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徐铁鹏 田永茂 傅创杰
都市头条认证编辑:张忠信
编者按:都市头条今天发布 由徐铁鹏、 田永茂、 傅创杰三位同志撰写的崔正来与《傅作义》的文章,很有其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文章记述了中央台高级记者作家崔正来先生为撰写《傅作义》这部纪实巨著,倾尽五十余年的心血,为傅作义纪念馆的建设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退休后为傅作义将军骑马雕塑带头集资捐款达七十余万。崔正来与傅作义将军有着深厚的情感,为弘扬傅作义将军的爱国精神付诸了巨大的心血,功德卓著,有目共睹。崔正来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典范。(张忠信)
△少年识得将军面
崔正来早在1957年4月13日,傅作义主持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动工典礼后,趁到与三门峡一河之隔的晋南考察水利的机会,经周恩来总理批准返回故乡安昌村探亲时,就认识傅作义先生了。那时崔正来还是一个只有12岁丶天真烂漫的少年儿童,从傅作义乘车穿过万荣县孙吉镇的北胡村,经过“五里坡”来到黄河之滨,通过故乡安昌村村东的“神后壕”,村南的“文章阁”丶古时参拜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的“南参庙”进村后,崔正来就与乡亲们一起,欢迎这位抗日民族英雄丶北平和平解放最大的功臣丶“新中国的大禹”荣归故里。傅作义步行进村后,与北京和平解放时拿着“起义证”回乡的老部下崔作要丶傅侦祥丶严起茂丶梁自勉丶梁喜魁丶梁红魁等人亲切会面的情景,与发小严天泰丶傅金喜丶崔文享丶崔勤福丶崔天恩等人忆旧聊天的场面,与村干部傅来喜丶崔炳南丶傅星耀丶张崇起等人谈话的经过,回乡次日目睹被日寇拆毁的“平民学校”废墟时严肃的表情丶到安昌村东“神后”祖茔为先人扫墓丶祭祀时的虔诚,离开故乡时他与乡亲们恋恋不舍的场景,崔正来都历历在目丶熟记于心。后来他把这些内容都写进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巜傅作义》第一〇〇章里了。由于是耳闻目睹,写的生动有趣丶真实可信。1963年一一1964年,崔正来利用担任安昌大队出纳兼通讯员的机会,曾广泛地与家乡傅部起义回乡人员接触丶畅谈,了解到许多傅作义将军的故事。

崔正来采访保定军校纪念舘时,与马永祥舘长合影留念
△保定军校觅行踪
保定军校是傅作义经太原陆军小学丶北京清河陆军中学接受初级军事教育后,被保送到全国唯一的现代高等军事学府深造的母校。由于时间已经跨越一个世纪,傅作义先生已于1974年作古,他在保定军校深造时的詳细经历已成为历史之迷,几乎所有写傅作义的文章和书籍都回避描写丶叙述傅作义1915年——1918年在保定军校深造的情景和经历。崔正来认为:保定军校是傅作义投笔从戎丶军事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自己在写《傅作义》时,必须详细生动地描述丶再现这位传奇人物当年在母校的经历和故事。于是,他在中央台记者康维隹丶徐江帆等老朋友和保定市委宣传部长的帮助下,专程到保定军校纪念館进行参观和采访。马永祥舘长放弃了周末休息时间,热情地接待了崔正来,并親自给他讲解傅作义在保定军校求学前后,保定军校发生的一系列震惊中外的大事件。崔正来洗耳恭听丶虚心求教丶仔细观察丶认真记录。当他离开保定军校纪念舘时,又向马永祥舘长提出购买一切有关保定军校的资料和学术著作的要求。马舘长听后热情地给这位傅作义故乡的来访者,提供了一大批有关保定军校的历史资料和著作,但需要崔正来支付八百元的书籍资料费。八百元对现在的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当时的崔正來来说,确是一笔不菲的开支:因为从1976年到1998年,崔正来(在三岁丧母后丶生父由于常年在黄河里给财主家下船无法照管年幼的他丶无奈地将他过继给族叔做养子。)一个人先后为爷爷丶奶奶丶养父丶养母四位老人养老送终,同时撫养了两个孩子上大学;他夫人是八十年代后期“农转非”的家庭妇女,身患癫痫病需要常年服药丶在城里没有工作,全家人靠崔正来一个人微薄的工资丶十分拮据地生活在全国八大城市之一的古都西安市。