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沈括《夢溪筆談》~書畫篇 譯本作者: 香港鍾建新
收藏書畫的人,多數自得一個名而無實學。偶爾傳聞鍾繇、王羲之、顧愷之、陸探微的真跡,看見的人爭相購買,這就是“耳鑑”。又有看畫而用手去摸它,相傳以為顏色不染上手指上的是好畫,這又在耳鑑的下,所謂的“揣骨聽聲”。歐陽修曾經得到一古畫牡丹叢,它的下面有一隻貓,不知道它們是精品還是粗品。丞相吳育與歐陽修是親家,一看到說:“這正是正午牡丹啊。怎麼知道的?他花披哆而顏色乾燥,這是中午時的花了;貓的黑眼睛像線,這正是正午貓眼睛的。有帶露水的花,花心收攏,色彩光澤的,貓的眼睛早晚都是眼睛圓,天漸漸中窄長,正午就像一條線了。這也是我們現代人能在畫中探索到古人的心意的。
相國寺的舊壁畫,出自高益手筆,高益, [宋初本契丹涿郡(今河北涿縣)人。太祖時來中國。初於都市貨藥,有來贖者輒畫鬼神犬馬,藉藥與之,得者驚異。畫有南國鬥象、衞士騎射、蕃漢出獵等圖傳於世。] 有畫眾樂工演奏音樂的壁畫,最有意思。許多人責怪彈琵琶的人撥錯下弦,衆管樂都發出“四”字。琵琶“四”字在上弦,這種撥就是掩著下弦,錯了。我認為這並不是錯誤的。因為管樂以發手指動作為聲,琵琶將撥過為聲,這撥掩下弦,那聲音在上弦的。增强的佈局尚且能如此高深,他的匠心可以知道。
書法的美妙,當以神會,很難用具體的形象來了。世上看畫的人,多能指摘畫中的形狀、位置、色彩方面的瑕疵罷了,至於深刻理解其中奧妙的人,很少見到他的人。如張彥遠的《畫評》說:王維畫東西,多不問四時,如畫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蓮花同畫一景。其餘在他家裡藏品有摩詰畫《袁安臥雪圖》,有雪中芭蕉,這是得心應手,意到便成,所以他主要理會的是內意「神」,特殊地到上天的意思,這是難以與普通人可以相比。南齊的藝評家謝赫說:“衛協的畫,雖然不具備完全的形體之妙,而有氣韻,凌跨群雄,歷代絕筆。」又如歐陽修的《盤車圖》說:“古畫畫意不畫形,梅詩詠物無隱情。忘形得意知道的少,不若見詩如見畫。這是真正的懂得畫的。
王仲至閱我的家畫,最喜歡王維畫《黃梅出山圖》,大概畫黃梅、曹溪二人,氣韻神韻,都像他的為人。讀二人的事蹟,返回來看畫,可以想見其人。
《國史補》說:“有客人向王維出示《按樂圖》,王維說:“這是《霓裳羽衣曲》第三疊第一拍的。”客人未來;帶領樂工按曲,於是相信。這好奇的是他們。凡是畫奏樂,只會畫一聲,不過金石管絃同用“一”字吧,什麼曲子沒有這種聲音,難道是《霓裳羽衣曲》第三疊第一拍的?懷疑舞蹈節拍及其它動作拍法中的配合是否洽當,另外有特殊聲音可以證明,這也不對。《霓裳羽衣曲》共十三層,前六疊沒有拍,到第七疊才對的疊遍,從這裡開始有拍而起舞。所以白居易的詩說:“中序鼓起騞初入拍。”就是第七疊的,第三段哪裡有拍?只說「第三疊第一拍,他就知道這是錯誤的。有人說:曾經有人看畫《彈琴圖》,說:“這是彈奏《廣陵散》啊。這也許可以相信。《廣陵散》中有幾聲,其他歌曲都沒有,如潑攦聲這種音是的。
畫牛、虎都畫毛,只有馬不畫。我曾問這畫家,他說:“馬毛細,不可畫。」我為難地說:“老鼠毛更細,為什麼卻畫?“他不能回答。一般畫馬,他的大不過一尺,這是由大變小,所用毛細而不可畫;老鼠就如他的大,自然應當畫毛。但牛、虎也因此大為小,道理也不應畫毛,但牛、虎深毛,馬的毛淺,理應有別。所以名人為小牛、小老虎,雖然畫毛,但幾乎拂拭而已。如果要詳細周密,翻成冗長;簡單擦拭乾淨,從有神觀,迥然生動,難以與普通人說的。如果畫馬和牛、虎的人,理應當畫毛,大概是看到小馬無毛,於是也不畫,這是庸人因襲舊跡,不可以和他談論道理。又如李成畫山上的亭館和樓塔的分類,都靠畫飛簷,他們的觀點認為從下往上,如果人平地望塔簷,看見屋椽。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大城市畫山水的方法,是以大觀小,如看假山一般。如果同真山的方法,從山下往上,只應該被一重山,怎麼可以全部被重重,同時也應看到溪谷中事。又如房屋,也不應看得見中庭後巷中的東西。如果人站在東邊,就山西就應該是遠境;人站在西邊,就山東卻應該是遠境。像這樣怎麼能畫成畫?李君因為不知道以大觀小的方法,其中高低、遠近,從有妙理,難道在屋角掀起來了。
