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福桥
文/黄春祥
一座仅六十余米的小桥
长度超过几个朝代
青田人的福份
远不止二米宽:
有桥就有路
有路就能通天
万福桥究竟给青田人带来多少福
没人说得清
正如桥下究竟流过多少溪水
同样没人说得清一样
一个偶然机缘
我的脚踏上了桥上的青石板
与古人脚印碰撞的瞬间
我的心一阵震颤
正空赏析:
"诗歌是精神的呼吸",小诗由桥的外在面积切入,引出诗人的心灵思考。这首诗更多的呈现是对生命的感悟和理性智慧的光芒闪耀。如两个"没人说得清一样",是诗人当下触景生"思"的问题所在,明知无解,还幽幽地问古人,问今人,问历史,问自己,最后仍茫然不解。但诗人的忧思在自问的过程中得到释缓。小诗以"与古人脚印碰撞的瞬间我的心一阵震颤"结束,这样的结尾对于不善诗思的人会觉得矫情。但若细细思量,会佩服作者的多思与敏锐。为什么心一阵震颤,我与古人脚印碰撞是精神触须碰撞的现实,此刻,敏感的心灵瞬间联想到自我,今人也会成古人,对世间的无限眷恋,对鲜活生命的眷恋,终要放弃,怎不为之震颤呢?!
深圳北站
文/甘万军
到过深圳北站的人
如果心细一点就会发现
这里的高铁在低处
而地铁在高处
这高高低低的安排
反正高低我是看不懂了
但我想
如果把这北站的地铁
比做底层的百姓
把这北站的高铁
比做高高在上的官员
那么
这座城市就有了它的高明之处
正空赏析:在我有限的记忆里,方位之美最成功的诗歌是卞之琳的《断章》:"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这首诗以交通线路的高低切入,如绕口令一般反复比较,最后指向人心向背,以小见大,很有意义。诗人想说的是高高在上的官员,甘当公仆,将底层百姓视若父母,举在头顶,才是高明的思想方位取舍。战国思想家荀子曾说:"民是水,官是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已说明百姓之重,所以诗人写:如果把这北站的地铁/比做底层的百姓/把这北站的高铁/比做高高在上的官员/那么/这座城市就有了它的高明之处"。高举百姓,赢得人心,当然高明!诗人以贴近生活的题材,平实的口语,道出官民关系的重要性,应当引起关注。
天国的舞蹈
文/点滴素练
夜色 沿着华灯跌下
跌成舞蹈
潇洒四面来风
来自天国的种子
蓬勃灵动 若行云流水
沉闷讨生活的人们
肢体自信在呼喊
太极风 舞着扇面
游步阴阳鱼的形状
像生活的两片花开
我读到海潮涨
陆地敞开了堤防
月光曲在指挥广场
丢了天,却醉了一篮星星
正空赏析:此诗让我仿佛坠入唐宋时期,想起那批诗风豪放的诗人。小诗空间视野广阔无比,从天空到大地无所不及。乍看有高蹈虚浮之感,实则深刻了解生活底层人的现状,真实地呈现了劳苦大众乐观的生存方式。诗人将沉迷狂舞者,称为"来自天国的种子",深有同感。甩掉庸俗的日常琐碎,随着月光曲尽情舞蹈,尽展风姿,如鸟儿一样自由驰骋,与天相接。那舞姿流畅,充满生命的活力,正是"蓬勃灵动 若行云流水"。诗人将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喻成"生活的两片花开",正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的两朵花,惟妙惟肖。潮水样的人群,如浪一般恣意歌舞,并沉醉其中,这一切触动了诗人,他深情地说:"我读到海潮涨/陆地敞开了堤防/月光曲在指挥广场/丢了天/却醉了一篮星星"。