此时,崔正来旧债尚未还完,为安葬老人和供孩子读书还在借新债。八百元对当时的崔正来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尽管如此,他还是把平时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八百元如数交到马永祥舘长手中,笑眯眯地从保定军校纪念舘提回一大旅行箱珍贵资料和书籍。正因如此,广大读者才能在他的长篇纪实小说《傅作义》中看到:保定军校老校长蒋百里是如何设计让他的留日同学丶护国将军蔡锷与京城名妓小凤仙公开相恋,用“腐化堕落丶玩物丧志”来麻痹袁世凯丶逃离虎口后率领大军讨伐袁世凯的;才能看到在“窃国大盗”袁世凯死后,陆军总长兼国务总理段祺瑞要把几百名袁世凯的忠实走狗一一模范团员插入保定军校上学时,傅作义是如何带领上千名同学把袁世凯的走狗——“模范团”全部赶出军校大门的;才能看到老校长蒋百里因从段祺瑞政府那里领不到办学经费丶在全校师生面前拔枪自杀的惊心动魄的场面;才能看到日本女护士——佐藤梅子在护理蒋百里校长恢复枪伤的过程中,二人卿卿我我丶曲折而甜美的跨国奇缘;才能看到在“甲午海战”中九死一生丶继任袁世凯为中华民国大总统的黎元洪到保定军校视察时,傅作义与师生们热烈欢迎这位新任大总统的隆重场面和同学们的激烈争论;才能看到傅作义在保定军校如饥似渴地学习军事知识丶刻苦训练丶毕业考试时,在全校夺魁的生动画面和场景……

△频频拜访傅冬菊
傅冬菊是傅作义与原配夫人张金强婚后的第一个孩子。抗战胜利后,她从“西南联大”毕业,拒绝父親让她通过中华民国驻美大使胡适留学美国的安排,经过投送个人简历丶自谋职业丶任天津《大公报》编辑丶笔名改为傅冬。当父亲一步步被蒋介石绑上“剿匪”“戡乱”的战车时,傅冬菊已先后成为王汉斌、李定秘密发展的“民青队员”和“地下党员”。崔正来当然知道:要写好傅作义,必须与傅冬菊交朋友,认真采访这位最了解父亲喜怒哀乐丶统帅着华北“京丶津丶冀”等七省市62万国民党军队,在平津战役中大转弯180度丶使北平得以和平解放——保护了北平200万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了故宫丶天坛丶颐和园等不可再生的文物古迹,保护了国共双方近二百万军人性命的最可靠的历史见证人。因此,从1981年调入中央台任记者开始,崔正来便利用每年多次赴京回台的机会,频频到北京崇文门傅冬菊家中,探望傅作义原配夫人张金强与长女傅冬菊,以及与父亲置气丶终生未娶丶与母亲与姐姐生活在一起的傅作义的长子——傅瑞元。在三十年左右的频繁交往中,崔正来终于通过傅冬菊等人了解到:傅作义将军发生思想巨变的痛苦与脉络,了解到傅冬菊开始不理解父親,埋怨父亲听命于蒋介石丶与解放军打内战丶为腐朽没落的蒋家王朝卖命,曾与父亲急烈争论丶吵架的情景和细节,了解到在北平地下党负责人佘涤清丶崔月犁丶王汉斌等人的直接领导下,傅冬菊是如何无微不至的照顾父亲的生活丶十分耐心地劝解父親不要再给即将灭亡的蒋介石集团卖命丶要尽快与共产党与解放军进行和谈,了解到傅冬菊是怎样通过地下党的电台,秘密地向毛泽东主席发出父亲的《求和电》的;了解到傅作义是如何告诉女儿:他是冒着“三个死”(即被蒋介石以“叛变罪”处死丶被思想转不过弯子的部下打死丶被共产党以“战犯罪”处死)与共产党和解放军进行和谈的;了解到傅冬菊是如何通过地下党负责人,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汇报父亲的思想动态丶喜怒哀乐和情绪变化的。在平津战役中,中共的情报渠道和情报人员多如牛毛,党组织并不需要傅冬菊提供华北“剿总”的具体军事情报。一些文艺作品有关傅冬菊向共产党提供军事情报的细节和故事,例如让淘气撒娇的同父异母的小弟弟从爸爸口袋里掏出保险柜钥匙交给姐姐丶以获取军事机密等等内容,都是作者丶编剧凭主观臆断瞎编的;了解到傅冬菊对一些有关父亲的文艺作品捏造事实丶胡编乱造,曾向中央统战部负责人反映情况丶表达强烈不满情绪的经过……

崔正来在《傅作义》首发式上向傅作义后人赠书(人民网记者郭凯祥摄影)
△河套战场留足跡
