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第466期
诗经故里文化传媒总第4648期
由“床前明月光”的“床”联想到《静夜思》的奇妙
冯宝哲
以前曾经看到过一篇资料,马未都先生将李白《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床”,解释为古代从西域传入汉地的马扎(胡床)。这种解释似乎也有一定道理,因为按照《辞源》对于“床”的解释共有四义:“一、坐卧之具。二、安放器物的架子。如琴床、笔床。三、井上围栏。四、底部。如河床、矿床。”既是坐卧之具,作马扎理解当然可以。但是接下来的问题是床前的“前”又该作何理解?这个“前”应指方位,应该有定位的物件,马扎毕竟是小家具,坐在马扎上,自己的躯体完全占据了马扎的位置,还在讲“马扎前”似不合常理,而应当称“自己的脚下”了。有人认为“床”应理解为井上围栏,似乎也无不妥。但是“疑是地上霜”的“疑”作何理解呢?这个“疑”,分明是醉后憩眠,短梦初回后一刹那间的心理幻觉,在寂静的夜色中,看到床前的大片月光,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迷离恍惚间会觉得眼前一片银霜,但是定神一看却又明白了这是月色而不是霜痕。没有可供小憩的“床”,何来惺忪中瞬间而来的“疑”的错觉?坐在马扎上打盹,立在井栏边犯迷糊能行吗?显然又解释不通。问题的核心是这种场景究竟是在室外还是在室内,从大片的月光以及举头可望明月的情况看,似应是在室外,从窗棂中所射进的月光决不会让人产生“地上霜”的联想。那么,是不是可以设想诗人是坐在露天的床上望月思乡哩,问题是,如果是深秋凉夜,诗人露宿当院难道不怕冷么?由此我推测是诗人于夏夜在院中乘凉,在一种可坐可卧又可随意移动的小床上休息,梦幻迷离间看到眼前银霜一片,定目细看却原是夏夜的月色。于是便坐将起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虽然更合情理,但我不敢妄言。因为有资料显示此诗是作于古历九月深秋。诗人已经作古一千二百多年了,谁能说得清楚?

由于讨论“床前明月光”的“床”,使我想到了李白《静夜思》的奇妙。这首只有短短二十字的小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人们传诵。其艺术魅力确实奇妙。这首小诗,本是李白无意于工,绝无雕琢,纯出自然的一首“乐府诗”,但由于人们喜爱,《唐诗三百首》的编者却将它编入五言绝句。这就产生了一奇:律绝是有定规的,在墨守格律者看来,这首小诗如用五绝来衡量,属于平起首句入韵式,但严重失替、失对。第二句二、四两字同仄失替,第三句二、四两字与第二句二、四两字平仄相反而失粘,且为同平而失替,第三句与第四句的第二字同为“头”字同字相对而犯忌。另外,一首只有二十字的小诗,除“头”字相重外,“明月”二字也隔句相重,如此“违律犯忌”的作品被收入五绝,十分少见,因此只能称古绝了。二奇:诗是讲究含蓄而忌直露的,但此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像,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而是信口吟来的大实话,却能流传千古,岂不是有点例外。
李白咏月的诗句很多,堪称咏月“圣手”,为什么独有这首妇孺皆知,具有永恒的生命价值,我以为正是由于以上“二奇”的原因,才使得它能广为流传,连伊呀学语的稚童也能琅琅背诵。孩童们那管什么平仄声韵以及那么繁杂的讲究,怎么顺口怎么来;深奥的词句他们可能还不大懂,浅显通俗明白如话当然更好了。也许正是因为它原汁原味地反映了生活的真实才为人们所喜爱哩。
