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鄢元平和小说《穿左门走直道》
刘益善/文

作家鄢元平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穿左门走直道》出版了。我借机谈谈元平这个人。
我跟元平有快40年的交往了。读了这个小说以后,就想到他的经历。元平读华中师大时是学历史的,毕业以后分到咸宁地委宣传部讲师团。在华师读书时,元平就是大学生诗歌活动的组织者。华师举办“一二·九湖北地区高校诗歌大赛”的时候,从第一届开始,我任多届评委,现在还保存着元平当时给我写的请我当评委的请柬。元平在地区讲师团干了一段时间以后,因为写诗,就调到地区文联。地区文联办了个杂志,叫做《九头鸟》,这个内刊当时办不下去了,亏损了很多。这时元平就把它承包了,上手以后马上扭亏为盈。元平的小说里面有这个情节。
元平当时办刊,在张家界、桂林、泰山、杭州等地办笔会,把全国各地的作者们召集起来,请一些作家给这些作者讲课,我和刘醒龙、邓一光等,都被请去给他们讲过课。我当了多年他的这种笔会的讲课老师,我当时是《长江文艺》的副主编,经费少,我们没机会到外地去看看,元平让我到全国走了很多地方。作者们来听课,交一点钱,元平他们也赚一点,当时全国这种自费笔会很多。元平办笔会,普及了文学知识,培养了一些作家,也养活了《九头鸟》杂志。前年我在安徽一个县里面参加文学活动的时候,碰到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任《四川文学》的主编罗伟章。罗伟章说:刘老师,好多年没见你了。我说我们在什么地方见过?他说,我当年就是参加九头鸟笔会的业余作者,你给我们讲过课的。元平那个九头鸟笔会,还培养出这么样一个好作家!罗伟章的小说现在写得很不错,是全国一线作家。元平的这个辅导基层文学的笔会,影响培养了一批人。
后来元平调到《今古传奇》来了。当时的《长江文艺》经费很少,一年只给12万块钱的办刊费。而且我们12个编辑,平均每人每年工资都在三万元以上。当时我已是主编、社长了,我要想办法拉赞助搞钱发工资、印刊物、发稿费。我看到元平是个人才,能赚到钱,就想调他到《长江文艺》来。结果他到《今古传奇》去了,搞通俗文学,搞大众文学。这个事他也写到小说里了。
其实,元平的写作一直是纯文学的。开始写诗,他的第一本诗集《南方的秘密》,我还给他写了个评论,在《长江日报》发表。长篇小说《穿左门走直道》,和前两年疫情期间他在《当代》发表的一个中篇小说,我还是把它们定义为严肃文学、纯文学。所以说,元平从培养基层的业余作者开始编辑生涯,虽然后来办通俗文学刊物,但是他自己的创作还是坚持走纯文学的道路。
《穿左门走直道》,写的是一家大型通俗文学杂志的种种故事。作者以侠刊社这个单位为内环境,把侠刊社的主要骨干与社会的联络、与文联和其他部门的关系,延伸扩展作为一个外环境。然后把侠刊社的龙昆仑、王道、杨柳、杨天津、宁子烟、江一石等人,放在这个内环境和外环境里面充分展示他们的能量,围绕着办刊、发行、广告、组稿、刊社领导的决策、制度内务的执行、领导班子的变更进行了各有风格的表演,演绎出了许多矛盾重重、神秘的、爱恨情仇的故事,写到职场的争斗,充分展示了人性的多面性,这本书有可读性,整个作品写出了一种正气,写了正能量的东西。它的价值和意义,在于给当代文学提供了又一个“编辑部的故事”。对于读者来说,看到了这些个编名牌杂志的人,他们的生活、奋斗、挣扎,有认识意义。也留下了改革开放几十年里,一批文学编辑生存活动的具体记录,有史料价值。
长篇小说一般都有一个主要情节和主要故事,贯穿首尾,像房子的主梁一样,其他故事情节只是在这主梁下垒砌,最终成为一幢房子。但是每个作家对于结构有自己的追求。元平的这部长篇,没有主情节和贯穿首尾的故事,他是在内场景与外场景下展开人物活动,书写大大小小的故事,看上去是一地鸡毛,有点零碎。但是,作者的高明之处是把全书分成了五章,把这些零碎的内容,根据特点打包成五个集装箱。当元平把这五个集装箱连在一起,就是一部作品,很漂亮的模样。这个结构,你读起来没有分割感与琐碎感,很完整。作者的这个结构是非线性的,是一种板块结构。他选取这种板块结构,对于人物众多,事情琐碎的叙述,特别合适。
作者把真实事件和人物汇聚在一起,打乱,重新组合、修饰,重新结构。我读这本书时,不断地发出了内心的微笑,因为这里面很多事情基本上就是真的,侠刊社对应的是大型杂志《今古传奇》。我1973年大学毕业,就到了省文联院子里来了,到《长江文艺》当编辑。《今古传奇》是怎么诞生的,它怎么样繁荣,经济效益好,后来怎么样式微,到现在怎么样改革,我是整个过程的见证者。
当时湖北有三个作家写通俗文学,徐国华、蒋敬生、欧阳忠每人写了一部长篇稿子,写好了稿子没地方发表。他们商量来商量去,最后说自己办一个杂志发表。他们以省曲艺家协会的名义,到省出版局申请了一个刊号,办了《今古传奇》杂志,把他们三个人的小说发了,这第一期就赚了很多钱。这样,在武昌紫阳路原来那个省二招小院的小棚子里,《今古传奇》杂志就诞生了。我还看到小说里面写的很多故事,都是《今古传奇》编辑部发生过的。小说里面写到的人和事,不作艺术处理,弄不好就要打官司。《穿左门走直道》里面的人与物有很多是真实存在过的,但是作者把它们集中组合以后进行了重新编排,重新结构,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谁都无法去对号入座。这是本事,是写作上的一个特点。
《穿左门走直道》是湖北当代长篇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收获。
(来源:湖北日报)