国土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的绥远省与晋陕两省面积之和大致相当,它是傅将军施展高超的军事才能,歼灭数以万计的日伪军丶被誉为“抗日民族英雄”的地方。要想写好《傅作义》,对绥远战场必须有直观的了解和感性认识。绥远省是民国初年,为了防止内蒙古像外蒙古一样从祖国领土上分裂出去,与28万平方公里的察哈尔省丶18万平方公里的热河省一起,被国民政府先设为特别行政区,于1928年批准共同建省的。当时,国民政府在绥丶察丶热三省,各派了一位汉族将军率部常年驻扎并兼任省政府主席。傅作义自1930年“中原大战“后,被张学良推荐担任35军军长兼绥远省政府主席起,经营绥远长达18年(后期由傅作义的得力部将董其武担任省政府主席)。早在全面抗战爆发前的1936年冬,傅作义就发动了“绥远抗战”,将日伪军全部赶出绥远省,由此激发张杨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百灵庙大捷”和“五原大捷”中,傅作义战功卓著,获得国民政府最高奖励——青天白日勋章,也被毛泽东主席赞扬为“为国御侮”的抗日民族英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傅作义将军不正是古人描写的“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吗?为了弄清傅将军出生入生丶运筹帷幄丶以少胜多丶大胜日伪军的点点滴滴,崔正来抽出时间,专程到内蒙古河套地区进行认真考察,在李国林丶焦健丶文伟等老朋友的帮助下,他广泛地考察了昔日傅将军与日伪军拚命厮杀的抗日战场:归绥(呼和浩特)丶包头丶五原丶临河丶陕坝丶百灵庙丶西山嘴丶乌加河丶昭君墓丶击斃日本皇族后裔水川伊夫中将的乌梁素海,“长城抗战”和“五原抗战”烈士陵园,“陕坝”与“呼和浩特奋斗中学”……无不留下崔正來的足迹。由于时间已跨越半个多世纪,许多抗日英烈早已作古了,于是,崔正来在焦健老友的带领下,来到呼和浩特古旧书店,购买了一大提包被别人遗弃的《内蒙古文史资料》,拿回数以百计的抗日将士写的回忆录与战场见闻。焦健老友还将他珍藏多年的《绥远“九一九”和平起义档案资料选编》,慷慨地赠送给崔正来,使崔正来如获至宝。

△半个世纪磨一剑
为了弄清傅作义将军的家世,崔正来在傅作义故居前后两位负责人——傅金国丶傅创杰叔侄的帮助下,将出土不久的傅作义祖母丶父亲的《墓志铭》和祖父丶曾祖丶高祖的《行述碑》,用u盘考进电脑里,逐字逐句进行研究,把其中有趣的故事通过正叙丶倒叙丶插叙等不同的表现手法写入《傅作义》一书中。
“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崔正来经过半个世纪的寻访和搜集,正在“五十年磨一剑”丶进行《傅作义》一书创作的时候,夫人却因脑出血全身瘫痪了。夫人在西安医学院等三家医疗单位抢救丶住院的日子里,崔正来将笔记本电脑提到病床前,一边侍候瘫痪在床的夫人,一边把手提电脑放在病床前的方凳上,进行长篇纪实小说《傅作义》的艰苦而漫长的创作。
在谈到《傅作义》一书创作过程时,崔正来的乡友——集记者丶编辑丶作家于一身的周俊芳女士说:“我的努力,是为了让傅作义这尊雕像变成有呼吸的生命。崔正来在《傅作义》一书的扉页上写下这样的话。”“在创作《傅作义》的过程中,崔正来得到同在西安工作的族兄崔增印的帮助。崔增印是傅作义姑母的亲孙子,其父崔作要和傅作义将军是姑表兄弟,崔增印的夫人张欠娃又是傅作义原配夫人张金强的娘家侄女。他家与傅作义丶张金强来往频繁丶了解甚多。因此,崔正来动笔创作《傅作义》时,对傅家不了解的情况,就及时地向族兄和嫂夫人请教。”“透过这部蕴含着他半个世纪心血的作品,我们能夠感受到他坚韧勤奋丶宁折不弯的性格。”
经过多年夜以继日丶废寝忘食的努力,崔正来终于在2014年底,把120万字的《傅作义》文稿交到人民文学出版社责任编辑孔令燕丶刘脚印同志手中。
由于傅作义曾担任多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和全国政协副主席,担任过23年新中国首任水利(电力)部长,是副国级国家领导人和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当人民文学出版社审阅完《傅作义》书稿,向国家新闻出版部门申请书号的时候,国家新闻出版部门按照程序,将《傅作义》书稿送交中央有关部门进行审查。鉴于2015年6月是傅作义先生诞辰120周年,当年8月又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为使《傅作义》一书赶在这个时间点上面向全国出版发行,中央统战部从北京高等院校中文系聘请了几位专家丶教授,对《傅作义》书稿进行了认真审读。