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诗教,提升诗教成果
——宁化六中诗词教育举隅
一,拓宽诗教思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一间装饰得古香古色的教室,传来了悠扬的雄壮的笛声,原来是温东桥老师在指导学生练习吹笛,笛声打动了在场的明德诗社的同学们,前来学习的同学中,有一些是零基础的成员,也有一些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来自高一(12)班的李阳就是其中的姣姣者,她的吹奏指法娴熟,对演奏的技巧的掌握也很到位。
器乐学习是诗教的一项内容,用乐器演奏古典诗歌,是为了打通诗歌创作与乐音欣赏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针对学生演奏的作品,许兆河老师创作了几首绝句,借咏吹笛来抒发美丽的诗情。
闻李阳吹笛而起乡思
文/许兆河
(一)
一声杨柳动乡情,万里天涯盼雁鸣。
曲到行云流水处,更教心动启归程。
(二)
寸管难书域外情,乡关久别又清明。
今宵闻奏阳关曲,欲整归囊踏返程。
(三)
鸟悦春光人悦晴,江南暖意荡心城。
闻君一曲关山越,梦接乡园万里行。
(四)
笛韵悠扬月正明,小窗幽静晚风轻。
谁家今夜怜游子,满腹忧伤泪纵横。
明德诗社的教育,是有声有色的教育。罗珍宝校长对我校的社团工作非常重视。他认为,我们培养学生,不仅仅是文化素质,还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接受诗词的熏陶,学会写诗,不仅可以提升文化品味,陶冶高尚情操,还可以增加文化自信。面对传统文化的复归,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有思想觉悟,把握教育动态,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布道者。
关于诗教的推进,宁化六中的许兆河老师很有感触:他觉得很多学生其实有写诗词天赋,老师要善于发现及时发掘这种天赋,让学生在如诗年华创造出属于他们的诗歌。要保证诗教活动的正常开展,有些非从事语文教育的班主任鼠目寸光,阻止学生学诗,其做法是令人费解了。现在宁化县教育局有意在我校设立诗教工作室,显示出教育局对学校推进诗教的重视。社团工作,需要大家的共同扶持。打造“三香”教育特色,是学校创品牌的做法,只有大家的共同支持,才能结出硕果。
(二)扎实推进诗教,提升诗教成果。
红楼小集
宁化六中七(2)班 张智丰
林黛玉
夜幕垂帘总不收,潇湘风雨转深秋。
指弹斑竹千枝泪,墨染桃笺万点愁。
薛宝钗
珠宝荆钗不一般,吹花嚼蕊放光环。
循规蹈矩言行慎,随分从时礼义娴。
秦可卿
桃腮粉面压群芳,警幻仙姑妩媚妆。
死后捐封龙禁尉,挥金入土肆张扬。
贾元春
光宗耀祖振家身,圣眷隆恩赐省亲。
烈火烹油花著锦,一声爆竹化灰尘。
甄香菱
葫芦冤案隐迷笺,祸起元宵厄运连。
万里长河沉落日,亲情失散断尘缘。
尤三姐
风华绝代属名流,品德坚强姿色优。
雨打桃花红满地,一抔黄土掩荒丘。
王熙凤
专行杀伐位居尊,叱咤风云天地昏。
缀锦楼前雌虎啸,草丝裹体葬芳魂。
这是一组写红楼人物的绝句,发现这组作品时,让许兆河老师眼前为之一亮,他不相信,这竟是宁化六中七年级的一位学生作品,原诗有十首。他调查落实后,利用头条展示了张智丰同学的创作成果。三明诗词学会一位老师发来贺信,称此学生作品可辗压三分之二诗词会员作品。当然这溢美之词也许过誉,但一位七年级学生创作的绝句用词如此精当,对人物的评价也非常中肯,的确让人刮目。
要创作出这样的诗作,至少必须具备两方面素质,一是具备格律诗的知识,再一是必须熟读红楼,对所写人物要比较透彻的了解,评价才能对应文学形象。诗有捷才,这一点在除夕诗歌晚会上,我已经见过了他创作的敏捷,短短的两小时,创作了十几首作品,让线上的其他同学肃然起敬。诗歌创作抓早抓实,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有利的。作为诗教者,要善于发现有潜质的学生,树立榜样,激发所有学生的兴趣,一花独放,一木独秀都不是春天。只有让校园群芳争妍,百花齐放,才是校园的春天本色。
三 打造品牌效应,助力诗香建设。
要打造品牌,必须全力去做,虚功实做。而诗教的成果获得,必须要有时间积淀,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诗词教育要找准切入点,要明确诗教的角度和重点。明确诗教是以写作(创作)为目标而非鉴赏为目标,但是鉴赏能力与写作能力又不能隔裂,理论与实践也不能脱节,习作和作品也有品位差异性。所以在诗教时必须处理好几组关系。
(一)扎实理论基础与实践活动的关系。
(二)实践的初级阶段习作的研摩到创作能力的飞跃。
(三)学习理论时的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作为初学者,每一点都很关键。现在的诗词创作分为重格律派和轻格律派。重格律派认为近体诗创作是披着镣铐跳舞,必须严守格律方是正道。而轻格律派认为格律只是毫末技艺,应以意为先,用凡事都要与时俱进,方能获得实效。习诗无格无律,何为格律诗,所以我个人认为还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格律知识,至于如何用韵,是平水韵还是新韵,似乎可以宽松一点。但必须注明,而不是混用。否则失了章法,无从下手。
四 重视资料汇集,了解诗坛动态。
宁化六中诗教之所以能正常开展,是因为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诗社的资源库建社。为诗社征订了《中华诗词》《对联》《诗歌月刊》等刊物,方便老师阅读查询,了解诗坛动态,获取最新创作成果。在诗教时,老师认真梳理资料,择取体现时代特色的作品引导学生共同赏读,一起创作。譬如一些关联到时代的重大题材,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关心时政,向诗家学习,抒发真情。
要让学生不仅学会抒发小我情怀,还能从重大题材中寻找到写诗的切入点。结合时政和人生际遇抒发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