我这样讲,并非是鼓吹对故有成规的“离经叛道”,诗的格律、诗的含蓄都是艺术的需要,但是也要有灵活性,不能僵化与死抠。这首《静夜思》只所以能获“例外”,不能不说它用字的绝妙。一妙:“明月光”的“明”字,它说明夜空中高悬的是一轮皎洁的皓月,而不是上弦或下弦的月牙儿,只有圆月才会给大地涂抹上一层水银般清冷的素辉。二妙:“疑是”的“疑”字,说明诗人起初是处于睡意惺忪的状态,一个“疑”字,细腻地摹状出诗人短梦初回时一刹那间的心理幻觉,而这个幻觉同现实则肯定有一定差距。三妙:“地上霜”的“霜”字,它自然给人带来一种清冷的感觉,有人说“霜”字说明了是在秋夜,我得承认秋月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但是能疑为霜,本身就说明这可能不是秋夜,床前能有大片月光,说明睡在室外,冷秋是不需要在庭院中乘凉的,按诗中的情景推理其时只能是在夏季了。夏季的深夜也会令人有清冷的感觉。“霜”虽然可以使人产生深秋的想像,但那只是“疑”啊,在夏季的静夜里诗人迷离恍惚间把床前的月光误以为是白皑皑的浓霜,这种错觉的产生是完全可能的。我这个论点虽然明知与资料所载时间有矛盾,因此只好存疑了。四妙:“举头望”的“望”字,静夜的太空,明净澄澈,诗人抬头仰望,一轮娟娟素月正挂中天,这不正是小时呼作“白玉盘”的故乡的“峨眉山月”么,月还是那个月,但故乡在那里呢?这就使长期客居他乡的诗人,心头泛起了层层波澜。五妙:“思故乡”的“思”字,凝望长空明月,心中思绪万千,想着,想着,很自然地就会陷入低头沉思之中,“思”字是本诗标题的一部分,“思”什么呢?“思故乡”!这就点出了本诗的主题,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故乡的事,这一切都包容在“思”字之中,使人产生超越时空的丰富联想。以上这些,也许就是这首小诗引人入胜的地方。望月思乡的立意简直太好了,它虽然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静夜里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恰似一首借月怀乡的思乡曲,永远拨动着异乡游子的心怀。说它具有永恒的艺术生命力也就不足为怪了。

《静夜思》这首诗据说是李白26岁时作于扬州旅舍,时为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九月十五日左右。最早的版本是宋代宋敏求辑编的《李太白文集》,原版载于宋蜀刻本的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其刊本曾流入日本,因此日本课本所载即是这个版本。国内四部丛刊明刻本、清文渊阁四库写本,直到民国及现代的排印本其内容一直都没有改变。明代嘉靖刻本《万首唐人绝句》中的《静夜思》也与原版相同。但是此诗在流传的过程中却发生了变异,出现了混乱现象。有一种说法是明代李攀龙(1514~1570)编的《古今诗删》中把第三句“举头望山月”改动为“举头望明月”,后来明代曹学佺(1574~1646)在《石仓历代诗选》中把第一句“床前看月光”改动为“床前明月光”。另一种说法是万历刻本(赵宦光校)此诗的第三句“举头望山月”变成了“举头望明月”。清康熙时沈德潜编选的《唐诗别裁》此诗的第一句“床前看月光”变成了“床前明月光”,第三句仍同原版。究竟是谁先下手修改的,众说纷纭,各有所据。直到清乾隆二十八年蘅塘退士孙洙在辑录《唐诗三百首》时吸纳了前人对此诗的两处改动,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静夜思》。