道可道,非常道。商无常道,穿过左门走哪条道?
纸媒行业兴替的刀光剑影 职场生涯浮沉的喜怒哀乐
《穿左门走直道》
鄢元平 著
作家出版社2022年出版
内容简介
小说叙述了侠刊社由盛而衰,后又改革求变的悲喜故事。作者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再现期刊人的爱恨情仇,在错综交织的人物关系中展示复杂的社会现实,在柳暗花明的叙事中实现对时代潮流的思考。这部小说堪称改革开放后中国期刊界发展全景的缩影。

小说看点
网络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传统纸媒成为人类发展中一个没落的行业。小说的“门”讲的是职场之门,人际场之门,市场经营之门。“道”讲的是道法自然,尊重市场,适应市场,纸媒方可自救。穿左门走右道或走直道其实讲的就是生意场上和人际关系的一种变通。
小说看点
在传统纸媒三十余年,作者见证了纸媒由鼎盛到衰落到转型抗争,其中的热血辉煌和艰难抗争,就像一幅幅壁画,在历史的墙壁上呈现。
小说看点
纸媒的命运改变了传媒人的命运,必须有文字,记载这段命运的沸点和冰点,就社会和历史而言,纸媒的这段恢宏和凄美的历程,也应有最接近真实的记录。此书便可作为对那段历程真诚的书写与展现。


鄢元平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
今古传奇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出版诗集《女人与风景》《赤色诗屋》,散文集《船》。
名家推荐
小说深入、细致地描写了一家期刊社逐渐发展成一家期刊集团的历程,塑造了像龙昆仑、王道、江一石、杨柳等一系列个性鲜明的期刊人群像,既展示了期刊人的奋斗和智慧,又揭示了他们在面对数字化冲击的艰难和探索。情节紧凑,可读性强。语言是作者一贯的风格,干净、俏皮、机智。《穿左门走直道》是一部难得的写期刊人的长篇佳作。
——知音集团董事长刘学明
一部四十多万字的长篇巨制,一幅全景式描绘中国期刊史的长河画卷,一曲回肠荡气的史诗与挽歌!这是我近五十年以来从未有过的阅读体验。许多伟大史诗性作品所无法带来的情感上的冲击和心灵上的震撼,《穿左门走直道》实现了。“年少不知曲中味,听懂已是曲中人”。我从事期刊行业已逾20年,历经过一个刊社的复兴、衰落、再复兴,其中的悲欢离合,甘苦况味,冷暖自知。说得矫情一点,我们人生中最具青春热情、最具创造力,甚至可以说是最好的年纪都付与了这姹紫嫣红的绵园,在我们人生中烙下了一道极深的印记。小说是中国新时期期刊史的一个缩影,是一个刊社的创业史,也是一群期刊人的心灵史。
虽然知道里面的人物多半不是我们这拨人,真的感觉小说像是在写我们人生中一段最刻骨铭心的记忆。我们是亲历者、观察者。换句话说,我们不是书中的人物,但我们和他们是生活在一处的。不是“他者”,而是真的我们。
——《今古文创》主编邱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