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五日游记(一)
秦淮诗
三月二十五日,期待已久的浙江五日游成行。早晨六点准时发车,没有一个人迟到。旅行社是淮阴师范学院的,我是第一次跟他们的团。领队是淮安经济广播电台的金牌主持华中老师,绝大多数人是奔着他的号召而参团的。此时天色已亮,映入眼帘的驴友,白头翁一片,多数人互不相识,但都是乡里乡亲,每个人笑容可掬,象老朋友似的亲切。
华中老师率先发言,他用播音主持特有的磁性声音:“父老乡亲们,大家好。”“好”。他又用商量的口吻说:“你们如果回答说,好,很好,非常好!是不是更好呀?“短短地几句话,一下子将气氛推向了高潮。本次团队,年龄在70岁左右,80
岁以上的有三人,最大的已87岁。虽然是耄耋之年,可个个精神矍铄,手脚灵便。而这样的团队,旅行社正常情况下,是敬而远之,避而不接的。
中巴车行进在高速公路上,雨后初晴的江苏大平原,旖旎风光尽收眼底。麦苗返青,碧绿一片,黄灿灿的油菜花点缀在田埂边、河塘旁,鲜艳夺目。干枯了一个冬天的树木普遍抽出了新芽,有的树已长出了绿叶;会开花的树,当仁不让,竞相绽放,红色、粉色、白色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因建高速公路采土留下的坑凹,都变成了养魚塘。民居都是二、三层的起脊楼房,房前屋后长满了庄稼,四海无闲田,用来形容江苏人民的勤劳,可谓是名符其实。
淮安是江苏北部的中心城市,我们这次是向南而行,途经扬州和泰州境内,从江阴大桥过长江,便是江苏的南方了。在江阴大桥上看长江,正应了那句古诗词:”孤帆云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领略到“极目楚天舒”的自然风光。坐在大巴车上,向两边看江阴城市,那密密麻地摩天大楼,人口的密集度可见一斑。江苏的苏锡常,是我国现代化城市的写照。途经江阴,不由得想起华西村,其知名度类同河南的南街村,是公有制的试验田,一直是社会主义的另一种模式。然而,近年来,华西村传出不好的消息:破产了。不知是真是假。
午时,我们到达第一个旅游景点:浙江西塘。我这样称呼,已经是提升了西塘的级别,但从景区尚未拆除的一处布景上,我们看到的是:中国西塘汉服文化周。可见西塘的牛逼。其实,西塘是个古镇,属嘉善地区。这里人杰地灵,出了好几家文化名人,我们参观了西园、王宅等遗址。例如西园,是西塘最大的园林建筑,是明代朱氏家族的府邸。家中还有制作纽扣的机器。浙江经济发展以家庭作坊的模式,以生产各种小商品而名扬海内外。这纽扣展览馆印证了历史传承,充分表明,浙江人的富裕,是靠聪明的智慧、吃苦耐劳的精神换来的。
今天在嘉善的西塘停留,我因事前不知道,便没有与大学时期的女同学联系。待到西塘停留时,我才想起找她。她迟迟没有回应。过了半小时才联系上,我对她说:43年没见面,好想你哦!你若能来,说说话,合个影,聊解相思之苦。她说尽量过来。尽量,倒让我有点犯嘀咕。又过了一会儿,她才吐露真情:原来她昨天做了白内障手术,眼睛看不清东西;上午老公的汽车抛锚,被拖到4S店修理,至现在还没有回来。实在是无法与我见面 ,希我见谅。闻听此言,我反而因在术后不能及时去看望她,而感到遗憾了。彼此相约:一定创造机会,久别重逢。
下午五点半,天色已晚。进入宁波市区,透过车窗,但见城市烟雨朦胧,路灯昏暗,若不是奔跑在路上的车灯,感到这座城市暮气沉沉。入住宾馆,在楼上看宁波城,确实是没搞亮化工程,或者说亮化工程与那些灯火璀璨的城市相比,有很大的反差。第一天游览,看到的是新奇景象,想到的也是千头万绪,写诗一首:
春风送暖气象新,
草长莺飞百花香。
兴致勃勃排计划,
跟着华中游浙江。
南方处处有美景,
第一站点为西塘。
古镇诗礼传家业,
人杰地灵润世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