两处改动,均与“月”有关,一处是“看月”改“明月”,一处是“山月”改“明月”,两处都改为“明”,有人说明人改的,是强调“大明”,清人改的是暗隐“复明”,我认为这些都是由后来的文字狱所引起的附会联想,不可为据。但其改动使“月”的亮度更加突出,则更合情理,因而取得了人们的认可,也就随着《唐诗三百首》的普及而广泛流传了。另外,明人谢天瑞编纂的《诗法》收录的《木天禁语》中,《静夜思》是“忽见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起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有第四句为“低首思故乡”的说法,均被学者视为“浅陋为甚,伪撰无疑”而绝迹。
作者简介
冯宝哲,陕西蒲城人,一九三八年一月生。高级经济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院士,陕西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渭南市楹联学会原常务副会长,现顾问。《渭南联苑》原主编、编审,蒲城县诗词曲联学会顾问。被授予“秦东联坛十老”、“渭南文化名人”“陕西孙髯翁终身成就奖”等称号。著有《风雨留痕》等书五卷,二百多万字。
陕西分社推送
荐稿 审核:惠玲玲
编辑:叶子 翟英
美编:惜缘
制作:瀛洲居士
图片音频源自网络
投稿请加总编微信
中华诗经阁总社
荣誉顾问 张文汉 韩春见 熊静中 沈阳 石生 郭仁炳 浬鎏洋 王亚中 秦玉才 周镇添
总社长兼总编 瀛洲居士王连社 副社长 胡乃华 副总编 惠玲玲
总监 蓝天
文化总监 铃龙
中华诗经阁江苏分社社长 泰然 荣誉社长 陈立新
副社长兼总编 辛谷 副总编 汪雯 编审 铃龙
中华诗经阁内蒙古分社社长 夏青海
副社长 牛素梅 主编兼群管 刘东华
中华诗经阁陕西分社社长 惠玲玲
副社长 张培良
总编 李广远 副总编 翟英
中华诗经阁山东分社社长 赵芳香
总编 李金宏
宣传部
部长 刘建荣(河北) 副部长 左福启(河北) 副部长 明雪琴(河北)
宣委 李宗平 张志国 唐生平 刘莹心 王素香 李绍芝 王杰侠 暴金娈以及所有编辑部成员
诗经部
部长 董杰(河北) 副部长 卢华山(河北)
编委 韩爱华(河北)惠玲玲(陕西)刘书琴(河北)毛恒昌(上海)石富城(重庆)李延军(陕西)杨莹(陕西)彭小毓(陕西)刘德生(陕西)王荣(辽宁)(添加中)
楹联部
部长 白公平(河北)副部长 李彦蓉(河北)
编委 泰然(江苏)邱百灵(甘肃)(添加中)
音频部 特邀部长 巧丽(新疆)
部长 于冰(河北) 副部长 骏马(河北)副部长 梦露(黑龙江)
编委 香乡(北京) 冬日艳阳(黑龙江) 田浩(天津) 心语心声(山西) 碧海青天(河北) 喜洋洋 英子 张志国(河北)枫叶(宁夏)悠闲(湖北) 山涧红枫 李严 惠玲玲(陕西)冯文静(陕西)刘崇甫(陕西)李民龙(陕西)陈莉(陕西)谢丽(陕西)孙琦(黑龙江)宋淑平(山东)杨海荣(陕西)月儿(黑龙江)李红琴(北京)王秀茹(陕西)杨晓红(陕西)穆涓涓(陕西)默韵(陕西)贾景华(陕西)高晓莉(陕西)凌子(黑龙江)莫莉(陕西)婉清(陕西)张卫静 张颖 孟繁燕(秦皇岛)张晓凤(陕西)谢艳芳(陕西)罗玲珠(陕西)程亚利(陕西)大囡(河北)贞礼(陕西)杨海静(陕西)乔晓莹(陕西)姜雅范(黑龙江)
格律部
部长 翟英(陕西) 副部长 夏青海(内蒙古)副部长 刘激扬(河北)
