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
作者:王佐臣
多少年来“烟花三月下杨州”的夙愿,总算如愿以偿了。家人结伴同行,陪我拜访了这片念叨已久的热土。回首三天来在杨州的深度游,耳濡目染古城新貌旧颜,可谓不虚此行,众口同声过瘾。
2023年3月30日7时许,从上海出发,历经四小时到达杨州。一路上,人间三月桃红柳绿,与大片大片金灿灿的油菜,在细雨濛濛里分外妖娆,别有情趣。为酬谢车窗外沿途的春色美景,途中我即兴吟诗一首,以作日后留着纪念。
《春醉》
眺车窗外江南秀色
小桥流水扑腾爱
素颜敢面圣
身心恭迎杨柳风杏花雨
.
细长蛾眉之下
朱唇含情
孤寂挡不住万千相思
与归燕呢喃挽鱼影
.
芙蓉酷似三月雪
河岸农舍处处春光妖绕
此行扬州
尽览烟云吐翠新竹艳
.
岁月无情哟人有情
生活如酒待君品
当学李白放浪形骸样
宁醉勿醒拒俗
中午抵杨州,午饭后,便拜访大名鼎鼎的何园了。这痤城池给人的第一印象,现代化程度不算太高,却比比皆是。昔日古城风貌虽历经沧桑,但依稀可见。感谢廋西湖,把时尚与怀旧点缀的清新脱俗,典雅。徜徉岁月留下的老式胡同,名园古刹,犹如停摆的时针,回放的老片子,教人猝不及防,同时又惊喜不已!穿越在杨州大街小巷,听凭若隐若现的想像上下翻滚,姿意缠绵,辗转时空……。从前的狼烟烽火,歌舞酒坊不经意间在脑海汇成了生动的画面,更像温馨的毛毛雨抚摸身心,荡漾情愫。
脚下一段段石子路,如同夸张的音符,跳跃着游者的视野深处。手中照相机,一张又一张定格那快乐的瞬间。参观过晚清第一园的何园后,我们又匆匆赶往东关街,继续圆梦之旅。千年杨州古城,此地,无疑是亮眼的名片。东关街,头枕古运河,脚踩车龙水马的国庆路。古往今来,它,扼水陆交通之要道,呼唤四海商贾在此处云集、陪伴过文人骚客彰显蓬荜生辉。街上老字号,一家连一家,家家风格迥异,卖点抢眼。东关街,素有“东南第一商埠”之雅号。高耸的地标,是宋代保留到至今的古城门。此街不负韶华,以前乃耳听为虚,而今已眼见为实。马可波罗的塑像以及纪念堂,向后人提醒,东西方文化互来互往的历史。曾经的人声鼎沸,尽数铭刻在古色古香的商铺丛中。那既相挤,又很悠闲的青石板路哟,两旁一家挨着一家的店铺与雕刻,组成道不完的人文景观。步入东关街,各种不同口味的美食,飘着浓浓香气扑鼻而来,难怪到这里的人,都想尝一尝这里的特色菜肴与小吃。狮子头,扣三丝,烧饼,汤圆,足以教人口水直流。京果粉,长鱼面,藕粉,蒲包肉,特别是炸臭豆腐门店前所排的长长队伍,演绎盛况空前。此处人杰地灵,名人故居繁多,“逸圃”,“张玉良纪念馆”,“壶园”,皆为小巧玲珑的风水宝地,都值得游客打卡,鉴赏。就这样“十年一觉杨州梦”,我与家人在街上边走边谈,边走边吃,乐在其中。
接下来叙叙,夜游古运河的趣事。至今,还深深记得父亲眼中的杨州,他在日记中曾感概陈词:“旧时光里的记忆,交由枝头月色收藏,运河中流淌的岂止是旌旗战鼓,还有蹉跎人生”。人一坐上游船,就感觉穿梭在隋、唐、宋、明之间,水中一道道的光影,见证沧海桑田,摇曳思绪万千。一家人偎依在船栏,任微风拂面,堤岸杨柳依依人潮如流,艳翠丛中鸟声环绕亭台楼阁,仿佛人伫画中,画中波光粼粼。近距离地触摸美食之都,听着既现代又不失古韵的水乡轻轻的呼吸,一会儿联想史可法与城共存亡的壮烈场景,一会儿俯拾杨州八怪曾经的风流倜傥趣事,奇妙,亢奋的精神,恐怕难以用文字来表述了,只能粗粗交待一二。从关东街渡口登船,夜游古运河,体会体会人在船上,心逐远方。此时此刻,风起云涌夹带川流不息,堤岸灯火通明携手船上欢声笑语,我仿佛穿越在时空隧道,大有“回望古街思不尽,瑶台玉宇运河滨”。船儿缓缓而行,诗绪轻轻腾飞,万千心事统统沉浸在哗哗水声之中,浪漫极了。
陡然想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孤寂,想到前段时间远赴天堂的爱妻,想到日后自己的余生种种难料,热泪便止不住,继而又长叹起人生苦短来了……。从捕捉的夜半的身影,到难以消停的飞舞灵魂,在没有星月的运河里,泛起无数个问号。人已古稀,此生亦濒临尾声阶段。杨州也好,异国他乡也罢,对我这个过客而言,红尘中的名胜古迹,未成行的自然抱憾不已,成行后又必将滋生新的感悟与纠结。以上这些不伦不类的文字,是此次行程几多杂感。书于返上海前夕的夜半三更,题目就叫《春游》吧!

【作者简介】 王佐臣,笔名尘缘,1953年出生,上海籍。散文作家,自由诗人。系书评,翻译,旅游与美食的爱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