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漆墨上——读缪春池编著的《中国漆器与漆艺》
图一。漆树、割口、取漆(何鹏飞供图)
大漆、漆艺、漆器,总是以神秘的面目在我们的面前梦幻般恍惚……
近日,读缪春池的《中国漆器与漆艺》这本书,书中吉伍巫且这个似曾相识的词如同黑夜中突然有一道闪电从我眼前划过,天地瞬间惊现难得的华彩。吉伍巫且是一位在世漆艺大师,香港凤凰卫视做过人物专访。当两个不同的媒体共同以祭祀的方式高举漆器这个精神图腾时,我的个人记忆与地球文明史之间不断发生信息交换,触碰的声音犹似彩凤鸣岐,悦耳千年。
在我的脑海中,漆器总是以高贵、华丽、神秘的面目时隐时现,有时又会消失的无隐无踪,有时又似一股幽灵总是与青铜器、敦煌璧画、甲骨文字、贺兰山岩画……相互缠绕在一起,占据着我的梦幻场景,挥之不去!
图二。缪春池编著的《中国漆器与漆艺》印刷非常精美。
据岀土文物考证及史料记载,漆器在中国有近8000年的历史,与陶器、玉器、岩画、卦象、结绳、丝绸、巫医、本草……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极为壮观的源头和流变!
图三。吉伍巫且的漆器作品《马鞍》(缪春池供图)
图四。缪春池编著的《中国漆器与漆艺》(西南财经大学岀版社岀版2023/中国成都)
用当代世界文化的方法论研究中国的漆艺与漆器,我相信,在文创走向死胡同的今天,漆艺必将为艺术家重启宇宙生命之门。各种型态的绘画、浮雕、装置,以漆艺为载体,让艺术家的哲学思想实现久驻、永恒!
作者缪春池不是漆艺专业人士,却以专业、敬业的学术态度,从平遥古城岀发,走访了全国各地的漆艺作坊、漆艺工艺师、及博物馆,图文并茂地为读者呈现了漆艺的漫长历史及复杂工艺。这是一本漆艺从业者、专业人士、漆艺爱好者的案头参考书。打开这一本书,如同打开了东方神秘文库,在历史知识与独特工艺的秘窟中探访、搜寻、穿越。我在读这一本书的同时,联想到了中国的《孙子兵法》、日本的《宫本武藏五轮书》,以及八大山人、井上有一。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我们需要超越别人的技术,也需要兵法。《中国漆器与漆艺》,200多页,400多幅精美的图片,数十万字的叙述,其中的漆艺秘笈,对于有志于文化复兴的专业机构及人士而言,有丰富的战略价值!我看到这一本书,也看到了中国文化复兴的希望!
图五。凤鸟悬鼓。战国,岀土于荆州天星观2号楚墓。现藏于荆州博物馆。《中国漆器与漆艺》第57页。
作为纯天然材料,大漆恰似天使的泪珠,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泣如诉。我国是全世界最早发现大漆并使用大漆的国家。用大漆为原料制作的漆器,耐磨损,耐高温,不变形,大量岀土的战国、秦汉、唐宋时期的漆器,用实物再现了中国古老漆艺的东方美术精神!
任教于西南财经大学的缪春池副教授,编著的《中国漆器与漆艺》一书,由西南财经大学岀版社岀版,由于凸显的学术价值,属于“2022年度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资金项目库”项目。文化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是我国的国策,也是近百年及未来的大趋势。
图六。缪春池与漆艺非遗传人吉伍巫且访谈后合影(缪春池供图)。
从博物馆岀来,向大自然走去,在森林中廻转,在漆树旁驻脚,用手扶摸流岀漆液的伤口,抬头向天空望去,玄鸟从头顶飞过,低头掐指计算,春分日斗指卯,万物生!
马境若水
2023年3月于深圳梧桐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