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人玫瑰手余香
——五才女十美文欣赏
文 /刘畅

一,依凝(孙艳波)篇
1,点评依凝(孙艳波)散文《岁月留痕》2021.5.2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在4月23日第26个世界读书日之际,依凝老师结合自己30多年来读书和创作实际,畅谈了自己的心得,对读书的作用,作出了很好的诠释,也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掌握知识,可提升人类的精神文明,也只有掌握知识,才能更好地推动物质文明。知识从哪里来?来自实践,也来自书本。从实践中得到的经验教训,可总结为文字。而这些书面的东西,又进一步指导实践,二者相辅相成。因此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读书可改变人的精神面貌,增强自信心,焕发活力。既能改变人的内心,还能改变人的容颜,这就是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有幸于2018年在西藏采风时认识孙艳波(依凝)老师,被她的优雅气质所吸引。能与这样一位出版专著12部,发表作品千余篇(首),获奖80余次的气质美才女相识,深感庆幸。可以说,她本人的经历和成就,就是一个鲜活生动的事例。她的这篇《岁月留痕》,就是她对这一命题的感悟和总结。从而也给了我们深刻启示,并从中获取了前行的动力。
2,点评依凝(孙艳波)《诗歌十首》2021.4.21
依凝老师是诗人,也是画家。她的画中有诗:朦胧、抽象、写意。同样,她的诗中也有画:有意境、有美感、有深情。当然,更有思想、有哲理。与一般通俗易懂的传统手法叙事类诗歌不同,依凝老师的诗属现代风格,境界深广,格局高远。值得静下心来,仔细研读,反复咀嚼,把握其思想脉络,领悟其精神内涵。
如这次精选的《一场梅香肆意的清欢》等十首,就保持了其固有特色。抒情、唯美、深奥,并善于运用比拟等修辞手法。文字成了小精灵,鲜活、灵动,跳跃。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心路历程,也拷问了自己的灵魂。同时,作者也激情似火:“我多想/让橙色的梦破土而出/用心潮澎湃的文字把夜色擦亮”。读了她的诗,不禁被感染、被感动,如梦如幻。在回味的同时,有清欢,也有惆怅;有启示,也有激励。
二,李婷篇
1,点评李婷散文《青云寺:远离红尘匿深山》2022.1.23
写游记类和情感类散文,是李婷老师的强项。可谓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她的两部散文集《圭江流韵》和《彭蠡流韵》,就足以显示其实力。如果要以其游记办一档电视系列专题片栏目,可叫《李婷带你走天涯》。我曾于2020年11月15日点评过她的《行走中的美丽》一文,可视为她此类作品中有代表性和浓缩性的一篇。她用脚步丈量神州大地,读者却有幸足不出户,跟着她看遍祖国大好河山。今读其新作《青云寺:远离红尘匿深山》,一阵熟悉的文风扑面而来,顿感亲切自然。
游记,游记,说到游,天天处处都有人游。说到记,却非人人可为,要记得好更不易。而李婷却轻车熟路,驾轻就熟。贵在不仅看热闹,还看门道;重在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李婷的游记是立体的,纵深的。她看到的,不仅是游客都能看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还穿越时空,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于是,面对历经550多年沧桑的山东淄川青云寺,李婷不仅走进了现实之门,也推开了历史之门。追寻了圆明等寺院高僧和蒲松龄等与寺有缘名士的足迹,探究了朝代风云变幻与寺院兴衰演变的关系。其实,后人看到的只是岁月的碎片,唯有院内600岁的苍松翠柏见证了这一切。
2,点评李婷散文《行走中的美丽》2020.11.15
从李婷老师的《行走中的美丽》一文中,可以看出,她在行万里路之前和同时,已读了万卷书,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艺术修养,深谙骈文赋体之妙。文中句式严谨,辞藻华丽;用词精炼,表达精当;一语中的,言简意赅。对每一处景点,往往仅用八个字,就写出了其丰富内涵和切身感受。
