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春韵洒遍洞子沟
文‖云鹤子
洞子沟者,宜阳县最南的董王庄乡,之最东南一行政村也。
应朋友之邀,我迎着春风春韵,于早春二月,去了此地。听当地人讲,此地春秋战国时,曾有一公主称“上浣”的居于此地,建一住所。北齐时始建“荷悟寺”。宋时,僧人澄悟自宜阳灵山寺移居于此,重新整修,改名为“观音寺”。据说明初马娘娘亦曾在此避难。该寺占地约五十余亩,宏伟气派。文革初被毁,后群众又陆续重建了观音殿,天王殿,三清殿,关圣殿等。早年间,寺中僧侣为与东南“石跺寺 ”之人员往来方便,曾于南山脚下,秘密开挖一条向东南的山洞,长十余里,直达该寺。久而久之,陆续搬迁居住此地之人,就将此村以“洞子沟”名之。洞子沟以寺院居中,现辖七个自然村,寺南为上洞子沟,其西为新上村,寺西为寺西岭,寺东为下洞子沟,又东南方之自然村称勺子凹,东北又有扈村,萝沟,计近三千人,较好的耕地5000余亩。寺南山岭名曰聖仙山,之东为虎头山。两山南现修有宜阳至伊川的一级柏油路。南与嵩县交界,东与本县白杨镇为邻。整个行政村皆为秦岭余脉的浅丘岭。土地多为红土、黑炉土、沙圵土,土层薄厚不一,深则几米,薄则一米多,下面有的为褐色石块,有的则是薄厚不等的白色石灰岩。
伟人教员曾教导我们: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去亲口尝尝。
在洞子沟的十几天里,我对该地基本上有了些了解。由一斑而窥全豹,通过对此地的了解,也加深了我对豫西农村现实的认识。改变了我以往个别不恰当的看法。洞子沟给我的第一好印象是,山山岭岭,坡上坡下,没有一点杂草丛生的空闲地。在这个谷贱伤农的时代,好多地方大面积抛荒撂荒。而这里的土地,除麦田、油菜田外,春地均已整理一遍,准备种烟叶或红薯的,都已打好土岭。种花生、早玉米或其它的地塊也都犁耙整齐。少数边边角角的零星土地,则裁种了艾草、连翘、迷迭香、红参、苦参等经济作物。放眼望去,一片万事俱备,蓄势待发的昂扬气势!我不由得钦佩当地群众的勤劳勤奋,钦佩他们依然惜地如金认真耕作的精神!这里虽然属于偏远地区,但人们的思想并不落后。人人都在为自已,也为国家的富強尽心尽力。
第二个好印象是,这里经济条件并不落后。通水、通电、通气,水泥路通到各家门口。大部分新盖了楼房,有的房顶上安装了太阳板。房前屋后裁植了花草树木及时令小菜。路边空地上停放着小轿车。据知情人士告诉我,仅下洞子沟小轿车就有七十多辆。我不敢相信这就是宜阳最偏远的山乡,我看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三个好印象是,这里的人们乐天知命,热情安祥。孩子们照常在村小上学,年龄大些的吃住在校,小些的中午在校吃饭,早去晚归,远点的有校车接送,近点的则多有家人接送。年轻人也大部分外出打工,留守人员则各自忙于自家的营生。人们见面一般都问候一声,完全告别了疫情期间避而远之的陌生情景。行政村文化大院安装有健身器材,时有爱好的前去锻炼身体。村文化大戏台即将峻工。该村七十岁以上老年人较多,晴天多去扎堆晒太阳,聊天!也顺便看看大戏台建设的进展情况。这里,每年阴历二月初四始,三天庙会。届时,附近十里八村群众都来赶会,据说相当热闹。村里还有三个大小不一的小超市。老板亲切热情,还能通过超市团购蔬菜等食品,甚至鲜和的鱼类。头天定购,第二天即能送到。置身此处,很有一种既具现代气息,又有一种世外桃园的感概!
三月十六号,即农历的二月十五,这里也同样下了一场规模可喜的雨雪。雨雪滋润了久旱的土地,不仅使小麦油菜等得以正常生长,也为春季作物的种植,奠定了良好基础。
春分日,我因事返宜阳。坐在公交车的右前座上,视野更加开阔。放眼望去,经雨雪洗礼的花草树木和山山岭岭如画图尽入眼底。我一时有些忘情了。宜阳话,美,真美,老美了!春韵不但洒遍了洞子沟,也洒遍了董王庄!公路两旁干净的找不到一根杂草,一片落叶。小麦墨绿,油菜鹅黄,梨花粉白,像火苗般的是石楠,更有那红艳艳的碧桃,……我感到能亲眼看到享受到这视觉的盛宴,真是难得的机遇。不是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吗?这里虽然没有奇峰异石神仙名士,但这里有勤劳善良的可爱可敬的人民;这里没有灵山秀水和龙盘虎踞,但是,新农村的皱形已经显现。虽然这里地处偏僻,但她却别有一番风韵,春风春韵早已洒遍这里一草一木,洒遍人们的心坎!我真诚地祝愿这里会更好,我更相信这里的未来一定会更好!
2023-0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