并于2015年5月22日以红头文件形式向新闻出版部门与人民文学出版社发出了《关于<傅作义>书稿的审读意见》。《意见》认为:《傅作义》“是一部真实全面反映傅作义一生的传记文学作品。全书共一百章,按照时间顺序,比较完整地展示了傅作义各个时期的人生经历。作为纪实小说,该书稿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及人物的描述把握基本准确,内容翔实丰富;特别是对傅作义的刻画及评价比较客观,符合有关方针政策;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及傅作义本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是一部可读性较强的人物传记作品。”于是,中央统战部很快为崔正来的《傅作义》开了出版发行的绿灯。
崔正来创作的《傅作义》2015年6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后,人民文学出版社与傅作义故居纪念舘联合举办了“崔正来长篇纪实小说《傅作义》首发式“。中央台高级记者康维隹迅速在《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报道了这一消息。《人民日报》记者张婷婷丶郭凱祥在《人民网》上刋登了首发式消息和大量照片。《新华网》等全国各大网站,于6月30日转载了《央广网》康维隹丶岳旭辉的报道:“《让雕像变成有呼吸的生命:长篇小说《傅作义》出版。”傅作义故乡《运城日报》著名记者樊俊峰认真采访了崔正来丶出席首发式”后,立即在《运城日报》发表长达数千字的专访“《五十年磨一剑》——《傅作义》作者崔正来访谈录。”抗战时期作为傅部后勤供应大本营的古都西安颇受市民欢迎的《西安晚报》也刋登了著名记者职茵的长篇报道:《追寻一代抗日名将傅作义的历史往事》,对《傅作义》一书给予了高度肯定。
《光明日报》2016年1月25日刋登李雪丶王岩《以文学的目光凝视这片土地》——2015年长篇小说创作回望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作家们纷纷回首这段历史,以战争为叙述对象的小说不断挖掘新题材,呈现新风格……崔正来的《傅作义》在遵照史料所提供的真相基础上对人物进行了再造,努力使历史的雕像变成有呼吸的生命。”
中国作家协会机关报《文艺报》2016年1月20日发表晓平的文艺评论:《长篇小说:攀登,没有止境》写道:“作家崔正来以历史人物傅作义为原型创作的120万字的长篇小说《傅作义》(人民文学出版社),从傅作义出生写到离世,展示了这位历史人物的成长经历丶战斗生涯丶人生难题丶重大抉择和内心波澜,受到文学界的关注。”
《新观察》杂志2016年1月13日刋登朱向前丶徐艺嘉的文章《2015年军旅文学:遍地英雄下夕烟》写道:“2015年的军旅长篇小说和报告文学有体量丶有新质。除了以抗战历史事件为创作题材之外,抗战历史人物也是作家始终观注的方向。”“崔正来以傅作义为原型创作的120万字的长篇小说《傅作义》均是可观之作。”

△读者专家齐称赞
《傅作义》一书面世后,在华夏大地上,许多读者和专家热情赞扬这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
中国当代诗星丶《中华诗词联年鉴》特邀作家卫茂轩先生读完《傅作义》后,赋诗一首:
七 律
黄河万里发涛声
巨著丰碑耀眼明
孺子成龙排国难
将军立马扫东瀛
和平义举庶民幸
圣地重光华夏荣
铁血人生魂不朽
千秋佳话颂英雄
在西安高校任教数十年的文科教授贺文兴读完崔正来的《傅作义》后,赋诗赞扬道:

七 绝
抗击日冠作干城
青史永垂将军名
北平完璧功至伟
战和唯念利苍生
原中国新闻社高级记者丶作家丶文学评论家刘荣庆读后说: “读了崔正来的长篇纪实小说《傅作义》,感慨颇多:
“ 这部文学作品是以清末民国迄20世纪70年代波澜壮阔又曲折复杂的历史为背景而展开叙事艺术的重大收获。作者借鉴司马迁写《史记》的传统,以现实主义手法驾驭重大题材,从大历史角度切入,不仅塑造了傅作义及其家族十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更将傅作义、董其武、孙兰峰为代表的“傅家军”将士的团体命运、人生命运,与中华民族兴衰生灭融为一体,力图回答在毛泽东指引下,弱小的共产党缘何能在中国一步一步变得强大并赢得胜利,受美国庇护、支持的蒋介石缘何由强大走向衰亡?日本鬼子缘何被赶出中国?
