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荒片”榆林镇
黎晶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曾在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市工作,后调回北京,三十年大都市的生活,却总让我忘不了北大荒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地方,黑龙江省青岗县的榆林镇。
榆林镇座落在哈黑公路的中段,是北部黑河、孙吴、五大连池、北安和克东拜泉等市县去哈尔滨省城的必经之路。中俄边境上的黑河市有小哈尔滨之称,瑷珲古城到处都彰显中俄文化的元素和气韵,这里的人很洋气也很傲气,他们称青岗县为“大荒片”,这大荒片的含义多少带些瞧不起的意思,是荒凉落后土气的代名词。
大荒片青岗县有一个不起眼的穷地方榆林镇,名气却很大甚至喧宾夺主,压的县政府喘不上气来。县长换了几茬镇长,可临县的领导企业家,还有遥远的黑河、齐齐哈尔,连省城哈尔滨都会光顾这个乡野小镇。榆林镇经济萧条,即没有支柱产业,又无山珍野味,漫天黄沙黑土,怎么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各方来客呢?我当时也是一方主官,也想一探究竟。
每年省委都要开几次会,做火车去哈尔滨太慢,加上有榆林镇的不解之惑,干脆就开上那辆日产丰田越野大吉普车前往,一举两得。
司机告诉我起早上路,赶到榆林镇吃早餐。天还黑着,汽车便驶出万户寂静的火山小城五大连池,十四座黑铁塔似的火山朦朦胧胧,镇守着亮闪闪的五个珍珠般的火山湖泊。我回头张望,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功,雕刻出这般神美的溶岩画卷。
我司空见惯了,便闭上眼晴,静下心来睡他一个回笼觉。
太阳爬出了地平线,朝霞映红了半边天,汽车披着朝辉驶进了哈黑公路西侧的榆林镇。我放下车窗,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小饭馆,饭馆门头停着各种车辆,像是驶进了大车店,人气很旺盛。饭馆的招牌十分简陋,歪歪扭扭写着黑体字“榆林筋饼”。司机停车拉开我的车门说:就是这家,地道的榆林筋饼。
司机挑起半截门帘,我低头猫腰走进这家馆子,十几张桌子居然都坐满了客。司机和老板娘嘀咕了几句,我们便被请进了里屋。屋里显然比外面干净得多,圆桌上铺着洁净的台布,桌上放有较精致的醋和酱油小瓶,筷子盘等俱全。看来这里是专门为有头有脸的人预留的。司机说这小屋即使空着,也决不向常人开放,那怕是老板娘的朋友,不够级别是绝不能走进这个单间的。
不大会儿筋饼上来了,那饼薄若轻纱透若蝉翼,拎起弹如皮筋,咬一口筋道而不失绵软。那卷饼的配菜有酱肘子,榆林熏肉、摊鸡蛋、豆芽菜、土豆丝、大葱农家黄豆酱…。我有些迫不急待了,连忙卷上一张,甩开腮帮子狼呑虎咽了。第一张还没品出味道就进了肚,第二张整个筋饼的麦香,配菜的地气香充满了口腔,我情不自禁地喊叫起来:好吃!真他妈的好吃!这脏话居然脱口而出了。不知吃了多少张后,我才端起香喷喷黄腾腾的那碗小米粥,算是溜个缝儿。
一饨榆林筋饼后,我才晃然大悟,这榆林镇的奥妙居然这么简单,人以食为天,一张薄薄的筋饼,就能招来
黎民百姓和达官贵人。一个地方想发展,确应有超常之处,独到之处呀!这才叫酒香不怕巷子深。打这以后,我不由自主地加入到吃筋饼的队伍,成了榆林镇的常客,当然也与青岗县的书记县长门成了朋友。
几十年过去了,榆林镇的筋饼为什么不走进北京呢?难道是大荒片的名字不好听?
一张筋饼记住了一个榆林镇,一个榆林镇成就我一辈子的向往。土吗?土的掉渣了,大荒片长出了一棵参天大树,让多少食客在此纳凉。
2023年3月22日于北京东城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