晨啼
文/黄春祥
还在黑暗中
鸟就在啼
鸟一定看见
黑暗中光的汹涌
它啼一声
黑暗就消失一分
啼一声
黑暗就退却一步
众多的鸟
持续不断地啼
黑暗就大片消失、退却
噩梦无所依托
遂纷纷崩溃
晨鸟是黑暗中的英雄
每一声清脆的鸣啼
都是射向黑暗的一颗
致命的弹头
正空赏析:黄春祥诸多作品中象征性诗歌并不多,此篇是首很有力量感的象征主义作品。诗人用"鸟"的物象歌颂一种不屈的精神,从头至尾充满着二者对峙,写的铿锵有力。前面釆取递进的方式呈现鸟鸣持之以恒啼叫的力量,与之相反的是黑暗的不断退却与消失。鸟鸣与黑暗的对抗、争夺与战领,让诗歌充满强烈的诗性张力。最后的"每一声清脆的鸣啼/都是射向黑暗的一颗/致命的弹头",仿佛前面积蓄的所有力量最后的迸发,子弹直接击中读者心脏!令人为之一震。
桃之夭夭
文/点滴素练
一帘旗袍
走出了桃花的缤纷
桃花伞下大观园
遮挡时光小憩后的烟雨
春风翻过老墙
把墙体的裂缝弥补
那斑驳的印痕
让一朵花擦试光芒
猫步缓缓穿越
茶马古道的心酸
古老的毛笔
绘出了一一
叠帘烟雨起朦胧
一川罨画绣徘徊
苔藓抽丝
白岩石的默念
江南岸
又渡桃雨 敲门……
敲门,惊鸿桃色回音
正空赏析:这首诗的诗性语言太美,旗袍的缓缓猫步太美。美的事物总是让人无法免疫。最绝的是第二段:春风翻过老墙/把墙体的裂缝弥补/那斑驳的印痕/让一朵花擦试光芒。诗人的俏皮与细膩一览无余,拟人化的物象随手抓取,唯妙唯肖,且将个体的心灵意志灌注描写对象,赋予万物思考的能力,外化诗人的心灵曲径,所以"古道心酸、罨画徘徊、白岩石默念……"。春风过墙,大众化的描写,精釆的是春风过墙的目的:弥补裂缝。我们由此推想,春风一吹,藤蔓、苔藓、细草膨胀地疯长,花朵让斑驳增光,裂缝完全愈合。而最后的桃雨敲门,也颇有意韵,让人沉浸绵廷诗意的画面里,有余味,耐品茗。
桃之夭夭
文/雨莲
那一年
我站在高高的山岗
远望渐去的你
怅然写满心底
三月的风
吹绿了山林
吹醒了今宵的梦
闪现恍如昨日
许你再来
速速来
四月的遥远会催生我的焦虑
早已刻下了你的样子
明艳的脸颊 粉红的天使
美得无法抗拒
愿把江山赠与你
而我
只愿溶化在你的火焰里
正空赏析:这是一位情绪高涨的诗人,写了很多,情感真挚饱满,令人感动。这首饱含青春气息的情感小诗,那么火热而明亮,让人联想到生命和爱情的美好。"许你再来/
速速来/四月的遥远会催生我的焦虑",直抒胸臆的口语,将焦灼而迫切的思念描述的栩栩如生。结尾的"愿把江山赠与你/而我/只愿溶化在你的火焰里",又将爱情之火助燃的一发不可收拾,读来真切动人。不得不说诗人的诗写有散文化倾向,然后诗性语言的打磨不够,小诗感情十足,技巧稍欠。

窗外的风,在吹
文/花祥晨
窗外的风,在吹
就像田地里的老农
风不知疲倦的,一直在吹
没有休息日
也无所谓的法定节假日
只能在不停地辛勤
用生命解释忙碌
窗外的风,一直在吹
如果你仔细听
肯定会告诉我不是一个
有无数的,正在从大变小
也有无数的,正在从小变大
或许在某一天,许多都变为无
就像田地里的老农
