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不去的故乡
吴自雨
和故乡的村庄这一别,不知不觉已经过了四十年。学生时代放假还会回到村庄,这些年连村庄也难得回了。
想起小的时候,一到庄上,和许多小伙伴玩在一起,甭提多热闹。从庄东头玩到庄西头,一路吵吵嚷嚷,喊喊闹闹。大人也不管,管也管不了。我们捉迷藏,滚铁环,打棱。夏天来了逮鱼捉虾,粘知了,捕蝴蝶,顺手摘些瓜果解渴。那一路欢声笑语,让整个村庄知道,什么叫幸福,什么叫知足,什么叫温暖。现在想想也是的,我们庄一直风平浪静,从来也没有出过恶意的杀人放火。倒是有一些礼仪风尚,在日常生活中暗暗传承。
后来,我们就长大了。有的从了商,在外地扎根,难得回庄一次。有的在外求学,上班,也不常回来。有的因为家庭原因散落天涯,更是相见日稀。有一首歌唱道,走着走着就散了。这是唱给爱人的,可献给这些儿时的伙伴,也一点不为过。这歌带着无限感伤,直入灵魂,让人久久难忘。关于原乡的文章很多,情感也都一样,那就是割不断理还乱的乡愁。是啊,无忧无虑,不知世事的日子,总让人在沧海桑田后无限留连,情不自禁地想起。
一晃,就在城市里成家生子,离老家就越来越远,一年也难得回去一次,即使是逢年过节,也不一定会回去。和许多在外打拚的游子一样,记忆中的村庄已经更多地放在心里,可一回到现实,总被许多红尘中事牵绊着,连回老家一趟都没有那么简单。尤其是人到中年的我们,在人海中沉浮,说成功有一点,说失败有一些。怎么样回老家,以什么面目回老家,成了一种情结。不象老人,总想着祭祖;孩童,会想着下乡玩耍。对于我们这些中年人来说,上有老,下有小,即使手头宽裕一些,可家庭内外的许多原因,已经让下乡成了家庭生活中需要好好琢磨的事情。遇上红白喜事,下乡才成为一种可能。
现在遇到一些烦心事恼火事的时候,会有回庄上和乡亲们在一起的想法。有的时候甚至想回庄上生活。可慢慢地知道了,村庄已经回不去了。即使老屋还在,土地还在,可在外漂泊几十年,乡亲们能接受么。当年贺知章诗里写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是啊,在外几十年,一下子就想回老家,对老家的乡亲们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意外。他们已经习惯于在生活中间或谈到我们这些在外漂泊的游子,一旦真回到乡人身边,不但是自己难以接受,乡亲们在情感上也很难接受。那家乡的一草一木,早已有了自己的根系和传承。乡亲们眼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早已有了自己的根系和传承。一旦解甲归田,对乡亲们来讲,那是失败者的回归,而不是衣锦还乡的重大新闻。更何况,这才人到中年,又不是回乡养老,完全是行不通的。
回不去的是故乡,在心头萦绕的也是故乡。在外的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对家乡的牵挂和帮扶,让曾经的家园更加富足美好,为将来或许成真的回归铺路架桥。不管身在何方,让家谱里的繁衍生息继续,才是那方水土没有白养我们的欣慰。至于让家乡脸上有光,声名远扬,那更是游子孜孜不倦,终身追求的目标。
2023.3.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