编委 秋禺(江苏)乡音(湖北)孙春梅(河北) 刘淑芬(辽宁) 槐增良(河北)佘正发(湖北)么忠文(北京)白公平(河北) 马到成功(河北)李庆山(河北)李曼秀(河北)郝福生(河北)田永香(广东)孙上舒(黑龙江)娄洪魁(河北)朱建美(江苏)钟家奇(湖南)(添加中)
词曲赋部
部长 汪雯(江苏) 副部长 文墨冰言 副部长 胜利(河北)
编委 周镇添(广东)张永庄 (河北) 李杰猛(湖北)连丙堂(河北)李振汉(辽宁)陈立新(江苏)铃龙(江苏)蒋兴国(江苏)葛君(海南)付胜光(陕西)冯宝哲(陕西)冯新民(陕西)(添加中)
古风部
部长 李元超(河北) 副部长 魏增才(河北)
编委 闫俊山(河北)成俊峰(陕西)唐永恩(上海)李德宛(陕西)(添加中)
新诗部
部长 胡乃华(辽宁) 副部长 张荫成(河北)
编委 杨慧月(湖北) 卢庆学(河北)吴萍(安徽)赵雪梅(吉林)杨永振(北京)邓自然(湖南)赵芳香(陕西)王苍洲(陕西)李耀国(天津)攸春仙(山西)钟家奇(湖南)刘小奇(陕西)许增正(陕西)(添加中)
散文部
部长 莹心(山东) 副部长 李华(河北)
编委 铁裕(云南) 王玉(河南)清风月(河北)王新平(陕西)李东林(陕西)(添加中)冷月(北京)潘远芬(天津)袁占凯(河北)田方芝(山东) 李密林(河北)齐英华(山西)陈新安(陕西)王全峰(陕西)
小说部
部长 贺宝璇(山东) 副部长 张合军(河北)副部长 任春铭(山东)
编委 王振伟(吉林)李拴强(陕西)(添加中)
杂文部
部长 熊静中(河北) 副部长 王俊颖(河北)
编委(添加中)
书画部
部长 胡胜利(北京) 副部长 王栓柱(河北)
编委 王春阳(河北) 邢富强(河北)仇建庄(陕西)刘进海(陕西)周继业(陕西)支铁锤(陕西)姚万杰(陕西)许炳荣(陕西)雷鸿飞(陕西)计泽潭(河北)雷百计(陕西)乔永胜(陕西)岳七虎(陕西)田小弟(陕西)邢秉纯(陕西)毛凯(陕西)齐宝田(山东)卢绪高(山东)冯登厚(陕西)张培良(陕西)贺志明(陕西)潘琦(陕西)(添加中)
影视部
部长 耿进柱(河北) 副部长 高聪英(河北)
编委 宋闯(黑龙江)许毅斌(陕西)(添加中)
美编部
部长 王彩维(陕西) 副部长 郑翠利(陕西)
编委 婉萍(山东) 王申未(陕西) 梁聪苗(陕西)赵香利(陕西)孟五利(陕西)(添加中)
诗评部
部长 秦本云(湖北) 副部长 宋京平(四川)
评委 刘朝智(陕西)李剑东(黑龙江)刘丰彦(陕西)高润南(陕西)(添加中)
直播部
部长 李海龙(陕西)
编委 李民龙(陕西) 任隽(陕西)
中华诗经阁——传播诗经文化,弘扬正能量,以公益为宗旨,以奉献为准绳。诸子因兴趣爱好而志同,因传统文化而道合。期待国内外才子佳人入驻,尽情展示您的风采!
温馨提示:投稿、荐稿、组稿、音频配制、赞赏、点赞、留言、转发、推介等均属友情体现!衷心感谢!
【免责声明】
1、本平台基于弘扬国学、传播诗经文化、发挥正能量之目的,发布链接,但并不意味着支持赞同所有诗、文的观点和态度,并不意味着保证其内容的真实性和文学的艺术性,并不意味着文体文本合格或合乎要求。诗、文是否原创,无法考证,坚持奉行文责自负之原则.
2、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平台下载、或以其他形式复制、使用本平台链接图片等,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本平台所采用的音频,图片等,如有不妥,请及时通知予以删除.。如无意中侵犯了某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平台将立即删除。
4、本平台对于涉及政治、文化、权益等一切责任概不承担,均由相关作者或单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