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编】尤中波
【主编】海涵
【责编】孤生竹
【制图】尤中波
【推送】紫罗兰文学社社长 海涵

坚守梦想,不忘初心。郑玉兰老师一次次华丽的人生舞步,都源于珍视自己心灵的声音。她做为紫罗兰文学社总社副社长兼任木兰诗社社长助理/同题部长,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前行。她,担当诚信;她,精致勤奋;她,做为中国文人,她,做为紫罗兰文学社文人,将一份份斑斓的心境化为最美的勋章,镌刻成人生长廊的壁画。
优秀的人都具备六大特质:聪明、勤奋、诚信、担当、务实、从容。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敬请老师收听现实与网络相融并行的丰富内涵中、撒播出的悦耳动听灵魂之玉兰曲。
——海涵 语

郑玉兰,女,河南省诗词学会会员,焦作市武陟诗书画研究会理事。紫罗兰文学社总社副社长兼木兰诗社社长助理/同题部长。作品散见于《焦作日报》《河南中州诗词》、紫罗兰文学社刊等报刊及网络平台。



【郑玉兰——作品选】


永远的爱
文/郑玉兰(河南)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要到了,每到这个时候,我的思绪就像窗外的柳絮一样,上下翻飞,不由得又想起了我的母亲。
母亲离开我已经十一个年头了,但我觉得她从未走远,每每想起,如在眼前。

母亲的一生很平凡,没有大起大落 ,也没给我们留下什么财富,但却用一件件很寻常的小事诠释了什么叫善良和博爱,它就像永不枯竭的江河水一样让我享用一生,并源源不断发扬传承,赐福一代又一代。
在抗美援朝时期,年轻的母亲在村里任妇女队长,她带领村里的大闺女、小媳妇走家串户,发动群众把萝卜、白菜晒成干菜,捐赠给前线的战士。每当任务下达后,母亲总是带领大家提前超额完成区政府下达的任务,常常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
母亲一生共养育了我们姐弟五人。父亲从1953年到1968年在县委组织部任职,由于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家里,当时在农村居住的我们,是母亲一人挣工分维持全家生活的。不管多么困难,母亲从不开口向亲戚朋友求接济。生产队里最重、最累的活儿母亲都是抢着干,因为那样挣的工分会高点。母亲身高不足一米六,却能挑起一百多斤的担子健步如飞。但我知道,她是憋着一口气在干的。有一次,我看到母亲累得不行,十六岁的我想替母亲分担一下,尝试着去挑,但把担子放到肩上根本直不起腰来,更别说走路了。我真是恨自己,看着母亲吃苦受累我却无能为力。

在那个特殊时期,父亲被打成了“走资派”,批斗“架飞机”是常有的事。有一天,一向注意仪表的父亲,“三七开”分头被母亲用剃刀剃了个精光,为的是父亲不再受揪发之痛。她边剃头边说:别怕,就是让你来家当农民也行,我替你担水、挑粪,扫大街,决不会让你受半点委屈…… 总算云开雾散,记得父亲最关键的人事档案被弄丢了,致使待遇因缺乏证据而少了一个级别,工资也少了许多。当时父亲的几个老同事因同样问题,都多次到新乡地区上访,终给落实。母亲知道后,就说:你是共产党的干部,咱不能再去告共产党……

我1972年参加工作后,基本一个月回家一次。可能是母女连心,每次快要回家时,在田里干活的母亲都会不时地打量公路上骑车的女孩。春、秋和冬季我常戴一副红色尼龙手套,母亲大老远就能看到戴红色手套的我,隔着好远喊“兰,回来了,妈回家给你做饭吃”,想起来那时的我是多么地幸福……
那段时间,我们一家挤在老院的三间烂土坯房内,夏天漏雨,冬天漏风。母亲暗下决心,要盖新房。当申请的宅基地获批后,母亲一天没停,就开始动工了,土自己拉,土坯自己脱,灰自己洇,瓦是买别人家拆房留下的,唯有房顶用的芦席子是请中后村的一个年轻师傅编的。就这样终于在1978年春节前,相继盖成了两座像样的砖坯房,改善了全家的居住条件。
母亲是坚强的,她能吃下人间最苦的苦,但她又是柔软的,她的悲悯情怀让她养成了助人为乐的习惯。记得1975年春的一天,我下班回家被吓了一跳,屋里多出了四个操外地口音的女人,其中一个女人精神萎靡不振。仔细一问,才知道她们是山东徐州人,来我家讨饭时,有个女人因感冒发烧不能走路,母亲怕她们走失,就收留她们在我家住了四天。母亲把小柴房腾出地方,铺上厚厚的麦秸,拿出家里的几床被子,给感冒发烧的女人买药煨汤,精心伺候,还拿出家里极少的白面给她们做面条。母亲的善良使她们非常感动,临走之前她们齐刷刷的跪在地上给母亲磕头致谢。

85年冬母亲到县城居住,尽管我家经济也不宽裕,但她给不认识的路人买过车票,上街买菜,遇到没钱买油、买菜的大娘,她会毫不犹豫掏出钱来,遇到路边讨要者,她总是伸手相助。在母亲病重的那几年,在医院做透析,也不忘把自己的饭菜分给病友吃。
我家院里种了一棵石榴树,每年都要摘下近200个玛瑙般的红石榴,但母亲都会挑出最好的送给家属院的各家各户,我们全家则吃最烂或最小的 。每当弟弟们和孙辈埋怨她把大石榴都送人时,母亲就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一脸的歉意,身子靠着门板低下头一言不发,但第二年她依然如故,留给我们解馋的永远是又小又烂的。
母亲含辛茹苦,把柔柔的爱意握在手心,如春蚕吐丝,耗尽心力。而人生终有一别,当离别的刹那,痛,永驻心底。“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到了尽孝时却再也不能的痛,是彻骨,是揪心,是遗憾,是悔恨。
夜已深沉,思念亦浓,丝丝缕缕,永不停息。那是我对母亲永远的爱,永远的怀念……


1.七绝 薄酒轻斟谁与共
文/郑玉兰(河南)
春寒料峭夜清幽,独抱悲怀泪湿眸。
薄酒轻斟谁与共?香台纸箔祭先酬。
2.破阵子 清明祭(晏殊体)
文/郑玉兰(河南)
冷雨敲窗花泣,悲风卷帐衾寒。
杜宇哀鸣肠刺剑,孤影难言泪又潺。念思似水漫。
父母音容宛在,严慈教诲承欢。
大爱殷殷昭日月,惠泽盈盈载墨翰。睿承家训安。
3.浪淘沙令 清明祭双亲 (李煜体)
文/郑玉兰(河南)
提笔泪如泷,凄雨悲风。
春寒夜半望苍穹。儿喊双亲肠寸断,泪水蒙蒙。
一世两空空,音信何通。
人间天上怎相逢。焚纸成烟垂祭幕,跪寄飞鸿。

4.望江南 春夜(苏轼体依龙谱)
文/郑玉兰(河南)
轻风拂,静夜月如钩。柳眼梅腮花语叩,窗扉紫燕玉声悠。烛耀醉红楼。
惊梦远,陌上染香幽。信步赏春曾挽手,吟诗赐对结鸾畴。粉蕊落丹丘。
5.接贤宾 桃花情(毛文锡体)
文/郑玉兰(河南)
如仙款款泻春光。引蜂蝶穿翔。
桃花琼蕊斗艳,朵朵芬芳。
百娇千媚多婀娜,佳人两袖添香。
饰珮罗裙争烂漫,含羞半掩云裳。
喜东君,邀细雨,写万古词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