“《傅作义》一轴多线结构,涉及重大历史事件与战役铺排有序,又穿插兴味盎然的风俗描写与细节描写,其所塑造的历史的艺术的形象数以百计,个性鲜明、能让人读后不忘者多多,不管英雄人物、反面人物还是中间人物,皆有血有肉,脱开了几十年来文坛胡编乱造成风、多人一面的文学脸谱化倾向。
“作品语言有些许晋南特色,又不同于赵树理、西戎、马烽那样执着于方言运用。
“我以为,《傅作义》的艺术水平不低于《白鹿原》《秦腔》。”
内蒙古陕坝奋斗中学,是傅作义将军在抗战时期创办并亲自兼任校长的一所已有八十年历史丶吸收各民族子女就读的模范中学,该校党委书记杨有富读了崔正来的《傅作义》后,在“傅作义故里”微信群中发声说:“我曾经读过五个版本的《傅作义传》,从其所涉历史之久,故事多而小,心理描写之细腻,人物特征之鲜活,场面切换之多元,人的本性之率真,国家民族站位之高,都不及崔正来先生的《傅作义》。崔正来先生送给我们的不仅是一部历史小说,更是一种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传统的光辉。”
陕西三原县傅文宏说:“崔正来著《傅作义》这本书,我大伯细阅过二三遍 ,给我们下一代经常讲他的阅感。讲到傅将军一些感人事迹时,他激动的手舞足蹈。可惜大伯已故去四年多了,我们怀念他老人家,更为傅将军爱国情怀所感动!”
中央台高级记者丶中国作协会员毕国昌是崔正来的老同事。崔正来的《傅作义》刚刚于2015年6月出版,他便在网上发表《我们中央台记者队伍的骄傲——崔正来》署名文章说:我知道老崔要写傅作义将军是五年前的事情。当时我有些怀疑他的这个想法。他的《黄河滩》所以写的成功,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位老兄正是黄河纤夫的儿子。那黄河岸边挣扎的苦难大概锻造了他的品格,也成就了他的《黄河滩》。可是傅作义是何等人物?用小说题材反映那位著名的抗日将领谈何容易?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上,为了民族丶国家英勇作战者很多,傅作义是值得大树特树的一位,而他1949年为和平解放北京所作的貢献,在最后的关头保护了北京古城,保护了人民,将军的决断无论怎样评价都不为过。为其作传,将其塑造成文学人物,这将需要怎样的史料素材和文学驾驭能力?我不是不相信崔正来的文学创作能力,而是认为这等人物的塑造难度太高!我是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看待崔正来这次创作的。现在的事实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给他出版了这本120万字的《傅作义》(上中下三册)。著名作家贾平凹题写了书名,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丶著名文学评论家阎晶明作序。此书作为献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和抗日名将傅作义先生诞辰120周年的一份厚礼,她来的正是时候。在难以抑制的喜悦和敬佩的心境中,我还是想说:崔正来是我们中央台记者队伍的骄傲!
