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刍荛”感谈
——读《刍荛集》
吴新来
刍荛之义,大凡有四。《说文解字》曰:“刍,刈艸也,象包束艸之形。”“荛,薪也。从艸,尧声。”汤可敬先生译之为:“刍,割下的草,象包着捆着草的样子。荛,柴草。”此义指品物,为其一。参证甲骨文和金文,刍的字形,是用手折断草的意思,本义是取草。胡三省先生注《资治通鉴》,释“刈草曰刍,采薪曰荛。”此义指动作,属人之施为,为其二。后来,其义由物转喻为人,意为割草采薪之人,此义已将物件与人之行为融合,为其三。其一、其三似而有别。其一者,意重在物;其三者,意重在人。再后来,引申其义,以作谦辞,意指见闻不多、无知浅陋之人,或自谓见识短浅,此义指心态,为其四。由此推演,刍荛一词,可谓名词、动词、形容词,三性兼备;由指名物演绎至指心态,由单具物性到兼具人性,逐步附上了灵性与思想,变得有血有肉有情感了。似此演义之词,以中文之浩浩,又何其多也。
刍荛者,微物也。然则,物虽微而弗失其用,由小到大,积少成多;由弱到强,积微成宏。此其造化之功、自然之理也。物虽微,其用之备、命之韧,各有所展。韦应物诗句“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白居易诗句“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杜甫诗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大有对茅、薪们的赏惜之意。茅、薪者,实为刍荛之物。但其带来的人间烟火,给人的庇护、温暖,实在叫人难弃。再读“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当知刍荛之生命何等强劲!之品性又何其令人敬仰!
我辈者,微人也。其微处,似与刍荛者同。功用可能至微,然而,都有对生命之追求,对美好之憧憬,并顽强生长着。因此故,我亦爱这微微刍荛。爱刍荛,亦是爱己、爱生命也。此亦合先生之意乎?
大文豪鲁迅先生可能也是不以微小而弃之人,他深知微草、微薪之价值。曾将自己所写二十多篇小品文结集出版,书名即取《野草》。并在《野草》题辞中写道:“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承有露,自然补灵气;涵有水,自能养它物。此外,野草又何尝不是给人间增添绿色?或是,燃烧后又何尝不会给人间带来温暖与亮光?
由此,我算明白了一事。李志雄先生值八十多岁,还郑重将其近年所作诗联、体会结而成集,取名《刍荛集》,实在是大有深意。
抱恭谨之心,细读《刍荛集》,我有三感。
其一,为谦逊。与交谈,先生谓:自己当属刍荛之人;所作,仅为刍荛之文而已。于此,我不能苟同。《刍荛集》中乔木之作,珍珠之文,比比皆是。其所言,实具谦逊之品。此前,先生已出一集,名《林泉拾萃》。对品书名,谦逊之意显然。
其二,有气息。与刍荛类似,先生也植于泥土,体味着泥土。空气之湿燥,泥土之酸碱,气候之冷暖,总是以身体感之,以味蕾品之,以灵魂悟之,周围事莫不体察明了。其作,大多来自身边生活,有生气。虽不算奇,亦为难得,为文、为诗也该当如此。读其《廿四节气歌》,倍感自然、亲切。不近刍民荛众生活,实难为之。
其三,有精神。先生不以刍微荛小而自弃、自卑,风神自显。既能接受生活,也能总结生活、改造生活、升华生活,精神自然贯注其中。我比较喜欢其中的咏物抒怀诗,比如《竹韵三首》,其气节、品格,可窥一二。其它,如忠义孝悌仁爱之心,也处处可觉可感。《为父母塑像感赋》孝心可嘉;“携手复兴同跃进,并肩决胜共扶摇。” 忠心可志;“如若无能兴伟业,休来任职害人民。”义心可昭; “并无倩影迷骚客,却有芳心济故乡。”仁心足显。诗如此,楹联亦然。其应和、题赠之作中,对朋友之情爱,对后辈之期望,亦是感人心灵。
当然,所及之优,更赖家有糟糠贤助。家风正,既熏染自身,也波益他人。其《遗嘱》跋语有云:“处世为人当守礼,兴家创业应蒸云。绳其祖武恭谦让,贻厥孙谋孝悌行。若步仕途勤报国,如耕梓里作良民。”《论语》有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仁良之本,中华一脉。正有先生、我等这芸芸刍荛,持操良风汇入其中,中华文化,才更加强大;中华文化,才更加自信!正如伟人毛泽东所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矣。以故,《刍荛集》传之后人,增其值,是为先生薪火相传之愿也。
由上观之,刍荛之作也好,刍荛之人也好,何尝仅似于刍荛?又何尝不超于刍荛?
至此,又想起著名漫画家、散文家、杂文家韩羽先生,他为《陈茶新酒集》作有自序。仅有三小段,全录如下:
书称何名?序作何言?苦煞了我。
一日,去友人家串门,友人告以陈年老茶、新出缸酒相待。我谓纵使茶陈酒新,然终是茶酒,聊胜于无,何况将新、陈颠倒一过,不即上上品乎!
亏得串门,有了序言,也有了书名。
细品韩羽先生自序,其自谦,其精神,亦足显然。由之,又生一感。若将我与李老先生之想、之感、之期相加,《刍荛集》之取名,岂不正与韩羽先生为《陈茶新酒集》之取名类同?其作也,只要来自生活,贯以灵魂,注以情感,无论刍荛,无论陈茶、新酒,自当有值,亦自当香传。
以上絮语,可否作《刍荛集》序,我不敢许诺。若难符,唯望李先生厚爱,权当充之。亦祈望先生之友人、后辈见谅!
2023·3·25·
作者简介:
吴新来,通城县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副县级调研员。现系湖北省诗词学会、楹联学会会员;咸宁市评论家协会理事,咸宁市作协、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学术论文《浅论<卜算子>的句式格律——由一首词的评判引起的思考》、《“孤平”新说与拗句新解——对王力“孤平说”的质疑》分别发表在《湖北科技学院学报》上,并以其文献价值,被国家《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人文科学/文学/中国文学》正式收录。有多副对联入选《中国对联集成•湖北卷》,多首诗词入选《新时代诗典》、《新诗百年•中国当代诗人佳作选》、《感动中国的醉美诗文》。多篇诗词、散文在全国征赛中获得等级奖。多篇散文、评论文被全国性刊物《阅读时代》、《情感读本》、《九头鸟》等多刊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