正空赏析:这首小诗的题目很有艺术性,短短几个字,将诗写主体、动态、及方位交待的精准无误一目了然。全诗分为两段,第一段将风喻为老农,赞美风勤劳的品质。用"休息日,节假日"等日常用语入诗,读起来更加亲切可信,理解起来毫无障碍。第二段直接以主观意识为主导,从音声切入,描述风的大小变化,然后转向老农,形成完整的闭环式写作。最后出现的"无",既接近老子的无为思想,又同佛教的"空无"相似,阐明了诗人对生命及万物终极走向的清醒认识。全诗以贴近生活的口语诠释生命变化的深刻道理,如同禅思,令人深思而省悟。
白月亮
文/张成良
月亮走,我也走
秋风,剥离出我的影子
坐在石头上,坐在夜幕的空楼里
一点星火燃烧了自己
白色的烟蒂
在手指的顶端开出一朵浪花
山谷下的绳索,逃离了爱情的魔掌
鱼儿在沙滩上
寻问一朵桃花的归途
月亮不走,我也不走
孤独像一棵树。站在闪电里
垫起脚尖
关上一扇虚掩的门
正空赏析:这是一首比较隐晦的隐喻诗,"白月亮"可以暗指的对象很多,可以是朋友、女人、思念、爱情等等。从诗歌提供的信息,更多的是曾经纠缠过的一段情。一二两段,我们一起走过,但现实的秋风将我剥离,短暂的激情只燃烧了自己,一朵爱的浪花瞬间消失,有人独自逃离爱情。三四两段,爱情死于风沙,如鱼死在沙滩。孤独的我站成一棵树,关上了爱情虚掩的门。诗人用娴熟的诗性语言诠释了一个短暂的爱恋,善于用细节刻画人物的举止姿态,呈现情感的走向。用物象替代人物,避免主体渲泄的低级表达,特别高妙。"白月亮"最终成为一个回忆里的念想,时时萦绕在诗人孤独的夜色里。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好诗的多义性决定的,所以"白月亮"有更多的解读,你理解的是什么呢?
落入三月的句子
文/胡有琪
有的 是心甘情愿
也有的是误入春天
它们都只有一个结局 在春天化蝶
为人间美丽而飞
一本古板的书
先是一个字心动
接着 一本书就疯了 所有的情节都疯拥而出
让那些句子惊讶的是
那么生僻的句子都吐出舌头 含苞 绽放
都在头上举一朵花 自己推销自己
那些句子把三月喂得心满意足
直是打嗝
三月就醉了
一抬脚走的全是花步
正空赏析:这是首类似以诗写诗的诗。第一段用拟人的手法将"三月的句子"主体化,他们有意无意地落入繁花似锦的春天,化蝶,为人间美丽而翩翩起舞。开局唯美,且想象力丰富奇幻。第二段写古典书藉中"三月"的文章,用一个"疯"字概括书中美景,特别过瘾。显示出诗人深厚的炼字之功。"蜂拥而出"的成语被作者变形,谐音,但衔接自然,呼应前面的铺垫"疯″,不膈应,让人易于接受。诗人笔下的"句子"亦人亦花,有动作,有形象,有意图,活灵活现,玲珑可爱。结句"三月就醉了 /一抬脚走的全是花步",很有嚼头。拟人的三月,喝饱了句子,醉了,还走花步。此花可做"花朵"之解,也可当舞台戏剧步伐之解,将三月的繁花之景醉进读者之心,特妙。小诗富有表现力的表达与奇异灵动的想象,给读来带来新奇而独特的阅读体验,值得赞赏。
路口
文/过福堂
通往故土的路
有几个岔口
除了是路,它还是树枝
伸向生命的远方
等在路口处
剪枝的时间是一个分号
分叉的目光,布满你的日子
世界飘下来,就一片叶脉
落成了我的扉页
在故土的路口处
有种感觉,那翘首的飞檐
也许是,从远方伸过来的树枝
正空赏析:
