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根勇 责任编辑:刘昌国

文图丨李根勇

翠峰横亘垞山外,
紫气东来拥圣莲。
三教同源宗造化,
长松万古仰高贤。
我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我的童年是在孔孟之乡嘉祥县的一个古老山村度过的。
老村所在地是丘陵山区,周边的村庄都是梯田山梁,住的都是石墙石屋,用的都是大小石料,喝的水都是山泉井水,走的都是山间小道。要说差别,在我的印象中,我们村子与其他村子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位于村子中央垞山顶上,有一株硕大的古柏树,人们习惯称它为"左旋柏树。"
大柏树东面就是我家的老宅,这株树距我家老宅院大约三百多米,距第二个宅基约百米的距离。高高的古柏,树影常常拖到我家小院西边。坐在我家房顶上,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它挺拔高大的躯干和硕大的树冠,听到树上各种鸟儿的鸣唱。

这株古柏树到底是何人何时所栽,由于原伏羲女娲庙碑碣损毁湮灭已无从考证。小时候,出于好奇,我曾问过我们村年龄最长的老人,他们也说不清楚古柏的生辰八字。他们告诉我,他们也曾问过他们的爷爷,他们的爷爷说,他们小时候古柏树就是这么大。因此,这株古柏算是长直集村最长寿的历史见证者了。
这株古柏成为李氏后裔的一个明显标志,也成了我们这些离开家乡的后世子孙的根和念想。在我的眼中,古柏就是一位默默无语、慈祥善良的长者,是这个村子的保护神。如果古柏会说话,它一定会告诉我们李氏家族千百年来的历史变迁,多少代人悲欢离合中的许多许多精彩纷呈的故事。

我的童年、少年时代,就是在这棵古柏下度过的。由于古柏就在我家门口附近,对我来说更多受到古柏的庇荫。春夏秋冬,我的童年都与古柏作伴。在古柏树下,我不仅做游戏、采野菜、摘山果,帮着奶奶、母亲走线子织布,而且经常领着年幼的弟弟妹妹们,唱着从老人那里学过来的儿歌:“小老鼠,上灯台,偷油暍,下不来"……在树下来来回回走动,有时留恋忘返。
古柏树下还是我上学、读书、写字、做作业的地方。特别是暑假期间,硕大的树冠,就是一把天然的遮阳伞,挡住了天空的烈日暴晒,清风吹来,树影摇曳,赶走暑气,让人神清气爽,思路敏捷,不论是背诵课文、还是做算术题,效果出奇的好。

人生如梦,转眼间,我这个曾经在古柏树下玩耍、读书的儿童,如今已成为两鬓挂霜、满脸沧桑的老人。而老家门口伴我长大的古柏,这几十年也历经风风雨雨,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破四旧"差点被砍了;有人砍伐老柏树枝用来烤火取暖,不久家门不幸;有人在老柏树附近动土而家遭诸事不顺;有人在古柏树下,用水泥砖砌了一个香炉,初一十五上香,礼拜神树,差点没把老树烤焦,后被拆除……
在灾难面前,古柏坚忍不拔,依然挺立在伏羲女祸庙边的崖石缝上。经过这些年的自我恢复,更加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用自己的身躯守护者那片李氏先民开拓的热土,福荫着他们的子子孙孙,被当地坊间誉为"神树"。
作为从古柏树下走出来的农家子弟、远离家乡的游子,我对古柏树有着一种特别的情感,特别的思念。看到古柏就看到了家乡,想到古柏,就想起了古柏树下的童年。
每次回故乡,我都要给古柏树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亲戚朋友来我家也常常领着他们到老柏树附近转一转,看一看,瞧一瞧。在我看来,李氏后代就是古柏的子孙,我给乡亲们照相都是以古柏为背景。2003年,《李氏家谱》请谱仪式,就是在人祖庙前的左旋柏树下,由我主持举办的。

伏羲庙建在山巅之上,庙门前崖石边培植古柏,不仅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而且,最重要的是古人认为这样离天神更近,便于神人对话,庇护苍生,祈求美好,充分体现先人的审美观和人生大智慧。她让古老山村有了温度,她让这方热土多了一份温馨。

