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丨李根勇
羲皇廟位居马家山西南山坡处。马家山又称狭山,位于嘉祥县城西南9.6千米,纸坊镇驻地北3.2千米处。北有焦氏山,南有钻石山,该山居中,故名狭山。因西紧靠前、后马市两村,群众又称马家山。

州志为狭山。主峰海拔151米,占地面积约1平方千米。人文景观圣水井、圣水庵、通仙观。
清光绪《嘉祥县志·方舆志·山川志》:
挟山县西南二十里,上有圣水井,冬夏不增减。西有通仙观。府、州、县志记有洪山。
清乾隆《兖州府志·山川志》:(锁石山)后为洪山。
清咸丰《济宁直隶州志·山川志一》:(老史山)北为洪山,石壁镌洪水诗,字甚古。
清光绪《嘉祥县志·方舆志·山川》:洪山:在牛山北,石壁镌洪水诗,字迹甚古。
按这些记载的方位看,洪山应该是挟山或是龙泉寺山。

嘉祥县纸坊镇后马市伏羲庙。

是纪念华夏民族人文始祖、“三皇”之首伏羲的庙宇。有一座石碑,碑文不清,碑头为二龙戏珠,上方为圆顶,经考证为元朝所立。
另一座石碑,据传为一黄姓官员出资兴建,明万历三十七年重修。“羲皇庙”坐北朝南,院内建筑完善。室内有神龛,龛内塑伏羲像。全身树叶为衣,头部微俯,手托八卦,身饰虎皮,通体铜色,苍劲的松枝和松针从老人背部两侧斜插而上,魁梧高大、气度非凡。
原庙院内有钟楼,龟驮碑两座,后经历战乱,此庙受到了破坏,现仅存三间瓦房,两座石碑,一棵柏树。
新中国成立前,有道人于敬安之女于凤英自己出资修缮此庙。后来庙院树木伐掉建房使用,庙亦毁掉。
羲皇廟又称人祖庙、人皇廟、圣祖庙。
元代重修羲皇廟碑記。此双盘龍碑现立于羲皇廟殿前,曾历经磨难,文化大革命时期,被于保芹父子埋入庙内井下,躲过被损毁之劫难;近年来有文物贩子想盗走此碑,又被于保芹发现,加固保护在庙里西侧。由于年代久远,风雨剥蚀,曾被人当坐台石磨损严重等原因,原碑文已难以辩认。



羲皇廟现存一尊明代万历37年(1609年)重修羲皇廟记事碑,屈指算来距今已有414年,碑文依稀可辨,个别缺损文字用"口口"标示,此石碑首双龍头被人凿掉,说来不可思议,不久凿碑头者患肝病怪疾而亡。
据《重修羲皇廟記》碑文记载:
右上题刻"赐進士第任陕西巨夏都口弟呆若挂具"
正文"自昔洪荒之初,宇宙茫茫,兆庶闷闷,于是天心坐视斯世之嶽昩,则斉所乃欲,不口口生圣人以為生民王欲亲祛尔。
民之空漫,则有听不能,又不得不誕降異圣以为世教宗萃晋氣者,口伏羲天乎。伏羲若圣也。当其始娠也。鍾华天之辅英德合五十映,红䓕之光彩明,並日月继而履位御極,则河图以画,人类替神明而口灵著,则开物成務之用,广飬木庶充庖,庙作树若以教,佃渔则犠牲肉食之利,兴造书契而繁世祖,其又析田口口而天道積,其裁建别男女之礼,更正姓氏,逯媒妁人伦之本,明龙师龙名纪其官守,修身理性,交其乡口明无不通,物尽三口类造化之秘,以乎口圣道之復于地乎。始性灵豁为然参赞,先天而弗違,经纶协诸口䒱后口,而奉天时鸿德……
颂吻思雲。"
邑庠生
万历叁拾柒年(1609年)岁次 巳酉 仲冬 毂旦
社首曹津、蔡思礼等(人名从略)

右为于保芹
据现居羲皇廟的于保芹介绍,这座羲皇廟富丽堂皇,古树参天,香火兴盛。解放后当过学校和村大队办公场所,最后花数万元买到手,在西侧建房居住,东侧三间房是羲皇廟,供奉人祖。
于保芹的父亲从小在人皇庙上,自七岁出家,法号悟祥,曾去济宁铁塔寺等地学习,寿元春秋八十四岁。如今,他又接过父亲的班,一边从事生计,一边供奉羲皇圣祖。
古树名木柏树。此树龄达400多年,文革中有人剥掉树皮,凿砍树身,至今仍遗留三处伤痕裂纹。早年村集体大队在此办公时,有人在柏树附近挖石灰坑粉石灰,此柏树一度枯死,后经刘保芹保护,老柏树又枯木逢春,如今枝繁叶茂,苍翠欲滴,表现了顽强的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