人民文学出版社资深编辑孔令燕丶刘脚印认为:“长篇纪实小说《傅作义》卷轶浩繁,有宏大完备的作品结构,丝丝入扣的细节描写,能以极强的可读性打动读者。全书以傅作义将军历经的苦难与辉煌的一生,串联起中国近代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将成为人民文学出版社一部经典丶长销的主要作品。它的出版,对永久纪念傅作义将军的历史功绩,将会带来长远而积极的社会影响。”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后当选为中国作协副主席)丶著名文学评论家阎晶明在为《傅作义》一书作序时说:“作者写作态度的虔诚是值得称道的,以严肃的态度投入,以真诚的心面对,以新闻人的辛苦奔走,以历史的眼光去搜集整理,以文学的手法去下笔。《傅作义》可称是一次冒险的写作旅程,也是一次艰苦的精神跋涉……作者以其数十年挥之不去的乡情,以其矢志不渝的梦想,以其年复一年的积累,以其对历史负责的精神,以其尽可能生动的笔触,已经很好地完成了这样一次漫长的旅程。他没有辜负这样一个梦想,没有破费这样一个题材,没有枉费自己的创作热情。我希望他在今后仍然能能在创作上走的更远……”

总之,为了“把傅作义这尊雕像变成有呼吸的生命”,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崔正来殚精竭虑丶呕心沥血丶四处奔走丶八方寻觅丶海纳百川丶深入挖掘丶精心构思丶满怀激情丶饱蘸笔墨丶夜以继日虔心打坐,终于功德圆满丶修成正果了。
2023年3月25日
清华才女退休老干部张淑苗读后致《傅作义》作者崔正来的感言:
海浴公崔正来:
看了徐铁鹏,田永茂,傅创杰的《崔正来与傅作义》,非常感动,热泪滚滚!《傅作义》是一本厚厚的历史巨著,著写他的人本身也是一个故事。一个历尽千辛万苦,矢志不移,一个具有崇高精神丶理想信念丶为此付诸行动,并把它变为现实的人!您的著作,给英雄澄清了历史,否认了捏造,取得了第一手资料,把真正的历史还给人民,展现一个真实的丶有血有肉的傅作义将军。
先生出生在民族英雄傅作义的故乡,从小就面见过英雄,小小的心灵便充满了对英雄的敬仰和崇拜!长大后立志要书写英雄生平,传承英雄美德,把英雄大义救国的功劳昭告天下,把英雄的一生面示大众。
为了写好英雄积累素材,足迹踏遍祖国大江南北,穷尽了自己当年急缺急需的800元钱,购买了写作需要的宝贵资料;在囊中羞涩的情况下,到古旧书店购买了一大提包别人遗弃的《内蒙古文史资料》。为写好傅作义将军,和其女儿傅冬菊做了30年的朋友,为的是了解傅作义心路历程的点点滴滴。
这是一部伟大的历史文学巨著,是一个艰辛巨大的文字工程,从立项丶思考丶考察丶准备丶实施丶下笔丶落成,历时数年,“工程”终于竣工,使《傅作义》面世。尤如投入大海的一声巨响,掀起了层层浪花,社会团体及各界人士給予了极大的关注,好评如潮,反响巨大!
最后借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著名文学评论家闫晶明先生的评论抒我心声,《傅作义》巨著的诞生,是一次冒险的写作历程,是艰苦的精神跋涉!作者以其数十年挥之不去的乡情,以其矢志不渝的梦想,以其年复一年的积累,以其对历史负责的精神,以其尽可能生动的笔触,很好的完成了这样一次漫长的旅程。他没有辜负这样一个梦想,没有破费这样一个题材,没有枉费自己的创作热情,真可谓殚精竭虑丶呕心沥血丶四处奔走丶八方寻觅丶海纳百川丶深入挖掘丶精心构思丶满怀激情丶饱蘸笔墨丶夜以继日,终于修成正果。
崔正来先生在著写民族英雄傅作义的过程中,把自己也千锤百炼成了读者心目中的英雄!历史和人民不会忘记傅作义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也会一同记住您的!

《傅作义》作者崔正来告知:
愿购《傅作义》上中下三册者,由作者签名并快递。可通过微信付款购买,也可点文后的“赞赏”,再点“其他金额”,付款108元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定价),将姓名丶详细地址丶手机号发到作者崔正来手机号13909251633,以供发快递。
都市头条:北京实时资讯