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道梨花节
作者:范学爱
春分、清明之际,是春天最美时节,在宜人气候的氛围里,一切都突现那么美好。金絲柳涤拂如烟,桃梨花盛纷争艳,春风不疲送香阵,蜂跳花蕾酿蜜欢。在醉人的春光里,黄河故道迎来了今年的梨花节。
梨花节,是故道万亩果园中心——梨花镇最繁华的节日。
十里八乡的人们纷至沓来,一睹盛况。一条宽敞的水泥大道的东西两端,树立两块特醒目的大牌,标注此路是“梨香大道”。十里大道的北侧,有十余座仿古建筑,最招眼的是“望月楼”和“梨园大舞台”。登上望月楼,故道梨园万亩花海涌雪激浪,令人眼花瞭乱,目不暇接,心胸顿扩,仿如乘上白云入仙境,不知何处是人间。

景观大道北两侧,各种做生意的摊位一个接一个,餐饮、小吃、点心、水果、酒类应有尽有;鞋服、床上用品、时令衣帽琳瑯满目;供玩乐的更枚不胜举:旋转马、小过山车、水晶宫、撂圈、汽槍、彩色鸟魚小乌龟、各种瓷塑制品、麻将摊位……等等,让你观不尽,玩不够。最有看点的还是梨园大舞台上正在演出的予剧大戏。
一周前就听到予报:“梨园春”擂主被邀在此演出,人们争相一睹真人。平时都是在电视屏幕上看到梨园春擂主争霸演唱,而今能现身梨花节难得一见。舞台下尽是静坐的人众,他们看的认真仔细,听的津津有味。舞台锣鼓节奏紧凑,敲响了春天,敲开了梨花,敲飞了蜂蝶,敲醉了人们的心扉。
故道梨花节每年在梨花将要开放时举办,时间半个月左右。一般的庙会集市都没有这里热闹,成为人们在春天里翘首以待的节庆日。
三年疫情,梨花节歇办。今年是疫情过后的首届。人们披着春光,扶老携幼,小轿车、电动车轮子一转就到,太方便了。
十年前,我正在虞(城)单(县)公路边溜达,一开电轿的中年男人停车问我:大哥,去梨花节会场咋走?我给予回答。不到半小时,开轿车的,电动车的向我问路的有十几个。附近十里八村谁不知道去梨园的路,我想这一定是远路慕名而来的。现在人们手里有钱,行路方便,春天又是踏青赏花的好季节,而梨花节的盛况赿传赿远,故道梨园就成了人们争相观瞻的打卡地。人多生意就好。据一位仅卖奶茶的中年妇女讲,她一天就收入一千八百多元。
黄河故道长144公里,流经予皖两省。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从考城(今兰考县)铜瓦厢改道北去,遂留下故道。黄河是一悬河,河道两岸滩区高于黄河大堤外的区域八至十米。长年以来,黄河裹挟大量泥沙,致使宽约五公里的滩区土地沙化,几乎成为不毛之地。解放前包括封建王朝的当政者,也曾试图沙滩改造,栽植几千棵杨柳,可疏于管理,加之树少,经不起风沙的摧残,落得一事无成,滩区的百姓的出路就是逃荒要饭抛骨异乡。解放后人民政府对滩区沙地也进行了着力改造,栽种过沙打况一类的灌木,但苦于经济困难,技术落后,虽说有所改变,仍不济事,种庄稼也是种一葫芦收两瓢。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们居住在南大堤以南的小伙伴去故道割水草,看到的是一个个荒沙丘,稍有风动,便黄沙弥漫,眯得睁不开眼,滩区村庄茅屋相依,树木稀少,不无荒凉。文革期间,商丘地区派来了技术员和工人,建立了国营林场,在长达二十多公里滩区栽植槐树和杨树,初步筑起防风沙林带,使淮区风动沙扬,满目荒凉的状况得到一定改观。农村实行联产责任制后,土地承包到户,但光靠种庄稼连温饱也难以保证。杨庄村党支部率先动起了心思:砀山县是全国闻名的酥梨区,他们靠梨逐步致富。我们所处的地理位置相似,他们能办的事我们也一定能办!于是,请来了砀山的梨树技术员,引进优质酥梨树苗,一种成功一炮打响。正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一花引来万花开。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半期,故道滩区成了梨的王国。果业的发展,带动了收储、包装、销售、运输业的蓬勃兴起,中心村赵庄也成了水果交易的大集市,外地的商家纷纷到此采购,由此而起的超市、零售、农资、餐饮业也十分兴旺。
故道人以梨果致富兴业,不仅不再为斗米折腰,而且9O%的农户建起了二层三层楼房,半数人家购买了轿车
,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是梨果业带富了故道滩区,人们感恩于斯,也为了更好发展,遂有了举办梨花节的愿望。县乡政府知民心顺民意,积极协助,修了十里“梨香大道”和多条支路,建了多处仿古景观。每年梨树枝头绽蕾,含苞欲放时,请来剧团。第一声锣鼓就是梨花节开幕,热闹非凡的场景沸腾了故道滩区。

今年的梨花节是三年疫情后的首次亮相。我和爱人携曾孙是在开幕第五天去的。听说人特别多,我们只好开一辆小电三轮。到地方后,真是车辆拥挤,人山人海!要开车通过梨香大道,两个小时也过不去,我们只好弃车徒步,带着曾孙游玩一番,并手机留影。看着万树堆雪,遍地花香的滩区,心中涌动着无限感慨,遂成一曲顺口溜:
百里故道万树花
风携花香沁农家
蜂蝶诉知奇异处
特迎诸君赏芳华
昔日不毛今生辉
科技人勤业绩佳
何羡蟠桃众仙宴
春华秋实醉无涯
作者简介
范学爱,退伍军人、退休干部。原为利民镇政府办主任,商丘虞城县诗词学会会员。退休后一直保持共产党员的生活作风,并发挥余热,先后撰写了《故道英雄谱》、《老虞城第一地下党情报站》等党史、文史文章。现在是“老虞城(张楼村)第一情报站”红色教育基地义务讲解员。联系单位:利民镇政府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