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湛江海湾的植物群落——红树林
作者:李上池
湛江,位于祖国大陆的最南端,风光旖旎。红树林,分布于湛江绵延辽阔的海湾,把湛江点缀得格外美丽,展示着湛江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湛江红树林跨徐闻、雷州、遂溪、廉江四县(市)及麻章、坡头、霞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区,面积7200余公顷,约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33%,广东省红树林总面积79%,是我国红树林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红树林,很奇特的植物,她生长在海边,即使咸水终年浸泡也毫不改色,枝繁叶茂,四季常绿。红树林密密麻麻地矗立在海上,海风吹拂,她尽情地摇曳,婀娜多姿,格外迷人。
潮起潮落,红树林若隐若现。涨潮了,海水涌向海边,红树林被淹没,成为“海底森林”;退潮时,红树林露出水面,像漫无边际的“陆地森林”。
红树林富含单宁酸,尤以树皮里的含量最高,单宁酸遇空气便呈现为红色,这是红树林名称的由来。
红树林为胎生植物。为应对海上的风吹浪打,她们各显神通,有各种各样的支柱根钻入海底,角果木的根膝状,秋茄板状根,红海榄的支撑根一条条的,木果楝蛇形根。
红树有奇特的泌盐现象,她能把多余的盐分从树皮里分泌出去,从而减弱树身的盐分,保持红树的健康生长。
有红树林的地方,生物就呈现出多样性。成群结队的鸟儿在红树林间游玩嘻戏,一会儿在海边啄食,一会儿又箭一般地直冲云霄;弹涂鱼象离弦之箭在红树林穿梭;数不清的蟹、贝,在密不透风的红树林带慢条斯理地爬行,从容不迫,好一派美丽的大自然景观。
红树林有“消浪先锋”“海岸卫士”的美名,也是“捕碳能手”。湛江红树林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生态系统之一,它在净化海水、涵养水源、防风、调节气候、保护海岸、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红树林默默地守护和滋养着万千生灵,湛江人民亲切地称她为“泥夹万”(方言,意思是“滩涂上的银行”)。
湛江红树林保护区内有红海榄、木榄、秋茄、桐花树、白骨壤等树种,贝类有38科130种,鱼类有60科139种,鸟类达306种,斑尾塍鹬、池鹭、大滨鹬、苍鹭、勺嘴鹬、小白鹭、大滨鹬、小青脚鹬、环颈鸻、反嘴鹬、黑脸琵鹭、金眶鸻、灰斑鸻、黑尾塍鹬、黑嘴鸥,都是湛江人民熟悉的朋友。
湛江,四季如春,辽阔的海湾是候鸟觅食、越冬、栖息、繁殖的理想之地,又是候鸟迁徙的停留站。红树林保护区内除了众多的鸥形目、雀形目等留鸟外,每年秋冬季,数十万只候鸟从日本、西伯利亚或中国北方飞往澳大利亚,在湛江红树林保护区停歇、繁衍生息,这里成了全球九大候鸟迁徒路线之一的中点站。
红树林间听鸟鸣、捉螃蟹、捡螺贝、观海浪、听涛声,别有一番情趣;滔滔巨浪拍打红树林,轰隆隆,溅起的浪花白如雪,那淡淡的海味,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湛江红树林保护区,是多功能、多效益、国际知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际重要湿地、全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示范单位、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是中国沿海防护林建设体系和湿地保护工程的重要区域。2005年,湛江红树林保护区被确定为国家级野生动物﹙鸟类﹚疫源疫病监测站、国家级沿海防护林监测站; 2019年,保护区被广东省林业厅批准为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
阳光映照下的大海、沙滩、红树林,五光十色,海风裹挟的红树林特有的甜涩味,扑面而来,令人倍感快乐和幸福。
李上池,广东省湛江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华作家网人才库优秀作家人才。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作品常见于国家、省、市级刊物、网站,文集正在出版。作者多次参加全国乃至全球的作品征集竞赛活动,获得几十次奖励。2014年,在全国“聚焦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名诗词、名故事、名折子戏”评价征集活动中,同时获得一等奖和三个三等奖;2018年,全球妈祖文化征文大赛,获优秀奖。作者的作品语言清新流畅、生动活泼、朴实感人、遣词用句准确,表现出对汉字文化的坚守,为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深受人们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