畫家畫佛身光,有扁圓如扇子的,身旁那光也側,這是非常錯誤的。他只看到雕刻佛像而已,不知道這種光常常是圓的。又有畫行佛,光尾向後面,所謂的順風光,這也是錯誤的。佛光是定果的光。雖然被風不動,難道常風能搖啊!研究 古文“已”字從一、從死亡,這是貫通天地人,與王字的意義相同。中則為王,或左左中則為自己。僧肇說:“與萬物為一已的人,難道只有聖人吧!孔子說:“下學而上到達。』人不能到這裡,都是自己造成的。他不得已的全是這樣。
度支員外郎宋迪擅長畫,尤其擅長平山遠水,他畫的有《平沙雁落》、《遠浦帆歸》《山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瀟湘夜雨》、《煙寺晚鐘》、《漁村落照》,所謂的“八景”,好事者多傳的。去年,在小村莊裡的陳用之擅長繪畫,特別是山水畫,宋迪對他說:“你的畫確實很好,但缺少自然情趣。」陳用之深刻的回迪的話,說:“常擔心自己趕不上古人的,正是在這種。亅迪教導他說:“這不難做到,你可以先找一個敗牆,把絹素後,貼著牆的上的破敗地方,早晚看來。看了很長時間,墨色也乾了,隔著一向被敗牆的上,高平曲折,都成為山水的景象。心中存目想,眼看加想係:高者為山,下面的是水;坎是谷,缺少的是山澗;顯示的是接近,最後的是遠。神領意造,恍然發現自己有人物、禽獸、草木飛動往來的景象,一目瞭然。那麼隨意命筆,默認為神會,自然環境都是天就,不像人為,偶發性的效果而想像,這叫《活筆》。」使用的從這樣繪畫的方法必有進步。
畫法從變隸屬,這種方法已經錯亂,後來轉任楷字,更加錯誤,幾乎不可考。比如說有人認為吳,沒有人是天。根據字書,“昊”字從口、從央,音捩。不是天字了。這就是近代錯誤從楷法說的。至於西漢篆文還沒有廢除,也有可疑的人。如漢武帝用隱語召東方朔說:“先生來。他解釋說:“來,棗啊。他按“棗”字從朿,聲音刺。不同意來。這可能是後人傳說,不是當時的語言。如“卯金刀」為「型」,“貨幣”為“白水真人。”,這是出自於緯書,於是漢朝人的話。據劉字從、音酉。從金、象、都從扊,不是日字了。貨物從貝,真是從工具,也不是一個方法,不積壓為什麼是這樣。字書與史書所記,必有一個是錯誤的。
唐代詩人韓偓寫的詩非常清麗,有手寫的詩一百多篇,在其第四代孫韓奕那兒。韓偓在天覆年間躲避到泉州的南安縣,子孫於是安家。宋仁宗慶曆年間我經過南安,看到韓奕展示他的手集,字很淳厚遒勁可愛。幾年後,奕到朝廷獻上了。以忠臣之後,職有司士參軍,最終至殿中丞。另外我在京城見韓偓《送光上人》詩,墨跡也一樣,與此沒有什麼不同。
江南徐鉉擅長小篆,映天看的。畫的中心,有一股濃墨,正當其中;至於曲折處,也應當中,沒有偏斜的地方。然後筆鋒直下而不偏側,所以前鋒經常在畫裡,這是使用筆的方法。徐鉉自己說:“我晚年才得以扁的方法。“凡是小篆喜歡瘦而長,扁的方法,不是老筆不能了。
《名畫錄》:“吳道子曾經畫佛,把圓形光,在大的聚會中,他當著眾人的面舉起手一揮,畫圓形如用了圖規般似的,觀看的人無不驚歎。“畫家為的自然有法,但由於肩膀靠著牆壁,雙臂揮動的,自然中規。其筆畫的粗細,就用一個手指隔著牆壁作為標準,自然均勻。這沒有什麼值得奇怪。司馬道子妙處,不在這,徒驚俗眼而已。
晉國、宋國墨跡,大多是弔喪問疾書信。唐代貞觀年間,懸賞尋找前世書法真跡極嚴,不是弔喪問疾書跡。都入內府。士大夫家中所存,都是當時朝廷所不取的,之所以流傳至今。