2020年,长直集村垞山伏羲庙门前千年左旋柏,还登上了央视,声名远播,外地的游人络绎不绝,一睹老树风采。
伏羲庙门口右前方,有一棵千年左旋侧柏,屹立山崖石缝中,蓬勃生长,风姿优雅。
此树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又一圈,丝纹不乱。被人们称为"左扭柏之王"。
1985年,嘉祥县人民政府将伏羲圣祖庙公布为县级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5年3月,此左旋柏也被嘉祥县人民政府挂牌保护,列为嘉祥县古树名木,级别:国家一级,编号:017。
据考证,此侧柏树龄1110余年,树高11.9米,胸径57.9厘米,树冠13米。现枝繁叶茂,长势良好,在其东西两侧,热心人士又种植了数十株小柏树,与古树名木相互守望,于每月的初一十五,享受信男善女们的顶礼膜拜。

干年左旋柏昂扬在山巅俯瞰人间的一切,身体已经与山石融为一体,无论是为飞鹰指引行程,还是作为人海游子迷航的桅杆,自己的精神屹立不倒。
此时此刻,我想起了数年前所写的一首巜沁园春 左旋柏》:
无风无云,临天共青,接日同光。
览江山入腊,大千淡定,尘烟归枕,万欲荒凉。
林瘦精神,蒂空丰梦,别有如来如意乡。
再回首,那苍茫暮色,又在何方?
一身碧翠衣裳,凭绝壁、掬霞采月霜。
令尧时琴瑟,汉庐缭绕,舜人醇酿,唐夜芬芳。
草尽高昂,虫皆豪举,是野先春意气扬。
辞残岁,驻从容歌处,犹抱苍黄。

坨山位于嘉祥县城西北4公里、卧龙山街道驻地东北2公里,长直集村依山而建,东南有西凤凰山。正南约700米处有被当地人称为“狗山“,此山头东尾西,头尾处各有一对分杈山麓,形似犬的四肢,故名狗山。在狗山的脖颈处有一舒缓地带,称平顶案,据老人讲,上面原先建有宝塔,南与山下卧佛寺院相对,北与垞山伏羲庙相望,东与西凤凰山(当地人称鹰山)相照,西与大山头玉皇大殿相邻。作者家居山坡下,小时与发小伙伴们常去平顶案玩耍,上面堆积有许多宝塔遗址石头瓦片。
据考,垞为小土山,因山体较小,故名垞山。南北走向,主峰海拔54.6米,占地面积约0.1平方公里。
在垞山之巅伏羲庙内有重修伏羲圣祖庙碑三通,位于庙门东侧的金代碑刻,上镌“重修伏羲圣祖庙记”记事碑文一篇,露出地表部分长2.30米,宽1.00米,厚0.27米。
志书记载:明万历《兖州府志·山水志》:(小青山)又西为垞山,与小青山连脉,有伏羲庙。
清乾隆《兖州府志·山川志》:坨山:在县西北十里。
清咸丰《济宁直隶州志·山川志一》垞山:县西北十里。
清光绪《嘉祥县志·方舆志·山川》垞山:县西北十里,与小青山相连,上有伏羲庙。土人李爱民率众筑寨,石壁崔巍,居然城右屏藩焉。

而如今,君不见,乡风渐而淡了,乡土渐而变了,乡情渐而疏了!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好多念想只能寄予追忆和希冀,而沿袭在心里的那份乡愫还得由自己去践行。

市井与乡间,我更喜欢后者,当初,随父辈回到家乡,才使得我的童年充满了与众不同的故事,而且是丰满充盈的。当年,是家乡给我许多童趣,教我懂得尊卑,成我人生启蒙。
树高千尺离不开根,人行千里不能忘了生养自己的故乡。愿老家门口的千年左旋柏永远根深叶茂,愿家乡的父老乡亲日子越过越好。

延伸阅读:华胥氏的儿子伏羲氏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人文始祖:“三皇五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在“三皇五帝”的世系之中,伏羲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
伏羲(农历二月初二出生),风姓,又称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史记中称伏牺。生于陇西成纪,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年—1万年),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地质时代属于上新世晚期更新世。伏羲氏由于智慧品德超常,加上又是先圣嫡亲后代,因此被推为部族首领。伏羲是古代传说中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
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伏羲称王111年以后去世,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

更新于 2022-05-28
来自作品集《文化家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