而景美,文美,人亦美。作者李婷亭亭玉立,笑容甜美,且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可见,上天对她格外眷顾。近些年,经辛勤打拼,夫妇事业有成,同时,相夫教子,爱子也留学海外。现在,她又在文坛上闯出一片天地,堪称人生赢家,令人大为羡慕。更令人羡慕的是,她用脚步丈量神州大地,文中所列全国几十个城市,均留下了她靓丽的身影。
她从秀山丽水中吸收仙气,
她从名胜古迹中获取灵感;
她从浩瀚艺海中寻宝拾贝,
她从大千世界中交友结缘。因而——
谈笑间,口吐莲花,忆如烟往事;
行文处,笔流情韵,著锦绣华章。
三,王小燕篇
1,点评王小燕散文《毫清河畔是我家》2020.11.20
王小燕老师的《亳清河畔是我家》,从1996年,2013年,2020年三个时间段,反映了家乡亳清河发生的巨大变化。使人不禁想起老舍笔下的《龙须沟》,也不禁想起主席的生态文明思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及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论断。
对于自然,一是要尊重自然,二是要改造自然。尊重自然,就是要尊重自然规律,维护原生态。改造自然,则是为了让自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诸如建国后大力兴修水利设施,兴建水库等等。对于河流,由于前些年上马了许多污染企业,而又没有把好排污关,致使一些原本清澈的河道,变成臭水沟。现在就是要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还人民群众一个生态优美的居住环境。
作者所处的毫清河,当初因河道排水不畅,平时又脏乱差,而成了臭水河,一遇洪水就泛滥成灾,这就需要进行综合治理。要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必须行动起来,才能使我们的天更蓝、水更清。亳清河的变迁,正是证明了美好生活及优良环境,是创造出来的,而不是等出来的。
2,点评王小燕游记《山水相恋小三峡》2020.7.20
峡是两山夹着的水道,当山恋上了水,便有了动人的故事。无论是长江三峡,还是黄河小三峡,历朝历代吸引了无数游人,也留下了无数诗文。南北朝郦道元的《三峡》,不到200字,便写出了长江三峡的壮美。身处黄河边的王小燕老师,对这条母亲河有着特殊的情感。她写的《山水相恋小三峡》,作为“全国第二届郦道元山水文学大赛”的参赛作品,以细腻的笔触,优美的语言,记录了她的小三峡之旅,展现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她别开生面,以独特的视角,独到的见解,着眼于山水“相恋”——“迎面的孤山,龙凤山,孟良山……它们把母亲河拥抱入怀,热恋着,相吻着……”山刚水柔,你缠我绕。“我”与山水深情对望,沉醉其间,读者的心也被深深吸引,如入仙境。
大自然鬼斧神工,大自然令人敬畏。面对水患,人类也有改造自然的智慧。大禹治水,开创了兴修水利的先河。到了现代,随着科技的发展,更有了人定胜天的勇气。高峡可出平湖,天堑可变通途。而玻璃吊桥,高空索道等游览黄河小三峡的人工设施,则带给了游客惊险刺激的体验。克服恐惧心理,就是对自己的挑战。
王小燕老师的此次小三峡之旅,不光用华丽的文字描绘了它的外在美,而且游踪与情感线并驾齐驱,以“相恋”为题眼,展开丰富想象,使山水有了灵气。同时,通过自己坐缆车,过吊桥,惊险与精彩并存,也得到了人生感悟。
四,飘飘花语(潘瑢)篇
1,点评飘飘花语(潘瑢)美文美摄《圆明园,刻在心里的痕》2021.10.25
感慨于作者的感慨,震撼于作者的震撼。对圆明园一般人似乎熟悉,又似乎不熟悉。说熟悉,是我们上学时,就在历史课上对此了解一些。说不熟悉,是因认识毕竟较肤浅、不直观、不深刻,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
飘飘花语老师是幸运的,她做了实地探访。她的文章图文并茂,通过边走边摄,且行且思,使读者的心潮随着她一道起伏。圆明园虽被英法联军烧毁,但湖面依然清澈,高雅的黑天鹅依然将此作为家园。圆明园现在仍保持当时被烧毁的样子,而当她看到原来的圆明园全景模型,则感受到强烈的震撼,体会到痛彻心扉的国耻。虽然残缺了仍透出一种美,但这种残缺美也是悲剧美。
圆明园的残垣断壁警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也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我们庆幸,中华民族已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越,积贫积弱、任人欺凌的年代早已一去又复返了。
