧和高超的飞行技术化险为夷,保护了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
“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空军”,因为这个坚定信念,毛家武多次用热血和伤痛立下过赫赫战功。1986年,他收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颁发的空军飞行荣誉勋章,这是对他军旅驰骋三十载,驾鹰长空二十年的最佳褒奖。 
(父亲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颁发的飞行荣誉证章)
淡看名利重操节
“人称天娇不自娇,淡看名利重节操;进退得失心如水,一世清贫不折腰。”这是父亲辞世后,我们在清理他的遗物时发现的,他写在笔记本上的一首自题诗。

(作者2022年,父亲的北空战友、原国家故宫博物院负责人、书法家魏殿松为父亲的诗作书写。)
飞行员驾驶着银鹰,翱翔蓝天,人们称誉他们为“天之骄子”,保卫着祖国领空的和平与安宁。父亲就是这个“天之骄子”的一员,他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20多年。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再飞上蓝天,1979年,父亲主动要求转业,回到阔别了近三十年的家乡武昌县,任中共武昌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在宣传部的这个岗位上,毛家武一干又是十五载,直到退休。他不居功自傲、不向人炫耀。他悄悄地把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荣誉证章锁在抽屉里,还是这次清理遗物时子孙们才看到。
在部队时,父亲一次让军衔,两次让提薪。本来是安排别人转业的,别人不愿意走,他为别人着想,不让组织为难,主动提出申请。按照有关条件,他转业可以有三个去向选择,而他却说:“落叶归根,我还是回到老家,报答故乡的养育之恩,为家乡建设做点贡献。”

所有认识父亲的人对他最深的印象就是,平易近人、慈祥和善、一脸的微笑。无论是对上下级、对亲戚朋友,还是对一般的普通人,他都给予亲人般的真诚与温暖。父亲没有嫡亲的兄弟姐妹,但他视所有人为亲人,遇上大凡小事,都至少要给当事人打个电话,鼎力相助;对待自己的子女、孙辈更是疼爱有加,从不打骂,充满了一个父亲的博爱之心,舐犊之情。

(作者父亲、母亲与重外孙、重孙女一起)
毛家武是一位有信仰,有担当,对党无限忠诚的人。他一生淡泊名利,视党的利益至高无上。回到地方后,有的政策没有得到落实,即便遭遇不公平待遇,他都总是告诫子女们,要永远跟党走,为党旗增光,做一个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人。

(作者父亲在部队时与战友合影)
父亲对部队、对战友更是念念不忘,战友情深,每年过年都要跟老战友们通话拜年。

(与黄石籍的战友合影)
2012年,分别33年的战友得知他在江夏居住,十四个人专程开车从黄石来看望他,欣喜之余,父亲挥笔写下了《战友情》:

(与战友、家人愉快畅谈、聚餐。)
“人间该有多少情,当数战友情最真。官兵平等胜兄弟,生死与共为人民。分离不忍惜别泪,重聚赛过一家亲。今生有缘是战友,来世还当解放军。”

(父亲的战友将父亲的《战友情》裱好送到家后,为父亲拍照的。)
他从不为自己谋私利,他的两个儿子工作单位不景气,他没有利用职权为他们调换工作,下岗了。孙子当兵复员回来,他也没有给他安排一个好工作。然而,对和他一起参军,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同乡战友,名册上没有姓名没有尸骨,父亲却不辞辛劳,多次查资料,找有关部门,终于让英雄榜上有名,魂归故里。

(作者父亲母回金口老家参观中山舰)
父亲的书法写得非常好,他曾是武昌县书法协会的会长,省市书法协会的理事,但他从不给任何单位及个人题字。有好处的事情都是让别人去参加,从不收礼吃请。他还是一位活到老学到老,与时俱进的时尚老人。七十多岁的时候,当外孙女到外地读大学时,他学会了发手机短信;唯一的孙子大学毕业到部队服役,又发QQ寄语:“跟上好时代,莫负好青春,心中怀抱负,百炼岀真金,璞玉须磨砺,大器才有成”。

(母亲在给父亲补织穿了50年的飞行员毛裤)
2020年新冠爆发,父亲的大家庭有10个人战斗在医院、社区,他用微信视频了解孩子们的工作情况和安全。他一生安平乐俭,朴素无求,一套飞行时发的毛衣毛裤穿了50多年都不舍得丢弃。

(作者之一毛志红带父母游玩合影)
尽管他多病重病缠身,但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一份力量和热心,而且,捐款从不少于500元钱,就在他离世的前几天,他还以一名退休党员的名义,为抗击新冠疫情捐了款,用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不忘初心,诠释了一个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的家国情怀。

(作者的父亲母亲合影)
编者后记
我曾有过三十余年的军旅生涯,因朗诵之缘结识毛梦萱老师,听她说起过她的父亲也是一位老兵,她是在部队大院里长大的。清明之前,发来她姊妹二人的《忆父亲的家国情怀》一文,读后让我十分感动。不承想,这位老兵、老党员、老前辈与我的经历和情怀居然有许多的相识之处——军旅之中同样是通信兵做过报务员,同样有部队、军校政治部门工作的经历,其父参加抗美援朝而我参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同样有解甲归田转业地方工作经历,同样喜爱读书热爱艺术,其父归隐江夏、而我曾在江夏参加高速公路建设同样热爱这篇热土……文中的故事令我倍感亲切和熟悉,感同身受,为这位尊敬的前辈、天之骄子”的耿耿忠心、家国情怀、乐于奉献、大爱真情和朴实为人所深深地感动!这是这一代共和国军人、共产党员优良品质的真实体现和浓缩——不仅是毛梦萱毛志红姊妹追忆缅怀慈父的情感流露,更应该成为弘扬民族精神、倡导家国情怀的最好素材。清明之际,我们追思亡亲饮水思源,我们尊崇先贤不忘初心,我们祭奠英烈继承遗志,我们阅读典籍励志奋发。让我们聆听《天之骄子拥抱大地》,从毛氏姐妹的真情倾诉中感受和学习毛家武先生平凡而伟大的家国情怀吧!
怀着一颗敬仰之情,与毛氏姐妹合作演绎诵读此文,向这位前辈和战友毛家武先生致以崇高的敬礼!
——杨建松追记于2023年4月4日
天之骄子 天国永安
毛志红: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朗协江夏区工作部成员。爱悦读爱朗诵,喜欢用声音传递正能量,让诵读为生活添色加彩。

毛梦萱:原武汉市江夏电视台副台长,普通话一级甲等,国家一级播音员,全国社会艺术水平朗诵、主持考级考官,湖北省长江读书节领读者,武汉市市级百姓宣讲员,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江夏区工作部主任。

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武汉经开区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深圳文学学会诗歌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九州风雅颂朗诵艺术团副秘书长,《都市头条》认证编辑。军旅三十余年,七十年代末参加自卫反击作战,退役陆军大校。
编辑:杨建松 图片采自网络
请扫描关注《都市头条》
《铁马豪歌》主页
欢迎关注 感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