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的滋味
申卫华
春天是最美的季节,人们纷纷来到户外,享受春天的到来。有的寻找春天的元素;有的迎接春天的信使;有的拥抱春天的阳光;有的饱尝春天的气息!
可就在人们寻找各种春的时光,家里的老伴却另辟蹊径,拉着我直奔菜场,去寻找春天的滋味。就在仔细浏览的瞬间,只见她在一处小蒜摊位前驻足,从其放光的眼神中,一处“新大陆”被其发现。
“这小蒜咋卖?”“二十元一斤。”“少一点行吗?”“不行,这可是开春的第一野,不仅新鲜而且物稀。”就在我讨价还价之时,老伴白我一眼并慷慨解囊:“你的小蒜我全包了。”望着其开心的满足,我只有认同与释然。
整整一个上午,那像韭菜一样的五斤小蒜,在老伴的精心拾掇之下,即将成为一道人间美味。只见她娴熟的通过细摘、清洗、晾干、切碎,然后用钢种盆装上,撒上细盐味精搅拌,再蒙上纱布,经过半天的摆放,最后装瓶存罐予以储藏,至此小蒜就完成了最终的归属。
细听老伴介绍,这小蒜可不是随腌随吃,得经过一到两个月的氧化发酵,其美味方能全部释放。可我闻着满屋三间,其飘荡的浓浓煤气味时,一阵咳嗽让我大气不敢。而此时的老伴则开心的调侃:“你真是幸福,也该知足,这小蒜可是春天的味道!
“其实这春天的味道,还真别致。就在乘电梯下楼,准备倒垃圾之时,一位下楼的高层邻居,竟自言自语的对着我说道:“这是谁家的煤气忘记关了。“此时的我,只有捂着嘴巴,暗笑的回答:“不是煤气,应该是春天的味道。”
春眠不觉晓,处处找味道。一日,老伴买菜凯旋,就在打开大门,帮其提进沉重的帆布包时,她竟开心异常的问道:”老头子,你猜今天买了啥菜?“”难不成又是什么春天味道。““回答正确。可这春天的味道,不是小蒜。”“那是啥?”是在北京吃过的——茴香。
“当她提起茴香,就想起了饺子。那是八年前的春天,因到北京积水潭医院看病,住在了西单的新街口附近。而在新街口北街过街天桥旁,有一庆丰包子铺。正是那包子铺中的茴香饺子,当年一吃没忘。虽然它是北京的特产,但就是那一吃,竟永久留在了回味之中。
如今的老伴,有幸买到了春天味道之一,那曾经记忆中的茴香,当然是包饺子无疑。只见那青翠欲滴的茴香,再拌上肥瘦不腻的肉馅,当即是满屋香飘。而此时,闻到香味的孙女,已是迫不及待。接下来,便是一碗下好的饺子端上,这春天的味道,直让其大饱口福,大呼好吃真爽。
在汉语中,有“一清(青)二白"的成语,而它的歇前语应该是”小葱拌豆腐"。而在春天的味道中,老伴常津津乐道的是香椿拌豆腐。它于小葱拌豆腐,不但异曲同“菜",而且成了咱家春天餐桌上的主打。三年前的春天,曾到皖西旅游,在带回的纪念品中,有二斤皖西特产香椿,结果是那香椿拌豆腐的春味,接连吃了半月之久。
春吃田螺夏龙虾,不比秋蟹味道差。在老伴的心目中,这春天的味道,不光有野菜小蒜的入门,茴香的回归,香椿的主打,还有那荤食中的河沟特产——明前螺。要说清明前的田螺,是最最肥硕而鲜嫩。正因为老伴好这一口,这春天的田螺,是一吃而不可收拾。
只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咱建立小家后的第一个春天,当年的老婆,如今的老伴用一只大桶,买回了十多斤田螺。当她看到我惊讶的神情后,竟开心的说道:”这可是我最喜欢的春味。为啥买了许多,是每天换水养着,让其吐去体内的污秽,吃起来才更加干净,保持新鲜。“是啊,这相处几十年的老伴,不仅是品尝春螺的食神;更是烹饪春螺的高手。

常见她在开春之际,是系上围裙撸起衣袖,先将田螺用厨房专用剪刀,剪去尾部淘洗凉干。然后,在烧热的油锅中,放入葱姜蒜。接着是那田螺,经过一番爆炒到入清汤酱油,加入糖醋和适量清水。等待几分钟,其锅中的汤汁收水后,再放入芝麻辣酱。从此,这春螺的美味,便成为春天到来时,咱家餐桌上的主力。
也许正是这春螺的品尝,几十年的夫妻感情,在春味的滋润下,才显得越发浓厚。前天,好吃的老伴,又从菜场购回了一款,多年未见的开春之味——小米河虾。当看到她买回一盆,长一厘米左右,青里透黑的米虾时,我确责怪起来:“这么小的虾苗,你也忍心品尝。”“外行了吧,这可是咱淮安多年未见的特产——小米河虾。”
是啊,随着当今生态环境的改变,这曾经的淮安特产也重返百姓的餐桌。当一盘雪菜炒米虾端上桌时,真感慨现如今生活的翻天覆地。尤其是那春天的味道,一个“香”字了得,已经将春天诉说的丰富多彩。在难忘小蒜的怪香,茴香的清香,香椿的纯香的同时;则更喜欢田螺的肉香,以及那小米河虾的味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