这是一首情感深沉的小诗,表面写故土,实际上是抒情。由物象引发自我生命的思考与体验,并用真切的心理感受诠释主题。"剪枝的时间是一个分号",分号,是整体中短暂的分隔。用在句中,可理解成暂时的分离,情感的纽带一直连贯,所以"分叉的目光布满你的日子",你成为我生活的所有内容,而世界只是一片扉页,你才是生命之书的主题。整体看文本结构形成首尾呼应的布局,开头是路与树枝,通远方。结尾飞檐是远方的树枝。由路到远方再到树枝正好是完整的闭环,其实人生就是一个轮回的过程。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并融入自我感性的情感驱动,准确地表达了对亲人和故土的情感认知,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在雨中》
文/张义
刺眼的闪电,震耳的雷鸣
一场大雨来临
一把伞,挡住云雨
只听见雨声淅淅
满目的雨雾,雨柱
摇曳的伞,行走的我
那些地里犮芽的种子
逢一场久违的雨,酣畅淋漓
蚂蚁躲进了洞穴
乌黑的躯体像从不淋浴
只有小溪沟的鱼儿
游得欢畅,不时抢着小滩
老屋的檐口开始涨潮
哗啦啦的雨水下个不停
大腹便便的蜘蛛不再晒网
攀附在燕巢周围
被"叽叽喳喳"的小燕子羞落
只有父亲笑了
这场雨,他等了很久
他得趁着雨,把所有的田犁成一面镜子
在雨中,走向希望的田野
正空赏析:这是个常写的诗题,写出新意不容易。这首诗的物象并无新奇,依然是雨中常见之景,但诗人极细致灵巧的描写特别打动人心,"细节决定成败"是写作颠扑不破的真理。全诗分为五段,第一第二段写雨落之景,并无创新。第三四两段镜头转向动物,写的十分精彩。诗人将蚂蚁,鱼儿,蜘蛛,燕子们的动作神态描写的活灵活现,是一幅立体的《雨中乐园》,令人印象深刻。同时,物象的刻画折射出诗人对期盼已久的雨的来临充满了无比欣喜,甚至可以窥探到作者内心手足舞蹈的开怀之举。最后结尾落实到人,很现实,特别接地气、抓人心。父亲代表天下所有的农人,他们对土地的热爱与指盼最为迫切,极易引起共鸣。值得提醒的是,最后一句散文式的句子直接删了,会更好。
当猫老了
文/江南山民
儿时的我
看到猫老了
被大人们用旧篮子柩了
挂树上
那时只晓得
猫真好!老夜里把在木楼上
啃洋铁瓶
偷炒熟的山芋角、蚕豆、花生的
老鼠捉到
现在才晓得
一好当两好
舍不得猫的大人生怕猫老了
被糟贱
正空赏析:江南山民的诗大多来自生活日常,比喻此诗,在江南山乡小镇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高高的树杈上挂着用红布盖着的破篮子,里面柩着猫尸。也有的直接用红绢将猫脖子吊在树上,那时看到问父母为什么,大人总是说猫是先生,不许动它,死了都要尊敬。"猫真好/老夜里把在木楼上/啃洋铁瓶/偷炒熟的山芋角/蚕豆/花生的老鼠捉到"。这是我们童年时代有过的经历,每年春节过后,没吃完的年货收在洋铁瓶里,藏在木格楼。一到夜里发出窸窸索索的啃噬声。江南山民的这首诗给我们带来美好的回忆,感到特别亲切,仿佛与久违的乡音乡情重逢。而小诗的真正亮点是通过习以为常的事物,反映华厦大地知恩图报的民风民俗,这种跨物种跨人类的优良品质,甚至可以上升到万物皆含佛性的宗教层面。诗歌虽小,但蕴涵着深邃的人生哲理,不可小觑。

《如是诗刊》群外投稿信箱:
939962214@qq.com
本《如是诗刊》以质发稿,不收费,亦无稿费。投稿即视为同意本规定。

名誉顾问:非 马(美国) 陈铭华(美国) 厉 雄(西班牙)
顾问:刘国芳 释学辉
总编:黄春祥
副总编:甘万军 也牛
诗评师:正空 同题诗主持:白水
编辑部主任:花祥晨 编辑部副主任:温小抚 汪全辉
编辑:米粒、草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