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 出 传 统 艺 术 的 精 华
文图/段广亭/甘肃

在“文化之乡"甘肃省镇原县临泾镇刘应凤家里的客房正中,悬挂着伟人毛主席的像,我眼前一亮(每次无论在哪里看见毛主席画像我都感到亲切激动),问她:“毛主席这幅画像时间久了,你能收藏到不容易!"她纠正说:“不是画像,是我做的十字绣工艺像。"这一说我对她顿生敬心,针针线线绣出如此栩栩如生的伟人像,了不起!也体现了她对人民领袖的爱戴尊敬之深情。普通农村妇女的十字绣手艺令人吃惊,尤其绣出和画像一样的伟人像,手工技艺与绣线颜色搭配十分到位,打铁没有功夫是不行的!

刘应凤说她念书不多,学啥弄不明白理论,却有信心把技艺看透学精。十字绣以前她不会做,看到别人做的粗糙,颜色搭配也紊乱,她就注重绣线针法的千变万化和颜色搭配套配。在观察中探索,在探索中动针作绣,绣出了精采。

刘应凤的一部分十字绣工艺品都是她在做月嫂期间挤出时间作的,她痴迷这一传统民间艺术,做起来就没有止步,一直向高境界探索,也企望绣出更多更好的艺术品。

看看这幅局部场景是画的还是绣的?


刘应凤的艺术技法最关键是什么?爱好者可致电17793413371交流。

这幅《琴棋诗画图》十字绣长3.4米,宽1.4米,像不像一幅水彩画?主人也乐意出售给有收藏爱好者收藏。

南苏绣,北剪纸,各有特色技术学着也不易。田菊琴是大西北甘肃省镇原县临泾镇的纯粹北方农妇,在人人都能剪纸的故乡,她没有心劲去学剪纸(家家都会有人剪纸,作品也没有乐观市场交易)技术,却看中了苏绣,也下了一番功夫。苏绣从南到北占有市场,也有国际影响。但苏绣的手工艺术品却被机械化制作代替的越来越少,返朴归真又复兴,各种工艺品在市场兴起,这就是一个好的机遇。

田菊琴是半农半商经商者,聪明机灵,看中苏绣后,她采购材料,开始手工针线制作。同时,她向别人借阅苏绣创作书籍,晚上阅读钻研,提升自己创作技巧。本来,她就有以前学到的陇东民间针线活手艺,在有相关书籍指导下,学习苏绣技术得心应手,终于创作出各具特色的苏绣工艺品。




苏绣手工艺术品針法有粗有细,在粗细中交融出艺术感。






这些多姿多彩出自北方巧妇之手的苏绣作品,与15268956385预约,带回府上保存起来,也许有一天还拍卖个大价钱。






段广亭,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人,曾任乡村干部,后在杂志社为记者,记者站任职多年,先后在中央和省市级报刊发表各类文章近万篇,文章朴实无华,接近地气,很受读者品味。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编辑,《九天文学》杂志编委,《定远文学》编委,《祁连文学》特约作家,庆阳段氏统谱主任,《镇原段氏族谱》编辑,热心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