手握鯉魚看,一行有三十六片鱗,鱗有黑色花紋像十字,所以稱為鯉魚。文章從魚、裡的,方法:。但井田制以三百步為一里。恐怕四代的方法,可能有不相襲的人。
大宋建國初,江南處士徐熙、後蜀翰林待詔黃筌,都以善畫著名,尤其擅長於畫花竹。蜀地平定,黃筌及兩個兒子名為居寶、居實,弟弟惟亮,都歸屬於翰林圖畫院,揚名一時。此後江南平定,徐熙到京城,送圖畫院品的繪畫風格。各種黃畫花,妙在著色,用筆極新細,幾乎看不見墨跡,只是用淡色染成,所謂的寫生。徐熙用墨筆畫的,很簡單,在水墨上而已,神氣超出,另外有生動的意思。黃筌憎恨徐熙壓倒了,說他的畫粗劣不入格,結束的。馮熙的兒子就仿效黃的風格,更不用墨筆,直接用彩色圖的,稱為“沒骨圖”。工力與黃不相上下,黃筌等不能瑕疵,於是得到翰林。然而他氣韻都已遠不及徐熙。
我侄子沈遼喜歡讀書,曾經評論說:“書法的神韻,雖然得之於心,然而法則一定要學習。常常擔心世上的書法,分制度無法常使意在筆先。所有字有兩個字和三、四字合為一個字的,必須字字可拆開。如果筆畫的多寡相近的,必須讓大小均勻。所謂筆畫相近,如『殺』字,就四個字合為一,要使『父』、『木』、『有』、『又』四的大小都相等。如果『尗』字,就兩個字合,要使‘上’和『小』二者,大上長短都均勻。如果筆畫的多寡相遠,即使不可牽強使停止。我們在左邊,就在上面取齊:我們在右,就在下面取齊。如從口、從金,這多少不一樣,‘唫’就要上齊:“敲』就在下面取齊。如果從尗、從又、以及從口、從胃三字組合的,多少不同,就‘叔’當取下齊,‘喟』應當取上齊。」像這類事,不可不知,又有人說:“運筆的時候,這古代人的好辦法啊!
王羲之的書法,舊時相傳只有《樂毅論》是王羲之親筆寫在石頭上,其他都是紙素所傳。唐太宗王羲之父子的墨跡,只有《樂毅論》石刻,其後跟隨太宗入昭陵。五代梁朝時,耀州節度使溫韜發掘昭陵得到的,又傳說人間。有人說:李世民女兒用偽物替換的,原不曾於入墓穴。本朝入高紳學士家。皇佑年間,祕書丞高紳的兒子高安世為錢塘主簿,《樂毅論》在他家,我曾經看到的。當時石已破缺,最後只有一個「海」字的了。此後十餘年,高安世在蘇州,石已經破成幾片,以鐵系的。後來安世死去,石頭不知道在哪裡。有人說:蘇州一家富人的,也不見。現在流傳的《樂毅論》,都是臨摹本的,筆畫再也沒有從前的清勁。王羲之的小楷字,在這個年代幾乎沒有。《遺教經》之類的,都不能與之相比的。
王鉷據守陜州,集天下優秀繪畫壽聖寺壁,為一時絕妙。畫家共十八人,都殺了,埋在寺的西廂,同為一個坑,使天下不再有這樣的文章。他如此無天良。到現在沿著有幾十丈餘,其中西廊“迎佛舍利”、東院「佛母壁」最奇妙,神彩都要飛行動。又有“鬼母」、「瘦佛」二壁等次級,其他沒甚麼特別。
南唐中主時,有北苑使董源擅長畫,尤其擅長秋天山林煙嵐遠景,多寫江南真山,不為奇峭之筆。其後在建業的僧人巨然,遵仿董源方法,都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大體上董源和巨然的畫,都應該遠觀。他用筆很草率,近看的,幾乎不象;遠看則景物鮮明,幽遠的情思,如果看到異國。像董源的《落照圖》,近看無功;遠看村落幽暗深遠,都是晚景;遠處的山峰的山頂,彷彿是一個反射的顏色。這奇妙之處。
南唐中主時,有北苑使董源擅長畫,尤其擅長秋天山林煙嵐遠景,多寫江南真山,不為奇峭之筆。他後來建業僧人巨然,遵循源法,都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大體源和巨然的畫,都應該遠觀。他用筆很草率,近視的,幾乎不象;遠看則景物鮮明,幽遠的情思,如果看到異國。如董源的《落照圖》,近視無功;遠看村落幽暗深遠,都是晚景;遠處的山峰的山頂,彷彿是一個反射的顏色。這奇妙之處。
