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闻道得乐,法喜如盈 763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道,地道,人道,超脱之君,乐在道中。人与道结合便生发道心,循道而为天下正务便是事业。我们一生的事业是帮助别人成就共同的目标,达则兼济天下,即成己达人!在帮助他人完成事业时,自己同时成功,如西汉张良,三国孔明等等,以智扶君道行天下,既是人道之行,也是天道之行。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问世间乐为何物?唯有道者明知!有人说幸福来了就会快乐,有人说快乐来了就会幸福,难道仅仅是一种情绪感受吗?不可否认,幸福和快乐,都会在精神满足时产生愉悦。幸福带来的喜悦,是在奉献与博爱之中,所体验到人生的精神层面的价值和意义,只要“奉献和博爱”恒久地持续下去,幸福就会为快乐甘做活水源头,且无穷无尽,不会枯竭。人都追求恒久快乐,但有些快乐是相对的,是短暂的。快乐的数量,快乐的质量,快乐的深浅,来源于特定事件的多少、远近、大小。同时,多数的快乐也随着事件的消失而消失。从这个层面上讲,我们更应该追求幸福的恒久,而不要短暂的快乐。

幸福快乐乃人生共求,痛苦坎坷乃人生共厌。也许,有人言快乐是短暂的幸福,幸福是长久的快乐。但喜悦又是什么?有人将真正的“快乐”定位于不喜不悲之状,这是一种超然的极乐,我赞同这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超自然观点。其实,宇宙之大,天地万象,无所不包。宇宙之律,循环往复,依道而行。古人常言安贫乐道,其中的“乐道”就是“乐”就在“道”中,而这里的“乐”就是法喜充满时的喜悦。
《易》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人乃宇宙精气化生而成,道法自然乃是人之本能天性。《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最大乐源来自于闻道之乐,眼为心之窗,言为心之声。我们大都通过眼睛观察世界,通过语言表达思想,这些都要符合大道之律。合道之人才能淡然恒乐,因为事物的内理非常透彻,循规而行就是道者的必然。与人交往,言行姿态都可能在传递一种思想信息。人与人之间的灵魂互动,无欲无求后的灵魂满足,才是精神喜悦的力量所在。

《道德经》曰:“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王道之行,以民为本,由之可见,顺应民心,听从民意,服务人民,才是王道政治首选,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快乐源泉。只要崇尚自然之道,掌控全局之道,无论形势变化万千,我们都在道中。所以人道行事的最佳方式,不是自我陶醉,而是帮助他人完成正义的理想目标。事业成功最快的方式不是埋头苦干。而是在交流,交换,交往,交易中,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为我所用。这也需要宽阔的胸襟与别人共享本有的资源。在交流中获得别人信息的同时,与君子交,与小人交,坦诚有度。成就别人,我们也就具有了顺水推舟的勇气,具有了扶上马且送一程的雅量。

《尚书》曰:“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世界之妙,无奇不有,悖道而行,险象环生。人要么用智慧建立一个世界,要么用聪明去适应一个世界。大多凡辈皆“陪别人一起成长”,为他人“作嫁衣裳”,无可奈何去适应“别人的世界”,因为我们不具备孔明、张良之类人的道眼法睛。老子曾言“势成之”,什么是势?势即是外部环境。也是我们的意志方向,我们的目标必须通过外部条件,合和于内心意志方能实现。更是孟子所言的“天时地利人和”,但实现目标一定需要道义支持,因为一次不道义的交易,带来的可能是终生无以复加的失败。
人生之路,莫过于悟道而行,轻松自在,而不逾矩。对于幸福和快乐,我想到了一个宗教名称即:法喜充满。法喜充满是人在闻法乐道中,自然而然的一种内心反应。当一个人理解宇宙人生的真谛所在,活则清透,死则无惧。这是一种来自天地间的充满身心的喜悦与浩然正气,源源不竭,享之不尽。故尔,由道心生出的喜悦,是一般快乐所难以比拟与具言其容的,因为快乐之道也是大“道”所有,然而道在何处?道就在我们恒乐无极的方寸之中。


总编简介:
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大学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佛学、国际关系学及战略学业余研究与爱好者,志愿与天下有识同仁鼎力助推华夏文明回归世界历史中的本尊正位,共推民族文化重立大国自信与自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贡献毕生之力。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23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