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营头一个枪走火
——《戎马红河》组诗之5
陈正才

熄灯哨将几大老班长与油灯烛火一起
按进黑暗,他们一大晚上的神侃却还在发酵
越狱犯人躲进空坟,半夜出来摸哨……
山下槟榔寨特工到电影场边抓人……
特工把河口农场职工装进麻袋拖过南溪河……
特工武艺高强神出鬼没一招毙命……
无名高地爬满了活灵活现的诡异惊惶

今夜新兵站哨。高地四周夜鸟不鸣
树木无声,星月无光,死亡般阒静
新兵无法中止对老兵们话题的文学想象
平静往往是危险的先兆!身旁的
每一帧暗影,都潜伏着紧张!紧张!紧张!
新兵不会躲在墙角或战壕里哆嗦
但他担心对方特工一旦突然抵近
自己来不及开枪报警
因此他手扣扳机,随时准备开火

黑夜擦着新兵的肩膀喁喁蜗行
他想起副教导员的一再叮嘱“不要上膛”
然而情况就在刹那,如何保证瞬间枪响?
可否试试子弹上膛而保险半开?
开保险比上膛省时间呀
于是新兵坐到战壕边的石凳子上
将折叠式铁托冲锋枪卸下弹夹
关上保险,再扒开一半
他祈愿实验成功,双手颤栗,心情激动
犹如沉浸于文学作品里醉人的爱情
他忘记了枪膛里已有一颗子弹
一扣扳机:砰!!!
子弹从耳边飞出。一声枪响
将新兵刚刚饱满的十八岁,射穿一个焦煳的弹洞
副教导员闻声而来,电筒照清情况
又笑又气骂一声:不听话的兵不是好兵!
第二天,营部书记电话报告团部
我营营部通信班战士,昨夜站哨一发走火……

时隔四十年,新兵用一首诗
录下这段轶事。不为了讴歌神圣,怨怼年轻
也不假以浪漫抹平刻骨铭心的羞愧
只为了记载生命承载的那段风云
咀嚼岁月的生涩青涩与苦涩
新兵吮吸出一丝橄榄般的回甜
青春啊,坚毅而又稚嫩,赤诚而又忧怅
却总是以诗一般的余香,长久地长久地
濡湿我们日渐干涸的,心
2020.3.23

【梁蜀生点评】
一个好奇的念头在心中萌动,萌动的结果是子弹溜出了枪膛。从此,这个新兵开始长大,因为他终于听到了自己的枪响。当年轻的生命与枪弹调情,那子弹便有了荷尔蒙的冲撞。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没有走过火的枪难说就是好枪。只是老枪不再走火,因为没有了子弾也看不准方向。
作者介绍:
陈正才:男,原籍重庆巴县,生于贵州习水。1977年参加工作。1979年3月初入伍,历任战士报道员,边防团、军分区、省军区宣传干事,《边防文学》编辑,省军区宣传处副处长,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市人武部政委、市委常委等职。上校军衔。2004年转业,曾任厅办公室副主任,厅宣传中心主任兼省林业文联主席、《云南林业》杂志主编、《中国绿色时报》云南记者站站长等职。现退休。有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文学评论等作品散见报刊。有作品获奖、受到评论、收入选集。出版诗歌集《攀枝花红,黄桷树绿》。云南省第七届文联委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首届边防军事文学奖评委。入选《中国当代青年作家名典》《中国新时代诗人大辞典》。
〇编辑:艾宗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