2,点评飘飘花语(潘瑢)散文《兴隆出美女》2020.5.24
每个人都有故乡情结,即使这个故乡当初是贫困的、落后的,但在人们心中,依然是美的、是充满爱的。《美文杂谈》平台推出【故乡与记忆】这一同题征文,即是有创意和有意义的。主编飘飘花语老师的抒情散文《兴隆出美女》,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主题。开篇即美到极致:“这座水库似一颗珍珠,镶嵌在村之东。水面明如镜,倒映天光云影,霞染日落日升,一块巨大的油画布,任大自然挥洒倾情。”
这篇美文是作者童年的记忆,选取了三个场景:水库的涸泽而渔;小河的戏水捉鱼;老井的汲水洗嬉。文笔堪称老道,每处精雕细刻,无懈可击。语言如琼浆佳酿,令人陶醉。描述神韵毕现,读之如身临其境。把要表达的人、事、景、物,既一网打尽,又有滴水不漏。在我所看过的众多故乡题材作品中,也堪称范文,可与名家名作媲美。
文章结尾前后呼应。道出了主旨:“兴隆出美女,说的就是我家乡。追根溯源,是家乡的水好,因为水最养人。”“已不在家乡生活多年了,但家乡的水,永远那么清澈于心,她是最动人的美女。”作者自介:师者加诗者。诗自是一流,摄影更是有专业水准,我曾为她的多篇诗和摄写过点评。此文中所配摄影作品,均是她回到故乡亲自拍摄。她的摄影有油画效果,既写实又写意,与文字相配,可谓文中有画,画中有文,也使得读文更有现场感。这篇美文还配上了诵者小米的深情诵读,伴随着悠扬的配乐,可谓锦上添花。此时视觉、听觉都得到了艺术享受。感谢作者,也感谢水,因为本文是因水而起。
最后由开篇所述水库也说句题外话,我感慨当年伟人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号召大修水利,伴随着大江大河的治理,在物质条件极端匮乏的情况下,在短短27年中,全国共建成9.8万座大中小型水库,至今福泽后人。
五,韵雅(穆剑薇)篇
1,点评韵雅(穆剑薇)散文《仲春,赴一场与樱花的约会》2021.11.6
穆剑薇(韵雅),名字起得好,人长得美,文章也写得棒。这一篇《仲春,赴一场与樱花的约会》,标题就有诗意,很抓眼球。打开一看,文图果然养眼提神。再听朗诵,也是赏心悦耳。这真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樱花是非常美的,但一般人虽看了都说好,却不能更好地表达。而当樱花遇到了剑薇,也就遇到了知音。格外开心,纷纷扬扬,撒花欢迎,因为韵雅懂樱花。而读者读到此文也是幸运的,虽不能亲眼得见,但看到她以如此细腻的笔触,精心描绘,一下子活色生香。樱花仙子们仿佛一个个扑面而来,美到令人窒息。
樱花的一生,仿佛就是为人间送美而来,她从含苞到凋零都是美。我觉得剑薇对樱花从盛装绽放到华美谢幕的描述,是全篇最美的文字,是最有创意,也最让人过目难忘:“樱花最美的时候,不是她如火如荼地盛开,而是那一朵细碎的花瓣凋零在空中,纷纷扬扬的凄美。看着她们随风坠落飘荡,内心痛惜难忍,不自觉就伸出双臂,想接住她们,捧在手心呵护着。”由美女对落花的痛惜呵护,不禁使人联想到情郎对女子的怜香惜玉,深信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让人爱怜和珍惜的,这也是此文带给我的启示。
2,点评韵雅(穆剑薇)散文《一盏茶的时光》2020.5.16
喝茶只是私生活,品茶才是诗生活。一般人喝茶,也就是渴了,解解渴。上升到茶文化的高度,那就高大上了。无论是功夫茶,还是茶道,已不是喝,而是品。虽然作者谦称自己是茶盲,但看得出,她对茶文化还是有一定了解的。从茶圣陆羽的《茶经》,联想到历代诗人有关茶的诗。然后是夫妻烹茶对饮,品茗,同时品味人生。并回味与朋友共享一盏茶的温暖,享受无拘无束的豪饮。茶成了甘露,滋润了你,也滋润了我。独饮,则使自己平静下来,神清气爽。在把玩精致茶具,轻呷细品中,情操得以陶冶,境界得以升华。
作者简介:刘畅,网名阿刘,安徽霍邱人。现为中国现代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文学学会会员、《文笔精华》《黄河文艺》等刊物顾问、《青年文学家》杂志理事、《河南文学》杂志签约作家。曾获古滇梁王杯征文金奖,首届吴伯箫散文奖等奖项。代表作:长诗《改革开放颂》《共和国礼赞》,论文《论鲁迅小说的悲剧美》等。出版诗文集《为时代放歌》,著有文学评论集《与知音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