沈括(1031年-1095年),字存中,號夢溪丈人,漢族,杭州錢塘縣(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官員、科學家。
沈括出身於仕宦之家,幼年隨父宦遊各地。嘉祐八年(1063年),進士及第,授揚州司理參軍。宋神宗時參與熙寧變法,受王安石器重,歷任太子中允、檢正中書刑房、提舉司天監、史館檢討、三司使等職。元豐三年(1080年),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經略安撫使,駐守邊境,抵禦西夏,後因永樂城之戰牽連被貶。晚年移居潤州(今江蘇鎮江),隱居夢溪園。紹聖二年(1095年),因病辭世,享年六十五歲。
沈括一生致志於科學研究,更鑽研各類學術丶文藝等,世人把比他遲四百多年的達文西譽為西方沈括,可見在我國科學及文化上的地位。而在眾多學科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和卓越的成就,被譽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代表作《夢溪筆談》,內容豐富,集前代科學成就之大成,甚致更是UFO的見證者之一。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稱為畫會顧問委員“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
中國國家一級美術師鍾建新教授 ,1963年生於香港,法國世界藝術學院騎士院士。著名水彩丶水墨畫家。世界文化藝術聯合總會國際會務顧問,中外藝術名家理事會理事,中國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客座敎授,意大利 Frattina。中國國際城市文學學會香港分會會長
1988年至今曾舉辦個展或聯展於中國多個城市丶香港丶澳門丶台灣丶日本丶韓國丶新加坡丶馬來西亞阿庇丶菲律賓丶泰國丶美國華盛頓丶英國倫敦丶西班牙巴賽隆拿丶荷蘭海牙丶意大利佛羅倫斯丶阿聯酋杜拜等。
入選:
1992及1996香港當代藝術雙年展
2002英國 The Artist‘s Magazine
2015獲中國全國國際城市文學詩詞獎第三名
2017設計的香港新機場纪念册展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南1 號展廳
同年,環球水墨五百精英展
2023獲世界藝術學院22年度國際藝術專業獎人像畫組榮譽推介獎
館及部份人士購藏:
中國釣魚臺國賓館
中聯辦紫荊雜誌社
香港藝術館1995
香港文化博物館1996
香港房屋總處
香港警務處1994, 2014
香港中文大學2000
蕯爾雅多首都博物館
加拿大多倫多藝術館
新加坡世界文化藝術總會
馬來西亞鍾氏宗親總會
世界眼科組織
盧森堡亨利國王
前港督彭定康
摩根史丹利東亞主席韋士華教授
已故香港警務處處長李君夏
已故香港警務處副處長劉玉權
香港小姐王愛倫
香港孔教學院湯恩佳院長
世界眼科組織創辦人林文傑教授
香港鍾氏基金金創會會長鍾子權
香港鍾氏宗親總會榮譽會長鍾樹根
馬來西亞馬六甲鍾氏公會會長鍾峇峇拿督
馬來西亞沙巴沙中商會生席劉順泰拿督
馬來西亞著名東西亞國畫大師鍾正川
重要出版:
鍾建新水彩畫集1995(香港政府各圖書館藏丶前香港港督彭定康)
《泥古畫集》1999(香港政府各圖書館藏)
《文化的延續鍾建新畫集》2000(香港政府各圖書館丶香港中文大學逸夫書院藏)
天下大同種建新畫集2010(香港中央圖書館及各地區圖書館丶紫荊雜誌社丶前香港特首董建華先生等藏)
小說《金鑾夢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