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齐好信先生留言有感
一
古时虽也有八言诗,寥落晨星真乃少稀。
翻遍古诗很少发现,莫非古人不爱此体?
今读齐先生之留言,1从而感悟得到启示。
从此挥笔试着去写,至今已是生到熟时。
注:1.指齐好信先生的一段留言。
这段留言为:
陈老师您好:
年节玩好快乐也亦哉,我高兴更喝酒多了,敬请原谅。
昨天,我向东祭先祖,告家人说,山东有诗友,创八言之韵文,皆曰:成卷本后相传。
信辩曰:诗兄会不服众弟兄!
牛年元宵节

二
创体不易光大更难,任何诗体都需承传。
有人曾说八言难写,选词造句别一重天。
对此之说别人不说,就我而言别有所见。
君若想知究竟是何?答案简单就是喜欢。
三
阅遍诗史不难发现,八言之诗真是稀罕。
总数不过一百余首,真属八言唯一首焉。1
正是因为如此难写,写诗人多避而去远。
久而久之无人问津,才会形成如此局面。
注:1.唐人卢群一人的一首,其诗是:
“祥瑞不在凤凰麒麟,太平须得边将忠臣。
但得百寮师长肝胆,不用三军罗绮金银。”
不过这首也只有四句而不是八句。

附有关八言诗的史料:
八言诗是指每句八个字的诗。历史上写作八言诗的人极少,传世的八言诗总数很少 ,恐怕不足100篇,原因大概难脱出四言诗和七言诗的阴影,要写出真正的八言诗太困难了,真是吃力不讨好,所以历史上难得有人写作。
据赵翼《顺余丛考》所言,作完整八言诗者仅唐人卢群一人而已,其诗是:“祥瑞不在凤凰麒麟,太平须得边将忠臣。但得百寮师长肝胆,不用三军罗绮金银。”

发展考证
每句八字的古体诗。《汉书·东方朔传》:“有八言、七言上下。” 颜师古注引晋灼曰:“八言、七言诗,各有上下篇。”朔诗已佚。《诗经》及唐宋诗人,偶有八言诗句,但通篇八言的诗则少见。
西晋时佛经中有八言偈颂,北周庾信以八言制作乐府<角调恰氟>,其时的道教文献中也有协韵讽诵的八言歌幸。然而在唐、宋、元、明的诗歌中,却罕见全章的八言诗作。清代翟灏有意识地创作八言等长句诗,亦未获得发展。这些仅存的八言作品,透露出文学史上发展八言诗的契机和尝试。
由于八言句易折腰为两个四言句,兼之其偶数字句式韵律呆板和"七言以去、伤于太缓"、不便记诵的长句体弱点,在创作与接受上被逐渐淘汰。因此,中、晚唐时期七言诗体艺术成熟后,八言等长句诗并没有发展起来,句字递增的七言诗体演进之路走到尽头,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长短句词体的勃兴。
李之用《诗家全体》在明代诗文辨体选本中有一定代表性。书中卷八录“八言诗”题识曰:“‘我不敢效我友自逸。’(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此八言诗之祖,然亦未有成章,而庾开府则创见者矣。然不免间流为四言对扇,故造句比九言为尤难。”下选八言诗《角调曲》二首,其一词曰: “止戈见于绝辔之野,称伐闻于丹水之征。信义俱存乃先忘食,五材并用谁能去兵。虽圣人之大宝曰位,实天地之大德曰生。泾渭同流清浊异能,琴瑟并御雅郑殊声。扰扰烝人声教不一,茫茫禹迹车轨未并。志在四海而尚恭俭,心包宇宙而无骄盈。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义而无立动则无成。恻隐其心训以慈惠,流宥其过哀矜典刑。”

小结
传世的八言诗总数很少,大概难脱出四言诗和七言诗的阴影,要写出真正的八言诗太困难了,真是吃力不讨好,所以历史上难得有人写作。

作者简介:
陈宝田,笔名龙山石,男,1949年2月出生,山东肥城人,中共党员,中学教师,自幼酷爱诗词、书法,毕业于泰安师范专科学校。一生热爱文学,尤其喜欢诗歌创作,有作品见诸报端,为首届感动中国文化人物得奖主之一。

《华夏文学》是一个面向全国爱好文学创作者的平台。作品力求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反映生活,歌颂美好,传播正能量。作品形式不限,字数最多在3000字左右,诗词为3_5首。但要求为原创作品。禁忌剽窃、抄袭,违者,文责自负。敬请广大文朋诗友踊跃投稿。投稿格式:原文+作者简介+作者照片。投稿微信13853840219。
投稿邮箱:fclongshansh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