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陶弘景(456~536年),字通明,号华阳隐居,现江苏南京人,卒谥贞白先生。自幼聪明异常,十岁读葛洪《神仙传》,便立志养生,十五岁著《寻山志》。二十岁被引为诸王侍读,后拜左卫殿中将军。梁代齐后,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批阅为务。”(《南史》)即隐居句曲山华阳洞。梁武帝早年与陶弘景交好,故称帝后,想让其辅佐朝政。弘景画了一张画,两头牛,一个自在地吃草,一个带着金笼头,被拿着鞭子的人牵着鼻子。武帝见画,便知其意。但书信不断,常以朝廷大事与之商讨,人称“山中宰相”。他结合老庄哲学和葛洪的道教,杂有儒家和佛教观点创立茅山宗;对历算、地理、医药等都有一定研究,著作颇丰。其文章《答谢中书书》(又名《山川之美》)被选入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科书,也被选入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六年级的语文教科书中。536年逝世,享年八十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