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风苗韵醉游人
李上池
美丽的海南岛,屹立于滔滔的南中国海,这里四季如春、风景如画,千百年来,黎苗族人民在这里破竹织器、繁衍生息,过着简朴的生活,为巩固南疆、建设南疆贡献力量。
五指山,海南岛的象征,海南省黎苗族同胞的聚居地。
“五峰如指翠相连,撑起炎荒半壁天。”群山环抱的五指山,森林茂密,云雾缭绕,气象万千,泉水溪流终年不息,空气格外纯净。茂密的森林掩映着美丽的村庄,若隐若现。阡陌纵横,稻谷飘香,一派田园风光。冬日,红叶层林尽染。五指山盛产椰子、波罗、荔枝、芒果、龙眼、香蕉等热带和亚热带水果。
海南黎苗族人民勤劳勇敢、能歌善舞,原生态黎苗文化令人惊叹。黎苗族丰富多彩的口头文学有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谜语、谚语等。反映图腾崇拜的《黎母山传说》、开天辟地造人创世的《大力神》,民间故事《尔蔚》等,闻名遐迩。黎苗族的音乐、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传统舞蹈“招龙舞”,在五指山地区经久不衰。叮咚木、鼻箫、口弓、芦笙、唢呐、箫笛、胡琴、月琴等传统乐器在祖国的音乐殿堂里独具一格,大放异彩。
黎族服饰奇巧,风格独特。传统服饰主要是用海岛棉、麻、木棉、树皮纤维和蚕丝织制缝合而成,色彩绚丽,款式和花色各异。黎族男子一般穿无领、对襟、无纽扣上衣,下衣为犊鼻褌、短围裙、吊裙,头上缠红布或黑布,形状有角状和盘状,腰间前后各挂一块麻织长条布。黎族妇女一般穿对襟或偏襟,直领或圆领上衣,上衣边沿绣花,并缀以贝壳、铜钱、穿珠等饰品,下衣穿无褶织绣花纹的筒裙,长度有短中长之别,盛装时戴项圈、手镯、脚环、耳环等,有些地方的妇女戴多重耳环,耳根下垂至肩,史称“儋耳”。黎族妇女喜欢把头发扎成球形,插上银簪或者骨簪,披绣花头巾。每年三月三,黎苗族人民都会穿上节日的盛装,展示独特的魅力。
黎族的民间手工艺历史悠久,黎单、黎锦、崖州被和双面绣,以技术精巧细密、花色艳丽而享有盛名。黎族以天然的木料刳空制成的各种独木器和竹藤编织工艺,也十分著名。苗族的蜡染、织绣工艺,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浓郁的民族风格。
山麓、临河处的民居,依山傍水,呈船形或金字型。民间传说黎族先民是从远处漂洋过海来到海南,因而建造船型屋居住,表示对祖先的纪念。船型屋以竹木为架,用茅草盖顶。解放后,随着汉民族的迁入和黎苗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黎苗族地区建起了许多砖瓦结构或混凝土结构的现代化房屋。
五指山苗族人民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质朴善良、吃苦耐劳,注重邻里道德,家庭和睦成为常态。苗族人性格刚强,嫉恶如仇。琼崖革命时期,苗族人跟着共产党,同敌人进行坚决的斗争,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三月三”,是黎苗族人民纪念祖先、赞美生活、歌颂英雄和爱情的传统节日。他们在这一传统节日里庆祝丰收的岁月、对歌诉衷情,寻找爱侣,到夜晚,篝火通红,三五成群的青年男女相对而坐,谈情说爱,双方情投意合,便互赠礼物作纪念,相约来年的“三月三”再会。苗族妇女在这一天忙着舂山兰米,准备节日食品,姑娘们上山采摘染饭的树叶,成年男人打猎、捕鱼,家家户户蒸“三色饭”,晚上全家欢聚一堂,喝山兰酒、吃“三色饭”,欢度佳节。
“三月三”这一传统节日,已成为传承和弘扬黎苗族传统文化、提升旅游产业效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各族人民交流互动、团结进步的重要窗口。
黎苗族的“竹竿舞”,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情。逢年过节 ,她们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跳起“竹竿舞”。四行竹竿一开一合,男女青年踏着音乐鼓点,在竹竿中敏捷、自由地跳跃,演出多姿多彩的舞蹈,令人拍手称赞。
五指山热带雨林,奇花异木,阵阵花香扑面而来。毛纳村青山绿水,生态秀美,处处流淌着浓郁的文化气息。站在牙胡梯田高处,放眼望去,蜿蜒的山坡上,层层梯田在云蒸霞蔚中盘绕而上,一圈一环,蔚为壮观。山谷河畔一条条村庄的袅袅炊烟,与牙胡梯田构成黎苗族壮丽的农耕生活画卷。
黎苗族人民依托牙胡梯田的美丽景观和自然村的自然、人文资源,探索以生态文明型、产业融合型旅游开发,把牙胡梯田打造成海南自贸港发展的特色范例。
五指山地区,山岭多而磅礴,解放前,交通闭塞,黎苗族人民的生活普遍困难。解放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得到了很快发展。
做好雨林旅游文章,建设四季宜居康养乐园,黎苗族人民开展一系列改造山河的建设。现在的五指山交通便捷,经济发达,乡村脱贫,全面小康如期实现。五指山市创建了“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打造主题突出、内涵丰富和具有山城特色的红色阵地。
“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人们耳熟能详。“奋进自贸港,建功新时代”,黎苗族人民在建设美丽幸福家园的征途上昂首阔步地前进。
朋友们,来一趟黎风苗韵的旅游吧,您一定会赏心悦目,感到快乐和幸福。
李上池,广东省湛江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华作家网人才库优秀作家人才。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作品常见于国家、省、市级刊物、网站,文集正在出版。作者多次参加全国乃至全球的作品征集竞赛活动,获得几十次奖励。2014年,在全国“聚焦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名诗词、名故事、名折子戏”评价征集活动中,同时获得一等奖和三个三等奖;2018年,全球妈祖文化征文大赛,获优秀奖。作者的作品语言清新流畅、生动活泼、朴实感人、遣词用句准确,表现出对汉字文化的坚守,为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深受人们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